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熊貓貝貝的第1290篇原創文章
每一輪美元走強的周期,都是全球經濟風雨飄搖,風險頻發的敏感時期。
經過過去幾十年的現實教育,甚至可以說是血淋淋的真實經曆表現,美元因為美聯儲的貨币政策變化,在全球經濟和貿易環境中的潮汐現象,基本上已經在全球各個國家和經濟體的金融權力管理部門眼中,可以和“經濟風險和禍亂之源”劃等号了。
2022年3月份,美聯儲又一次開啟了美元加息的貨币緊縮周期,這一次,同樣的配方,同樣的模式,新一輪的全球潮汐和美元收割,就此拉開序幕:
9月,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發文指出,從阿根廷到突尼斯,從德國到土耳其,多國通脹水平高企,物價節節走高。這與美國貨币政策激進調整的負面外溢效應息息相關,再次凸顯美元霸權擾亂全球經濟之害。
圖片來源:新華社
2022年以來全球已有18種貨币兌美元的彙率跌幅超過10%,5種貨币跌超20%。全球五大結算貨币中的四大貨币兌美元全線下跌,日元跌逾19%居首:
圖片來源:網絡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網站9月8日報道,美元勢不可擋,在美聯儲激進緊縮政策的推動下,美元币值正在升至數十年來的最高水平,并碾壓世界各地的貨币。
事實也是如此,美元指數,2022年一路堅挺向上,堪稱全球最硬貨币。
圖片來源:網絡
通常情況下,承受強勢美元重壓的是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
邏輯非常簡單:越依賴美元的國家,特别是進出口貿易占國内經濟GDP比重越高的國家和經濟體,在這樣的美元潮汐裡面,受到的沖擊和傷害最大。
發展中國家一直受美國決策者、投資者和企業的慫恿把本國貨币與美元挂鈎。
堅挺的美元将壓垮那些必須償還美元債務并且依賴從美國獲得進口糧食的窮國。
2007—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是美元潮汐引發全球性經濟危機爆發的典型案例。
當然,這樣的潮汐沖擊,其實在每一次美元緊縮周期中都會發生,很多國家和經濟體,雖然沒有因為出現大規模的金融危機而被全球其他國家所關注,但實際上,早已因為美元潮汐的反複收割,陷入了長期經濟困境,不是中等收入陷阱,就是政府赤字長年累月持續,被美元資本乘虛而入,把持着國家核心資源和産業吸血。
幾十年的經驗和現實,讓無數國家對于2022年這一輪的美聯儲加息,開啟強美元周期收割,倍加警惕。
次次都一樣,這一次會例外嗎?時代的步伐,總是喜歡押着曆史的韻腳?
事情的本質或許并沒有改變,但是2022年,美聯儲加息和強美元周期的現實背景下,有一些頗為詭異,甚至能夠說得上打破慣例的事情,正在發生。
似乎預示着,這一次的美元全球潮汐,或将引發不一樣的危機和變化。
這篇文章,就将從基于現實,尊重事實的角度出發,為各位讀者朋友複盤梳理2022年9月份以來,在強美元周期環境之下,幾個說的上詭異,值得高度關注和分析的事件,并且從事件和表象出發,挖掘深層次的本質,研判這一輪全球經濟風險和危機的可能以及走向。
本文已反複自查合規,不碰紅線,語言平和公允,不帶價值導向。
内容有依有據,分析理性客觀。
硬核内容,錯過不再。
以微見著,洞察先機,把握趨勢,指導決策。
PS:
(如果這篇文章在其它資訊平台被看到,不用懷疑,就是抄襲搬運,厚顔無恥)
選擇大于努力,思維決定層次,是任何時代任何環境下的重要規則。
圖片來源:頭條圖庫
1一個至關重要的細節:美國金融市場流動性枯竭?美國的國家債券,長期以來,在世界範圍内都是屬于非常優質的投資資産,而且它的信用很高,并且是可以随買随賣,并且大家都知道美債的收益也相對比較穩定,所以一直以來,是有很多國家的政府都願意大規模持有美債的。
但是在2022年的下半年,這個邏輯可能值得重新審視一下了。
一個值得關注,至關重要的細節事件,雖然在輿論和大衆關注之外,但是所釋放出來的信号和意義,非常重磅:
2022年9月初,有一個華爾街的交易員,在自己的自媒體上爆料了這麼一件事:他按照公司的指示,想一次性在債券市場賣出1億美元的美債,換成現金結果賣不出去,沒有這麼大的接盤方,不得已,就把它拆分成幾份來賣。
之所以說這個事件的信号非常重要,要看背景:截止到2022年8月底,美債總規模現在是30.9萬億,每個月美債的發行量超過1萬多億,可是,在市場上想一次性賣出區區一億美元,居然沒有足夠大的接盤俠。
圖片來源:網絡
稍微有點經濟學基礎和金融常識的朋友,都能從這個事件裡面,感受到一種強烈的危機感。
什麼意思?
這就好比一個人欠了30.9萬的情況下,債主隻想讓他還個1元,結果這個人居然分3次還給你,每次還兩毛五或者五毛錢,遇到這種情況,債主會不會吓尿了?
換個說法更好理解,比如有人買了某個強信用企業的債券,手上拿着30多萬的借據,然後想用這個借據找别人拆借1元錢,結果居然身邊的人,連1元都拿不出來。
309000 VS 1!這個量級拉出來對比,更有直觀沖擊。是不是很恐怖?
出什麼問題了?很簡單,那就是美國國内的金融市場和資本領域,已經出現了流動性枯竭的信号了。
這對美股可不是什麼好消息,金融市場,沒有流動性支持,泡沫會爆的。
正常情況,不是美元加息,全球回流,美國國内金融市場不是應該流動性充裕嗎?
1億美債國内沒人要好說,全球财富和資金吃下來,多大個事兒?
從根源來看,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風險信号:
2019年8月開始,美債發行量就開始增加,相對的就是美聯儲印鈔買入的速度也在加快。
但是,在2021年開始,美國财政部趁着行情好,加大了中長期國債的發行量,減少了短期國債的發行量,也就是稍微緩解了一下近期的壓力,把壓力延後。
這僅僅隻是稍微減輕而已。
2022年美國國債利息支出超過了5000億美元,這個數字超過了美國聯邦财政收入的一成以上,而且雪球越滾越大,如果按照現在3%以上的利率持續2年,利息支出要增長到财政收入的20%以上。
如果把美國政府比喻成一個人,這個人每個月的工資有20%居然是支付借款的利息,會不會覺得很恐怖?
這也就是為什麼超過2.2萬億資金不去美股,不去美債,就一直搞逆回購的原因。
也是為什麼美國的富豪拿着現金,甚至是找銀行巨額貸款拿着現金的原因。
他們都在等待崩盤!
一旦經濟崩盤,美聯儲就會反過來瘋狂印鈔,在美聯儲印鈔之前,他們就會抄底在底部。
世界的錢很多,非常非常多,但是很多錢都被囤積了,真正在流動的錢,越來越少,越來越枯竭。
在國際上也是在各國出現,戰争是流動性枯竭的結果。
如果連中美都開始出現枯竭,歐洲和日本就跟别說了,其他亞非拉國家更是提都不用提了。
流動性枯竭可能會導緻一次嚴重的通縮退潮,等強力通縮之後,又會是更加猛烈的通脹。
疊加美聯儲持續加息緊縮周期,一個流動性徹底枯竭,經濟停擺帶來的劇烈沖擊,可能即将在全球出現。
這一次全球經濟的危機爆發規模和沖擊,可能要超出很多人的預期和想象。
圖片來源:頭條圖庫
2彙率市場的迷霧:這一輪美元潮汐,到底要收割誰?2022年以來的這一輪美元升值過程中卻正在發生某種奇怪的事情。
截止2022年8月底美元對富裕經濟體貨币的升值幅度超過了對新興市場貨币的升值。
尋求從政府債務上獲得出色回報的投資者通常會轉向高風險的發展中國家,因為後者會支付高利息。而當美聯儲提高利率時,投資者意識到他們可以毫無風險地獲得這些回報,于是将資金轉移到美國。這提振了美元,但會讓發展中市場的貨币暴跌。
但是這一次新興國家的央行也在收緊貨币,而很多發達國家則将利率保持在相對較低的水平,因此規則發生了變化。再加上對歐洲因戰争引發衰退的擔憂加劇,導緻投資者湧向美元。
結果就很有戲劇性:歐元對美元彙率處于20年來的低位,英鎊對美元則位于1985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美聯儲的貿易加權美元指數——該指數依據美元對貿易夥伴國貨币的競争力衡量其價值——今年對其他發達經濟體貨币已上漲10%,是2002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相比之下,美元對新興市場國家貨币僅升值了3.7%。
圖片來源:網絡
圖片來源:網絡
2022年3月以來,美聯儲為應對美國國内高通脹而連續激進加息,推動美元大幅升值。
由于美元在國際貨币體系中占據主導地位,糧食、石油、天然氣等諸多商品在國際貿易中主要以美元計價和結算,美元升值意味着多國進口成本攀升,輸入性通脹壓力加劇。
美國通過加息向世界輸出通脹。轉移了美國本土的貨币通脹壓力。
由于美元主導國際貨币體系,美聯儲激進加息還加劇了多國資本外流、本币貶值、債務違約等風險,一些經濟基本面脆弱、外彙儲備不足的經濟體受到沖擊。
長期以來,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對于美國的貨币霸權,完全沒有還手的能力,就好像韭菜一般,被割了一茬又一茬,但是在2022年,這種情況發生變化。
僅僅從主流彙率市場來看,美元加息周期裡面彙率貶值越快,說明被美元潮汐輸出通脹的程度越大,換句話來說,也就是被收割的越厲害,受到沖擊越強。
2022年僅僅從彙率上來看,美元的收割鐮刀主要的對象,其實是歐洲,日本,澳大利亞這些原本和自己一個地位和陣營的收割者。
從本質層面,這個邏輯完全等同于山賊内讧,合夥人互殘!
圖片來源:網絡
3土耳其的逆勢而行,或将成為2022年最值得關注的經濟案例?在全球通脹陰霾中,土耳其的表現尤為灰暗。
而在美聯儲加息導緻的強美元周期大環境之下,土耳其的選擇和動作,堪稱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特立獨行代表。
土耳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土耳其8月CPI同比增長80.2%,創下1998年9月以來的最高值。
市場對土耳其的通脹惡化并不意外。通脹數據公布後,土耳其裡拉對美元彙率并未出現明顯下滑,近幾日總體保持小幅下行的态勢。從年内表現來看,裡拉對美元共收縮27%,去年跌幅為44%。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全球主要央行都在加息抗通脹的當下,土耳其卻反向而行。從去年9月至12月,土耳其央行連續四次降息,共下調500個基點。2022年的前7個月,土耳其央行維持基準利率不變,8月繼續降息100個基點至13%。
這簡直颠覆全世界經濟學一切現有的邏輯和認知,當然土耳其采取的極度寬松貨币政策,在拉動經濟增長的同時也産生了不小副作用。
土耳其國内通脹在去年最後幾個月明顯升高,伴随裡拉走弱和美元化增加,整體經濟現實面臨一定的硬着陸風險。
戴維斯雙擊和明斯基時刻,按理來說早就應該在土耳其出現了,但是已經有斯裡蘭卡國家破産和阿根廷債務危機在前的2022年,土耳其這個國家卻成了全球經濟環境中,那個最靓的仔?
能夠活在全球絕大多數主流經濟學家的質疑和反駁分析觀點中,頂住貨币貶值,國内通脹的壓力,不僅沒有債務暴雷,還活得不錯,這可太秀了!
2022年8月,土耳其CPI年率沖破80%,為1998年以來首次,略低于分析師普遍預期的81%。
數據公布後,市場并無表現出過分波動。9月5日數據公布當天,土耳其裡拉兌美元還實現了0.2%的漲幅。近月CPI數據顯示,土耳其的通脹惡化已持續良久。去年12月,該國CPI年率報36%,2022年1月報48.7%,其後持續上揚,在7月就已達到79.6%的曆史高點,8月則“不出意外”地沖破了80%。
但面對如此高通脹,土耳其央行仍在今年8月下調了100個基點至13%。即便全球主要央行先後邁進加息浪潮,土耳其央行依然逆勢而為。值得注意的是,從去年9月至今,該央行已連續五次大幅降息。可以看出,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的非常規經濟理論仍在影響着該國貨币政策。
通脹之外,土耳其的經常賬戶赤字問題同樣明顯。據土耳其央行數據,6月份土耳其經常帳赤字34.6億美元,雖較5月明顯收窄,但整體形勢并不樂觀。貨币裡拉更是一跌再跌,裡拉對美元彙率去年跌幅達44%,今年以來的跌幅為27%。
伴随裡拉币值跌跌不休,疊加美聯儲加息節奏未見放緩,外界對土耳其的債務違約風險愈加擔憂。據土耳其财政部公告,截至2022年7月31日,中央政府債務存量為36207億裡拉(約合人民币13800億元)。
對于土耳其的現實情況和未來走勢,基本上沒有任何人看好,各路經濟學理論在土耳其特立獨行之下統統失效,唱衰,看空,甚至崩潰的論調全世界都視覺疲勞了,哪又如何呢?
外界怎麼看不重要,在土耳其最高領導人埃爾多安眼中,高利率是“萬惡之母”,應以寬松政策促進增長。即“以較低的利率刺激投資,以低水平彙率實現出口增加和進口減少,從而帶來經常賬戶盈餘和就業率的高增長,進而刺激經濟表現”。
從數據來看,土耳其近年的确獲得了比較矚目的增長成績。2020年該國全年GDP增長1.8%,成為全球為數不多在新冠疫情暴發中實現經濟正增長的國家之一。2021年土耳其全年經濟增速達11%。
通脹高企、經常賬戶赤字持續的土耳其,卻選擇一條路走到底。
土耳其政府近日公布的2023-2025年經濟規劃顯示,該國将繼續堅持低利率政策,優先考慮生産、增長和出口,争取穩定彙率、降低通脹、實現經常賬戶盈餘。這套“降息抗通脹”的打法,簡直就是給全球經濟學領域,毫不客氣的幾個粗暴耳光。
關鍵土耳其的國内經濟并沒有崩潰,更沒有什麼明顯的風險爆發信号。
打臉不說,還沒辦法還手。
這在全球通脹,美元開啟加息周期的背景下來看,着實詭異。
看來,這一輪強美元周期,有的國家不再按着美國那套玩法,不再遵循西方經濟學那套邏輯,開始進行一些逆勢嘗試。
無論土耳其未來經濟如何,這樣的嘗試和特立獨行,非常值得關注。
當然,我前段也寫過專題文章分析過土耳其的邏輯,這本質上,其實就是和美國比拼經濟耐力,美國複蘇一定貨币寬松,隻要熬到美元寬松,那麼土耳其所有的過程風險和成本都将被熨平。
埃爾多安的豪賭,能成功嗎?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圖片來源:頭條圖庫)
寫在最後:多國通脹高企凸顯美元霸權之害,中國的挑戰,風險,威脅,還有機遇該如何看?美國的貨币霸權,其實已經不是什麼秘密:美元霸權為美國帶來“嚣張的特權”。
需要提振經濟時,美國通過量化寬松等非常手段為市場注入流動性,刺激美國經濟增長;
通脹高企時,美國通過加息緊縮進行抑制,并吸引國際資本回流美國。
美國濫用美元霸權成瘾,屢屢通過貨币政策激進調整、挑起市場震蕩,收割全球财富。
當然,2022年,時代不一樣,環境不一樣了,事實上美國最理想的收割對象和目标,一直是我們的祖國中國,隻有這是從來沒有改變的。
而當前的一切,無論多詭異魔幻,隻能說明一個現實,這一次,美國在收割中國财富這件事上,并沒有如願得償。
不成功,不代表美國會放棄,對于當前債台高築,内外交困的美國而言,完成對全球經濟老二的一次全面收割,并且實現經濟殖民,才有可能讓美國避免再一次面對“布雷頓森林貨币體系瓦解和崩潰”的風險,上一次,美元抓住了石油這根救命稻草,這一次,美國還能抓什麼?
美國對付第二大經濟體可謂經驗豐富,在以往對付日本、德國時,無一例外用的都是貨币手段。拿日本來說,日本的房地産泡沫破裂就是美元發揮“貨币核彈”的結果。1985年9月美國與日本簽訂“廣場協議”,促使日元升值。日本經濟主要靠進口資源支撐,日元大幅升值後,雖然進口優勢增加,但日元升值也讓出口困難,在貿易逆差不斷擴大、國内債務居高不下、房價高企的情況下,日本的房地産泡沫破裂了,進而印發債務危機,資産貶值,美元趁勢收購。
對于中國的觊觎和掠奪意圖,美國也從不掩飾:2022年下半年,美國配合加息的組合拳,也在中國周邊打響,制造台海危機,對中國發動貿易戰,還在南海、中印邊境,甚至與中國毗鄰的朝韓制造摩擦。
其意在告訴外國資本趕快撤資中國,如得逞勢必會加速人民币貶值。目前不清楚中國在全球有多少美元計價的資産,如果這部分資産大量抛售,勢必會引發中國資産的貶值潮,同樣,美國也會在中國最危機的時候出手收割。到那時,不僅是美國,恐怕還會出現世界資本聯手收割中國。
弱肉強食,叢林法則,中國國家所面對的威脅,現實存在。
文章最後,基于現實和局勢,談幾點關于中國國家應對強美元周期收割威脅以及對外崛起的方向和動作,這不是什麼宏觀大詞,指點江山,而是和每一個中國人密切相關的經濟趨勢走向研判:
1、中國國家,一定會采取各種行政手段,防止國内大宗資産貶值。
現在很多經濟學家,都在喊現金為王,這實際上,是對美元加息的助威,也可以理解為别有用心。如果人們都抛售資産,豈不是加速資産貶值嗎?比如房産,目前已經乏力,而過于依賴土地的地方财政正出現困難。此時如果被大量抛售房子,那後果将是什麼?
沒買的不着急,被套的耐心點,想跑的自覺點,沒有國家做價值背書,換成美元潤出去,和送上門的光闆豬沒有什麼區别。
對中國的資産價值,要有信心。
唱空樓市,看空房價,抛開精緻利己和不切實際以外,本質上,就是缺乏對中國國家的信心,缺乏對中國經濟未來的樂觀。
特殊階段,稍安勿躁,收斂投機。
2、中國加大對外開放和擴大貿易的力度,是必然趨勢。
俄羅斯的經驗告訴中國,減少經濟依賴,盡可能擴大與非美元交易區的貿易,會抵消美元加息的影響。
3、國家需要增加黃金,能源,糧食的儲備。
貨币貨币,先有貨才有币,極端情況不是沒有可能,未雨綢缪,防人之心不可無。
4、擠壓和嚴控金融市場和熱錢領域的泡沫和炒作行為。
資本的遊戲,從來不是突然發難,每一次經濟危機的全面爆發,實際上都是多維度,長周期的布局和設計下才能出現,本質上就是精心設計的财富掠奪和轉移的搶劫行為。
特殊時期,内憂甚于外患,内部肅清,節制資本,是必然的選擇。
這就意味着金融市場會有高壓管控的必然性存在,這是很有價值的确定性。
5、優化中國全球資産配置,減持美債是必然選擇。
經常聽到有些野生自媒體和經濟學渣說中國國家持有的1萬億美債是大雷,為什麼國家不賣掉,說國家不明智。
其實大家是誤解了。不強力賣出,有多個原因,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接盤俠。
中國現在每個月賣出幾百億,其實不能叫賣掉,隻能說是到期了不再買,也就是被動型的減持。
中國還有9800億美債,就算每個月被動減持200億,也需要49個月,4年多時間,如果有一個國家說願意用黃金來換,相信中國的央行肯定願意打個7折,甚至5折。
特殊階段,要做好思想準備,中國持有的很多美債可能就是丢到水裡了,如果真到了這個程度,不要覺得驚訝。
這很正常,沒什麼值得惋惜的,做生意搞經營的人都懂,這叫做不可預期成本,而且,中國在美債上的損失,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吃的虧,将成為對美國信用,以及美元霸權,超越俄烏沖突所帶來的沖擊和颠覆。
美國能不能吃得住這麼一次沖擊,恐怕也得掂量掂量。
對于國家而言,是國家意志和頂層設計必然需要去面對和考慮的挑戰。
至于對于個體而言,如何把握趨勢和确定性,就看個體的實際情況了。
對于所有中國人而言,說個良心的觀點,或者說建議:
等待,才能抗住大洪水之前的大退潮。
而且,和自己的祖國站在一起,才有洪水沖擊之下更好的生存幾率。
大道至簡,不過如此。
以上,就是對2022年下半年以來強美元周期背景下全球經濟領域幾個事件的複盤和解析,和各位朋友們,進行一個分享。
圖片來源:頭條圖庫
(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最新規定,本文内容和意見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關于置業,投資等行為的明确建議,入市風險自擔。)
以上正文,來自@熊貓貝貝小可愛
交個敢說真話,會說實話,善于觀察的年輕人朋友,可好?
原創寫作分享不易,如果覺得文章不錯,歡迎轉發點贊。關注本人
實力原創,頭條獨家,如有抄襲搬運侵權行為,必究!
有問題歡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問必答,謝謝各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