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魏晉玄學幾個階段

魏晉玄學幾個階段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2 21:40:33

玄學的發展經曆了不同階段。以夏侯玄、何晏、王弼為代表的正始名士;竹林七賢阮籍、嵇康、山濤、向秀、劉伶、阮鹹、王戎為竹林名士;裴傾、王衍、庾數、王承、阮修、衛玠、謝鲲為代表的西晉名士,張湛、韓伯、陶淵明、袁宏為代表的東晉名士。

正始階段。正始玄學(約240~249年)以王弼、何晏為代表,為玄學發展的第一階段,王弼對中國哲學的影響最大。 正始名士形成于魏明帝太和時期,稱為“四聰八達”,主要有何晏、夏侯玄、諸葛誕、荀粲、裴徽等,史稱“正始名士”。

魏晉玄學幾個階段(不同發展階段和形式)1

魏晉玄學名士

後有王弼、鐘會等總結升華了早期的思想成果,奠定了玄學的理論基礎。王、何等玄學家承襲東漢清議的風氣,就一些哲學問題問難析理,反複辯論,稱為“清談”,這是玄學發展的獨特方式。何晏、王弼主張“貴無論”,說“天地萬物皆以無為本”,又提出"名教"出于"自然"說。

竹林玄學階段。阮籍與嵇康、山濤、劉伶、王戎、向秀、阮鹹諸人,被稱為“竹林七賢”。竹林玄學(約255~262年)以嵇康、阮籍為代表,為玄學發展的第二階段。在哲學上嵇、阮與向秀利用了王弼體系的内在矛盾分别發展了王弼“崇本息末”與“崇本舉末”的思想,使正始時期的玄學向兩個方面發展。

魏晉玄學幾個階段(不同發展階段和形式)2

魏晉清淡畫面

嵇康、阮籍作為竹林名士,主要活動時期應在司馬氏當政時期,嵇、阮崇尚自然,認為“自然”乃是宇宙本來的狀态,是一個有規律的和諧的統一整體,其中沒有任何矛盾沖突。而人類社會又是自然的一部分,也本應是一個無利害沖突的和諧整體。阮籍、嵇康主張"越名教任自然"。嵇康以“六經為蕪穢,以仁義為臭腐”,“非湯武而薄周孔”是心靈宣言書,甚至是當時魏晉士子的宣言書。

西晉玄學階段。西晉玄學(約263~316年)以裴頠、郭象為代表,嵇、阮“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由貴無派發展到極端,使當時一些名士如阮瞻、王澄、謝鲲等人,繼承嵇、阮思想中頹廢的一面,嗜酒極欲,追求表面形迹上的放達。這種放浪形骸的拙劣模仿完全窒息了玄學貴無派在思想上的創造力,使它走向沒落。

魏晉玄學幾個階段(不同發展階段和形式)3

魏晉名士圖畫

魏晉之際,裴頠批評“以無為本”,肯定萬有存在的真實性,并反對寄生思想和縱欲主義,反對“貴無”和“崇有”,認為萬物皆“塊然自生”,用神秘的“自生”代替“無”為世界的本原,否定萬有的真實性。主張“名教即自然”,君臣、上下之分乃是“天理自然”的體現。

東晉玄學及以後階段。東晉玄學(約317~420年)以張湛、韓伯、陶淵明、袁宏為代表,為玄學發展的第四個階段。這時司馬氏政權南遷,社會矛盾尖銳複雜,齊生死、解脫逍遙的問題便成為玄學的中心内容。

魏晉玄學幾個階段(不同發展階段和形式)4

竹林七賢雕像

東晉以後,玄學與佛學趨于合流,其特點是以玄學解佛學,主要代表人物為僧肇,提出無不絕虛,有非真有,以一種非有非無,有無合一的學說,企圖淩駕于玄學各派之上。至此,玄學雖餘波未泯,但佛學已逐漸取代其地位。

東晉以後,玄學不退反進,士人多習玄理,熱衷于玄談。南朝曆代宗室諸王也多有喜玄學清談者,在東晉南北朝,玄學成為許多士人的生活方式。在北朝,河西地區、以邺為中心的河北地區、以長安為中心的關中地區,玄學思潮連綿不斷且以廣泛的影響發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