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不開刀不穿刺躺平

不開刀不穿刺躺平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0-19 01:26:49

紅網時刻3月24日訊(通訊員 劉韡璠 顧言心)子宮肌瘤,女性生殖系統中最常見的良性腫瘤之一,每5個成年女性中大約就有1個中招。這不,小琳的媽媽也中招了,子宮裡長了大大小小6個肌瘤,小琳心急如焚但是媽媽一直不肯去治療。

醫生告訴她肌瘤多且大,根據小琳媽媽的年紀可以考慮切除子宮,小琳的麻麻吓壞了。她一想到要在無影燈下,身插管道,聽着各種手術器具叮咚作響恐懼就湧上心頭。

不開刀不穿刺躺平(不開刀不穿刺躺平)1

萬幸,小琳從朋友圈裡看到株洲婦幼,引進了一台海扶刀®設備,可以不開刀、不穿刺、不出血,躺平就能消滅子宮肌瘤。她立刻就給媽媽預約了海扶治療。

海扶刀真有這麼神奇嗎?趕快跟着株洲婦幼首席海扶專家何美芳主任來了解一下吧。

“海扶刀®”不是刀 卻可以“隔山打瘤”

在株洲市婦幼保健院海扶微無創治療中心,傳統的“手術室”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溫馨的治療室。

一台海扶刀®聚焦超聲腫瘤治療床,由四台顯示屏組成的操作台,一名婦科專家在屏幕前快速挪動鼠标瞄準病竈。簾子另一側,患者俯卧在治療床上,沒有出血、沒有插管、沒有無影燈、沒有全麻,在鎮靜鎮痛的狀态下,意識清醒的配合醫生完成治療。僅僅90分鐘,這台“不動刀”的子宮肌瘤手術順利結束。

不開刀不穿刺躺平(不開刀不穿刺躺平)2

不得不說,這樣的治療場景,很有科幻感。更值得驕傲的是,這套治療系統,來自重慶,是由重慶醫科大學自主研發的技術。1997年,随着這把“刀”應用于臨床,我國在超聲無創治療領域實現了首次領跑世界。随後的20餘年裡,該設備已出口英、法、德、意等29個國家和地區,治療腫瘤患者18萬餘例,非腫瘤患者近300萬例。

何美芳主任介紹:“海扶刀®是一把無形的刀,簡單來說,就像兒時玩的放大鏡聚焦太陽光的遊戲,該儀器将體外無害的低能量超聲波穿過身體,聚焦到體内靶組織處,通過聚焦焦點,瞬間産生65至100攝氏度的熱量,使瘤體的細胞和組織在一瞬間産生不可逆的凝固性壞死,失去增殖、浸潤、轉移的能力。治療完成後,病竈組織已無活性殘餘,最終将被人體吸收。”

以前,海扶治療屬于全自費項目,給患者造成了一定的經濟負擔,使得部分适應症患者因經濟原因選擇了有創手術。納入醫保後,海扶治療成為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症等患者更心儀的治療方案。

拒絕“一刀切”69位婦科患者無創除瘤

今年1月引進海扶刀®高強度聚焦超聲腫瘤治療系統以來,株洲婦幼海扶微無創治療中心已經為65位婦科患者展開治療,另有4位在預約等候。

不開刀不穿刺躺平(不開刀不穿刺躺平)3

2月初,35歲的患者朱女士找到何美芳主任,說其4年前發現的約3厘米的子宮肌瘤增大至6厘米。因有生育二胎的需求,她不想選擇常規的宮腹腔鏡手術。“也在其他醫院看了,但都告訴我要術後兩年才能備孕,否則有子宮破裂的風險,可我今年已經35歲了,耽誤不起。”了解了朱女士的訴求,何主任為她推薦了海扶治療。2月19日,在鎮靜鎮痛下,朱女士接受了海扶治療,術後2小時就下床活動,無流血等任何不适。“治療後3至6個月就可以備孕了,期待聽到你的好消息。”1天後,朱女士在醫護人員的陪伴下,順利出院。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也是人體中最常見的腫瘤之一。數據表明,30歲以上的婦女中約20%至30%有子宮肌瘤,其中一部分人合并子宮腺肌瘤。

比起朱女士的單發性子宮肌瘤,湘潭的吳女士的病情更為複雜。吳女士一直有痛經的問題,6年前,吳女士體檢時還發現子宮肌瘤,并未引起重視。直至近日,她摸到小腹有硬塊隆起,這才來到醫院檢查,結果顯示為多發性子宮肌瘤合并子宮腺肌瘤。

當地醫生建議切除子宮,吳女士沒有接受。輾轉來到株洲婦幼,第一次聽說了“海扶治療”,她知道,保留子宮有了希望。面對吳女士複雜的病情和殷切的希望,海扶微無創治療中心通過網絡會診,聯合重慶海扶醫院的專家教授,對該病例做了系統評估,決定為其行海扶治療。

“我躺在治療機器上有些緊張,護士一直緊緊握着我的手。後來,我僅僅覺得有些脹脹的感覺。結束後看看肚皮上,什麼疤痕也沒有。”做完治療,何美芳主任指着術後即刻造影片告訴吳女士,消融治療效果滿意,明天就可以回家了。

相比傳統手術海扶刀®有哪些優勢?

1. 不開刀、不穿刺、不流血、痛苦小;

2. 保留子宮,不傷及子宮正常組織;

3. 在鎮靜鎮痛條件下治療,不需全麻;

4. 不影響女性正常内分泌功能;

5. 治療時間短、術後恢複快;

6. 多發性、複發性子宮肌瘤可重複治療;

7. 術後避孕時間短,大多治療後3-6個月可以備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