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脫機多長時間能拔管

脫機多長時間能拔管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04 04:40:20

機械通氣時間越長,患者并發症越多、ICU住院時間越長。在插管的時候,就要思考何時給患者拔管。本文總結十條可以加速脫機、拔管的建議,供大家參考。

脫機多長時間能拔管(這裡有十條建議)1

1、鎮靜藥物:越少越好

脫機、拔管需要建立在适宜的鎮靜鎮痛方案上,要避免藥物源性的肌肉麻痹。調查顯示,目标導向性的鎮靜方案和每日鎮靜中斷可縮短機械通氣時間。我們推薦,在給患者實施鎮靜方案的時候,要有目标,要避免盲目深鎮靜,要避免無目标的鎮靜。臨床工作中,可以通過RASS評分等來量化鎮靜目标。

2、機械通氣方案:保護膈肌

控制性通氣模式會引起諸多并發症如呼吸肌功能不良、機械通氣誘導的膈肌功能障礙,這會導緻患者機械通氣時間延長,從而影響預後。大潮氣量、患者吸氣努力、人機不協調都有可能引起膈肌損傷和肺損傷。因此,在機械通氣的時候,一定要保證人機協調一緻,避免患者吸氣努力,同時盡量采用支持通氣方式。

3、SBT:每日篩查

成功脫機拔管需要:1.導緻機械通氣的因素改善或去除;2.患者重要髒器指标在可控範圍内,或患者沒有接受器官支持治療,或患者僅接受低強度的器官支持治療。要每日篩查患者相關指标,以便決定患者能否脫機拔管。如果患者存在無法脫機拔管的因素,要盡快去針對性治療。

普适性的一些指标包括:氧合指數>150 mmHg,吸入氧濃度<40%,PEEP<8 cmH2O,但這些指标僅供參考,特殊情況還需特殊對待。

4、SBT方法:選哪個

床邊SBT并不簡單,目前研究并沒有表明哪種SBT更适宜。T管脫機接近拔管後的狀态。有研究表明,壓力支持下的SBT(PS 7 cmH2O,PEEP 5 cmH2O,30min)拔管後呼吸衰竭的概率要大于T管-SBT(60~120 min)。但T管-SBT失敗的概率更高,延遲拔管的可能性更大。現在大部分指南建議可實施低強度支持且短時間的SBT(PS 7 cmH2O,PEEP 0 cmH2O,30 min)。

5、機械通氣方案:必須有

使用checklist來規劃機械通氣,并且每日評估患者機械通氣狀态,可以縮短機械通氣時間、減少ICU住院時間。有些呼吸機可以自動設定或半自動設定機械通氣方案,這有可能能改善困難脫機的情況,但仍需進一步的研究來證實。成比例通氣模式可自動适應患者的呼吸努力情況,适用于特定患者。我們建議,對于接受機械通氣的患者,必須要設定機械通氣方案,規劃好整個的機械通氣流程,來使患者的機械通氣合理化。

6、自主呼吸(SBT)失敗:盡早明确原因,盡早幹預

如果患者達到了SBT的标準,就要盡快的實施SBT,這種緊湊的治療方案可縮短機械通氣時間,但需要知道SBT會造成應激反應。同時,SBT也可将患者原有隐藏的一部分問題顯示出來,比如心功能不全等。當患者暴露出這些問題的時候,需要盡快的針對性治療。我們建議,不要懼怕SBT後出現的問題,而是要大膽的就出現的問題實施有效的治療。

7、呼吸肌負荷與呼吸力産生不平衡:SBT失敗的重要因素

SBT失敗反應出呼吸肌負荷和神經肌肉有效性之間的不平衡。呼吸肌和肢體肌肉存在差異,因而通過肢體肌肉力量等來評估呼吸肌就會産生誤差。如果患者存在呼吸肌負荷和肌肉有效性之間的不平衡(呼吸肌供需不平衡),其呼氣肌會參與到呼吸周期中。脫機失敗的患者,需要将這一問題考慮進去。

8、脫機拔管失敗:危險因素

困難脫機的患者占整個機械通氣患者的20%。困難脫機患者的危險因素有:1.年齡超過65歲;2.合并心肺并發症。

脫機困難的原因可分為氣道相關性的和非氣道相關性的。氣道相關性的危險因素有:1.女性;2.機械通氣天數>7天;3.痰液較多。

非氣道相關性的危險因素有:1.非肥胖狀态;2.SOFA≥8分。這提醒大家,機械通氣時間延長會導緻困難脫機,臨床工作中要想方設法縮短機械通氣時間。

9、拔管後的呼吸支持:不可忽視

調查顯示,拔管後的48~72小時大約有10~15%的患者需要再次插管。對于再插管風險較低的患者,可實施标準氧療(鼻導管、面罩);對于再插管風險較高的患者,需要采用高強度無創通氣方式(每天至少12小時,拔管後至少48小時内)。研究顯示,對于再插管風險較大的患者來說,高流量聯合無創通氣要優于單獨高流量吸氧。對于中低風險的患者,使用高流量吸氧可減少内科危重患者再插管概率。高流量吸氧可作為拔管失敗的預防性氧療方式。因此,拔管後的患者可接受常規吸氧、高流量吸氧、無創通氣三種方式。對于高風險的患者,建議無創聯合高流量。同時,無創通氣可用于SBT失敗的患者,作為替代治療方案。

10、氣管切開:最後一步

早期氣管切開和延遲氣管切開預後無差異。可逐步撤機或存在氣道粘液堵塞的患者(可在後續治療中,症狀改善),可以延遲氣切(機械通氣10天以後)。

來源:慢慢學重症

圍術期醫學論壇(zhwsyxlt)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