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人死後為什麼是享年

人死後為什麼是享年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30 03:12:21

人生來就不會是平等的,這世上隻有兩件事對于大家是平等的,生就是一次生命,死亡時的生命終結,每一個人經曆生死的時刻,都是這世上最平等的一次,從生到死之間所有的享受都是不公平的,這就是世人所面臨的現實,要想獲得尊重,隻有不斷努力的生活。

“死”的稱呼

古人上到帝王,下到黎民都是希望自己能夠長生的,因此非常的忌憚談論死亡。秦始皇為了尋得長生不老之術,派徐福出海尋找仙山和仙人,李白為了修仙,帶着杜甫和高适兩個人,尋找靈丹妙藥,可見在古代,人們對于長生不老是多麼的喜歡,即使現代人,對于長生不老也是喜歡的吧!這花花世界誰還不懷念了。

人死後為什麼是享年(同樣說人離世享年和終年)1

古人在談到死後的事,看他們“視死如視生”的态度就知道,活着時什麼樣,死了也要什麼樣。《禮記》中記載“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在那個等級森嚴的時代,隻有最普通的百姓會說死,這正是“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的正确打開方式。

古人在死後還有一整套禮儀,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發訃”,也就是常說的報喪,這時候就會用到對于逝者不在人世這個消息的稱呼,

然而古人的禮儀如此繁瑣,普通百姓卻不想這樣稱呼自己,在家人去世的時候,有許多的說法,例如作古,故去,老了,歸西,離開等等來代替死這個字的。

人死後為什麼是享年(同樣說人離世享年和終年)2

“享年”“終年”有何不同

在現代社會裡,人們在口語中常常說家人不在人世的時候,基本上都是說離去了,老了,故去等等比較平等的詞語,再也不會出現“崩”“薨”“不錄”這樣的說法,然而在這個平等的社會,對于一些做出過突出貢獻的人,書面表達時還是會用到一些不同的詞語。

像媒體在報道兩位港星的離世消息時,用的詞語就是有所區别的,在報道廖啟智先生離世時用的是“終年”這個詞語,在報道吳孟達先生離世時用的是“享年”這個詞語。

“享年”這個詞語是一個敬詞,很多時候是用于對長輩的尊敬和緬懷,“享年”在書面的表達中更加偏重于對社會有功績和貢獻的德高望重之人;“終年”這個詞語在書面表達時并沒有什麼其他含義,适用于各種年齡段的人離世的書面消息,是一個中性的詞語。

其實在意思上不同,在用詞時卻能感覺到人們對于逝者的态度問題,廖啟智是一位非常優秀的港劇演員,對于演藝界來說是一個非常優秀的綠葉,是娛樂圈裡的路人甲類的人物,演技一流,被人記住的角色有限;而吳孟達不一樣,他的配角卻是非常耀眼的存在,豬油仔和曹達華這樣的角色給不同年代的人内心留下了青春的記憶。

人死後為什麼是享年(同樣說人離世享年和終年)3

如今,吳孟達和廖啟智兩位演員的離世,從這裡能感覺出媒體人對于他們的私人情感是不太一樣的,畢竟青春是值得回憶的。除了個人感情之外,還有什麼可能是在報道兩人去世消息時用詞有差别的原因呢?沒有了,畢竟都是離開,能在大多數人回憶裡存在的,可能就是因為這點親近了吧!

結語

古代的禮儀講究的是等級的森嚴,在用詞上天差地别,然而現在的社會,大家對于逝者,很多時候都是一個緬懷的心,用詞除了年齡的差别以外,真的也就是個人情感上略有差距罷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