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人們在夜晚昂首遙望天空,都可以看到各種形狀的月亮,或像一輪銀盤,或像一彎睫毛。這種變化存在一定的規律。
月相,天文學術語。(phaseof themoon)是天文學中對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明部分的稱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東移動一大段距離,它的形狀也在不斷地變化着,這就是月亮位相變化,叫做月相。
同步自轉是各種衛星的普遍現象
月球在繞着地球公轉的同時,也在進行自轉,這種運動方式被稱為“同步自轉”。月球自轉周期為27.32166日,恰巧是一個恒星月。同步自轉不是個别現象,而是對所有衛星普遍适用的規律,一般認為是長期的潮汐引力作用導緻這種現象的産生。
同步自轉是月亮形狀變化的原因之一
月球的同步自轉,以及自身不發光的特性,導緻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的形狀(月相)發生周期性變化。具體說,月亮的位置相對于地球和太陽會發生改變,使它被太陽照亮的一面有時面向地球,有時背向地球;朝向地球的部分有時大一些,有時小一些,這樣就呈現出不同的月相。
月相的變化是按月循環
每當月球運轉到太陽與地球之間,被太陽照亮的半球背對着地球時,人們在地球上難以看到月亮,這一天被稱為“新月”。過了新月,月球順着地球自轉方向運動,亮區逐步轉向地球,在地球上就可看到細微如銀鈎的月球在西方的天空顯現,弓背朝向落日,這一月相叫“峨眉月”。随後,月球逐漸地旋轉,遠離太陽,半個亮區對着地球,半個月亮(凸面向西)會顯現出來,這一月相叫“上弦月”。當月球運轉到地球背日的方向時,月球的亮區全部面向地球,我們可以觀察到狀如圓盤的月亮,這一月相稱為“滿月”,在中國一般代表了美好的祝願。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便有月圓之夜、阖家團圓的寓意。
用一個口訣可以簡單地記憶月相的變化規律,那就是"上上上西西,下下下東東”,意思是:上弦月在農曆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現在天空的西側,亮面朝西。下弦月在農曆下半月的下半夜,出現在天空的東側,亮面朝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