紅樓夢及其藝術價值?一、兼美文化的含義“兼美”所蘊含的象征隐喻意義不斷被闡發器如:兼兩種體貌風神之美、兼兩種人格理想之美、 兼兩種世界之美、兼人性兩極之美、兼人物性格塑造多樣性以及對稱性的藝術創作之美等等而兼美”的哲學倫理思想審美心理和傳統文化思想依據表明,這理想并非曹雪芹自己的想象,而是具有深厚社會思想以及傳統文化心理基礎的,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紅樓夢及其藝術價值?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兼美文化的含義
“兼美”所蘊含的象征隐喻意義不斷被闡發器如:兼兩種體貌風神之美、兼兩種人格理想之美、 兼兩種世界之美、兼人性兩極之美、兼人物性格塑造多樣性以及對稱性的藝術創作之美等等。而兼美”的哲學倫理思想審美心理和傳統文化思想依據表明,這理想并非曹雪芹自己的想象,而是具有深厚社會思想以及傳統文化心理基礎的。
二、《紅樓夢》當中存在兼美文化
1.秦可卿與兼美
在《紅樓夢》當中,親秦可卿是被衆人所喜愛,贊美的一個人,兼兩種體貌風神之美。即使秦可卿的出場不多,離場也是快的。但是他被衆多紅學家公認為是最神幻的一個人。
在紅樓夢原文第五回當中,曾借寶玉之口說道:“早友誼女子在内其鮮豔妩媚,有似寶钗;風流婀娜,又如黛玉。”從這句話可以看出,秦可卿時間,寶钗黛玉二人之美是钗黛體貌上的結合體。在原文當中,第五回我們可以細心的發現,秦可卿的乳名為兼美。而且兼美這一形象與警幻仙子之妹是相同的,在第五回當中,警幻仙姑言:“再将吾妹一人,乳名兼美,自可卿者。”可見,秦可卿的兼美是曹雪芹批準了的。
再說從衆人對秦可卿的評價可以看出,秦可卿與“兼美”二字實在匹配。如:在,第五回當中,有一段賈母對秦可卿的評價:“賈母素知秦氏是一個極妥當的人,因他生得袅娜纖巧,行事又溫柔和平,乃重孫媳中第一個得意之人。”
婆婆尤氏說:“這麼個模樣兒,這個性情的人兒,打着燈籠也沒地方找去。”
王熙鳳對秦可卿的關系也是好的。秦可卿托夢時對王熙鳳說“因娘兒們素日相好,我舍不得嬸子,故來别你一别。”由此可見二人關系之親密。以王熙鳳的潑辣和手段,輕易是不會示弱更不會傷心流淚的,但當她聽尤氏說秦可卿病倒後,“眼圈兒紅了半天。”王熙鳳的形象是比較勢利的一個人,不會輕易流淚,王熙鳳的眼圈紅了半天,是對秦可卿的真情實感的流露和擔心,連王熙鳳都喜歡秦可卿,可見秦可卿是一個很好的人,很周到的人。
在《紅樓夢》中第七回寫周瑞家的初見香菱,評價說:“倒好個模樣兒,竟有些象咱們東府裡蓉大奶奶的品格兒。”甲成本夾批雲:“一擊兩鳴法, 二人之美,并可知矣。”
《紅樓夢》中第 回有着這樣一段描寫,上至夫人小姐,下至丫頭婆子,無不喜歡秦可卿。
縱觀《紅樓夢》中所有對秦氏的評價都是完美無缺的。秦可卿是根據黛玉和寶钗設計的一個理想化的人物,有着钗黛二人的美好品行。
秦可卿的兼美不僅生前有着體現,在她死後,人們對她的評價也是極高的。第二十九回“評女傳巧姐慕賢良 玩母珠家政參聚散”當中提到賈蓉娶的後妻胡氏,馮紫英又問:“東府珍大爺可好麼?我前兒見他,說起家常話來,提到他令郎續娶的媳婦,遠不及頭裡那位秦奶奶。”馮紫英的話中可以看出賈蓉後娶的胡氏不及秦可卿。這裡的不及,我認為是不及秦可卿的樣貌,不及秦可卿的辦事周到,不及秦可卿的品行。可以看出秦可卿的兼美在死後也有着體現。
秦可卿在去世的時候和王熙鳳托夢。秦氏道:“目今祖茔雖四時祭祀,隻是無一定的錢糧,第二,家塾雖立,無一定的供給。依我想來,如今盛時固不缺祭祀供給,但将來敗落之時,此二項有何出處?莫若依我定見,趁今日富貴,将祖茔附近多置田莊房舍地畝,以備祭祀供給之費皆出自此處,将家塾亦設于此。”從這兒可以看出秦可卿有着清醒的頭腦,從這一個小細節發現,秦可卿的見識能力也不比王熙鳳低,也是一個有才能的人。賈母也說秦氏是妥當的人。可見秦氏也兼有钗黛二人的智慧。
秦可卿的兼美也是實至名歸。
秦可卿的兼美也是許多紅學家常談論的一種兼美。
2.薛寶琴與兼美
與秦可卿的兼美相比,我更加喜歡寶琴的兼美。她雖然是在書的中間部分出現,出現的次數不是很多,但寶琴的優秀才華着實在《紅樓夢》中驚豔到了我。當寶琴出現的那一瞬間,感覺她次寶钗、黛玉都要美。
在第四十九回當中,寶琴的出場。就被衆人稱贊。
我們從探春的口中可以得知:“果然的話,據我看,連他姐姐并這些人總不及他。”、“老太太一見了喜歡的無可補可,已經逼着太太認了幹女兒了,老太太要養活,才剛已經定了。”以及寶玉說的:“你們成日隻說寶姐姐詩絕色的人物,你們如今瞧瞧他這妹子。”琥珀走來笑道:“老太太說了,叫寶姑娘别管緊了琴姑娘。她還小呢,讓他愛怎麼樣就怎麼樣。要什麼東西,隻管要去,别多心。”襲人笑道:“他們說薛大姑娘的妹妹更好。”從這些話語當中我們可以看出,寶琴比寶钗、黛玉都要美,連賈母都偏愛。
在第四十九回,當中有句話是這樣說的,那寶琴年輕心熱,且本性聰敏,自幼讀書識字,在賈府住了兩日,大概人物已知,又見諸姊妹都不是那輕薄脂粉,且又和姐姐皆和契,故也不肯怠慢。寶琴這樣受歡迎,與她的性格性情和聰慧狡黠又一定的關系。
在第五十三回,元宵夜宴的時候,保存是與賈母、寶玉、黛玉、湘雲一桌,看出賈母對寶琴的喜愛,寶琴沒有黛玉的小性子,也沒有寶钗的清淡孤傲,性格又溫和,長的又好看。賈母之所以喜歡寶琴,大概是因為寶琴的聰慧狡黠,與姊妹之間關系處理得好深得老太太眼緣。
寶琴的才華也是極高的,在他面前黛玉、寶钗的才華都顯得黯然失色,在《紅樓夢》當中的這些事例可以論證。
在第50回蘆雪庵即景聯詩的時候,寶琴能對得上黛玉、寶钗等的詩句,寶琴聯的詩最多,作了13句詩,黛玉才11句,寶钗僅5句。在之後,薛寶琴寫的一首《詠紅梅花得“花”字》疏是枝條豔是花,春妝兒女競奢華。閑庭曲檻無餘雪,流水空山有落霞。幽夢冷随紅袖笛,遊仙香泛绛河槎。前身定是瑤台種,無複相疑色相差。
衆人看了,都笑稱賞了一番,又指末一首說更好。寶玉見寶琴年紀最小,才權尉為奇異。寶琴的詠梅又被稱贊為三首之最,可見寶琴的才思不凡。
還有在第五十一回當中,寶琴的十首新編懷古詩《赤壁懷古》《交趾懷古》《鐘山懷古》《淮陰懷古》《廣陵懷古》《桃葉渡懷古》《青冢懷古》《馬嵬懷古》《浦東寺懷古》《梅衣觀懷古》,衆人看了都稱奇道妙。可見寶琴的文學底蘊是十分深厚的。閱讀的書籍也是豐富的,見識也是很高的。
緊接着在第五十二回當中,寶琴向寶玉他們講“真真國的女孩子”“我八歲的時節,跟我父親到西海沿上買洋貨。誰知有個真真國的女孩子,才十五歲,那臉面就和那西洋畫上的美人一樣,也披着黃頭發,打着聯垂,滿頭帶着都是瑪瑙、珊瑚、貓兒眼、祖母綠,身上穿着金絲織的鎖子甲,洋錦襖袖,帶着倭刀也是鑲金嵌寶的。實在畫兒上也沒他那麼好看。有人說他通中國的詩書,會講‘五經’,能做詩填詞。因此我父親央煩了一位通官,煩他寫了一張字,就寫他做的詩。”從這裡可以看出寶琴見過世面,眼界比較廣。寶琴的家庭環境也是十分優渥的。可謂是杜甫口中的“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從這些具體的事例可以看出,寶琴是一個極有才華的人。不僅如此,寶琴的情商也是很高的。在文中第七十回,寶琴對寶玉說那首《桃花行》是她作的,不是潇湘館的,讓寶玉變得開心,不在悲傷,寶琴的心思細膩,會哄人,在寶玉悲傷的時候哄寶玉。而且寶琴和黛玉的關系極好,像是親姐妹,她欣賞黛玉的才華。黛玉也喜歡她。能和黛玉的關系極好可以看出寶琴的優秀。
薛寶琴在我眼中是一個完美的人,也是曹雪芹在《紅樓夢》當中偏愛的女子。她集結了黛玉、寶钗二人身上的全部優點。黛玉、寶钗二人的樣貌和才華。沒有黛玉的心思敏感、小性子,也沒有寶钗的孤傲有城府。她既有外在的“兼美”又有内在的“兼美”。“薛寶琴”是“钗黛合一”的藝術構思,是審美的理想。兼兩種體貌風神之美、兼兩種人格理想之美。
在《紅樓夢》當中,林黛玉和薛寶钗一直都是一起的,她們兩個的判詞是一個,可歎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挂,金簪雪裡埋。他們的判詞是钗黛合一。钗黛合一,代表一種“兼美”文化,文化即人格,也代表一種理想的健全人格。縱觀林黛玉與薛寶钗的性格各有優缺,需要對其進行客觀地分析與理性地取舍。秦可卿和薛寶琴都在樣貌和才華上都有着钗黛合一的兼美。
《紅樓夢》當中秦可卿和薛寶琴體現着兼美,還有許多小人物也有着或多或少的兼美。體現着審美理想和高潔的品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