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受其傳統思想的影響,認為天上是有神仙存在的,人在做,天在看。因此,多數的家中都供奉有傳說中的神像。俗話說“八月初三敬竈仙,全家不愁吃和穿”,人們為什麼八月初三敬竈仙呢?為何這樣說?不是臘月二十三祭竈王爺這個神仙嗎?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竈王爺”在人們的心中就是一個主管家庭生活的一個神仙,是家庭的守護神,而且還能防止鬼怪妖邪入侵,掌管着一家的吉兇禍福。因此,人們為了求個心安理得,便會在廚房供奉“竈王爺”的畫像,以求五谷豐登,全家平安。“竈王爺”的神像上面多為“一家之主”,兩邊配“上天言好事”“全家保平安”的對聯。
根據道教典籍《玉匣記》記載,八月初三是竈王爺的生日。一些地區尤其是北方都會在這天在“竈王爺”畫像前擺上供品,舉行祭祀儀式。在《清嘉錄》中說“八月初三日,為竈君生日,家戶具香蠟素馐,以祀天王堂及福濟觀之竈君殿。進香者絡繹終日”。可見以前的人們對這一節日都是相當重視的。
有關竈神的說法,諸書記載各有不同,性别也不同,長相也不同。有人認為是女的,比如唐李賢注引《雜五行書》稱,“竈神名禅,字子郭,衣黃衣,披發,從竈中出”。就是說竈神為女神。也有人認為是男的,比如清代的《敬竈全書》稱,“竈君姓張,名單,字子郭”。就是說竈神為男神。屬男神。
因人們對于佛、道、儒的認識不同,又加之各地有各地的說法,所以,流傳下的版本就各不相同。
在咱們這一帶有個這樣的傳說,在很久以前,有個叫張生的人,娶了個妻子叫丁香,丁香聰明賢慧,勤勞能幹,隻是成婚幾年沒生個一兒半女。受封建禮儀的影響,人們常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張生雖然生活過得很富俗,為了這,張生覺得心裡涼冰冰的,很不是個滋味兒。
常言道:“錢是禍的根苗”。自從家裡有了錢,這張生,也和從前不一樣了,吃喝嫖賭為所欲為,随着思想享樂的欲望,就想着換一個年輕漂亮的女人。有了這樣的想法,他也就對吃苦耐勞的媳婦越看越不順眼,成天地虐待丁香,不久便把丁香趕出了家門。
依仗自己的家業又娶了個年輕漂亮的媳婦,哪知道這媳婦和他一樣,也是個好吃懶做的主,沒多長時間就把若大的家業給敗了個精光。
張生這時想起了賢慧、善良的丁香,又悔又恨,呼天号地大哭一場,眼睛都幾乎哭瞎,為了活命,隻好沿街乞讨苦渡時光。
丁香隻從離開家門,在外以紡線織布為生,時間不久,以勤勞的雙手又蓋了房子,而且把個小家打理的井井有條。這一日她做好面條正要吃,忽聽外面傳來讨飯的叫喊聲。
遠聽象丈夫的聲音,近聽更象丈夫的聲音,急忙跑到外面一看,果不其然,隻見張生雙目失明,穿得破破爛爛,走路踉踉跄跄,手持打狗棍,正摸索着沿街乞讨。善良的丁香女見他落到這般光景,不由心中一陣酸楚,把過去的怨恨全忘了。她不言不語走上前去,拉着張生的打狗棍,把他領進家,盛上一碗面條,拔下頭上的金簪插在碗裡,遞給他說:快趁熱吃吧!
張生雙手捧着香噴噴的面條,長歎道:自從休了丁香,從沒吃過這麼好的面條!丁香問:“你吃的誰的面條?”張生隻顧狼吞虎咽,沒顧得上答話。忽然,他“哎喲”一聲,從嘴裡吐出一支金簪說:“這塊雞骨頭,把我好硌!”說着,“當”一聲把金簪扔到地上。丁香女搖搖頭:“唉!真是生就的窮骨頭。我給你插上一支金簪,你倒當成了雞骨頭!”
張生聽了這話一愣怔,急忙問:你,你是誰?“我,我就是被你休出門的丁香啊……”,丁香嗚嗚地哭着,再也說不下去了。
張生聽着丁香揪心的哭聲,越想越羞愧,覺着無地自容,悲怆地喊道:“我好糊塗啊!”猛地站起來,一頭撞到竈台沿上,立時氣絕身亡了。
丁香見張生已死,就悲悲切切地把他安葬了。感覺自己的丈夫還是心存自己的,為了紀念他,就找人畫了一張張生的畫象,挂在鍋竈邊。有人問他:“這是誰?”丁香說:“這是當家的”。
後來,人們為了記取這一慘痛教訓,都學着丁香,把張生的畫像挂在鍋竈旁邊,稱他是當家的,并在畫像上方貼一橫匾,寫着“一家之主”。時間長了,就把他叫成“竈王爺”了。因為傳說中的張生死這天是臘月二十三,人們也就有了臘月二十三“祭竈王”習俗。
也有傳說“竈王”是天上的神仙,是玉皇大帝冊封的,是安排在人們家中管理家庭生活的“神”,全名為“九天東廚司命竈王府君”,又 “東廚司命九靈元王定福神君”,俗稱“竈君,竈王爺”等。也就是廚房之神。
總之,不管怎麼說,“竈王爺”這個神仙已在人們心中形成了一種俗信,而且也已信其農曆的八月初三就是它的生日,所以,就在這天祭敬“竈神”,因此,也就流傳下了“八月初三敬竈仙,全家不愁吃和穿”,這句俗語。祭祀隻是一個象征意義,這也充分體現了傳統文化的内涵,隻要勤儉節約糧食,腳踏實地的去工作,就能迎來五谷豐登的幸福生活,全家也就不愁吃和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