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肝功能檢查最基本的幾項

肝功能檢查最基本的幾項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0 07:38:32
幹貨滿滿~

肝髒是人體含酶最豐富的器官,其病理狀态常導緻酶的血清濃度發生改變,肝髒生化試驗(LBT,俗稱肝功能試驗)是判斷有無肝損害、評估肝病嚴重程度、追蹤肝病進展以及判斷治療效果和預後的重要方法。

肝功能檢查指标具有不同的臨床意義,組合起來可綜合反映肝細胞受損情況、膽汁淤積情況及肝纖維化程度等。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吧!

01

反映肝細胞損傷的指标

谷丙轉氨酶(ALT)和谷草轉氨酶(AST)是臨床應用最廣泛的反映肝細胞損傷的生化指标。

ALT主要分布于肝細胞胞漿,肝内濃度較血清高3000倍,是肝細胞損害的敏感指标;AST主要分布于肝細胞線粒體,少數分布于胞漿,如果肝功能試驗中發現AST濃度升高,可能說明肝細胞損傷的比較重,或者說主要損侵犯肝細胞的線粒體為主,比如說酒精。

因此,測定血清AST、ALT水平及AST/ALT比值有利于肝功能異常的診斷和鑒别。

  • 參考範圍

對于血清ALT和AST的正常值上限(ULN),目前尚無一緻意見。

正常情況下,血清ALT和AST的濃度低于30-40U/L。一般按照國際慣例,ALT ULN:男40U/L,女35U/L。

  • 臨床意義

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的輕型:肝細胞雖有損傷,但細胞内的線粒體仍保持完整,故釋放入血的主要是存在于肝細胞漿内的ALT和AST,以ALT的升高為主,AST/ALT<1。

重型肝炎和慢性肝炎的中型和重型:肝細胞内的線粒體也遭到了破壞,AST從線粒體漏出,因而表現出AST/ALT>1。但是當肝髒損傷發展到一定嚴重程度,症狀惡化時,肝細胞大量壞死導緻ALT枯竭,而膽紅素進行性升高,表現為黃疸進行性加深,即出現“酶膽分離”現象,提示肝細胞嚴重破壞,預後不佳。

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線粒體的破壞程度更加嚴重,AST升高更加明顯,AST/ALT>1,甚至>2。

酒精性肝病患者:AST升高明顯,ALT可正常,AST/ALT常>2,可伴γ-谷氨酰轉肽酶(GGT)明顯升高。

自身免疫性肝炎:ALT、AST明顯升高,同時γ-球蛋白或IgG≥1.5倍正常值上限。

02

反映膽紅素代謝的指标

膽紅素由肝髒産生,經膽道排洩,肝在膽紅素代謝中具有攝取、結合和排洩作用。膽紅素測定包括總膽紅素(TBIL)和直接膽紅素(DBIL),二者之差為間接膽紅素(IBIL),多種緻病因素可引起血清膽紅素升高,導緻黃疸。

  • 黃疸

正常紅細胞的平均壽命約為120天,血液中衰老的紅細胞被降解并在酶的作用下轉變為IBIL,經肝髒轉化為DBIL,随膽汁被排入膽道,最後大部分經大便排出,小部分經腸道吸收,經血液循環重回到肝内。若血清中膽紅素升高則會緻使皮膚、黏膜和鞏膜發黃,稱為黃疸。

根據病因,可将黃疸分為溶血性黃疸、肝細胞性黃疸及梗阻性黃疸。

  • 臨床意義

溶血性黃疸:當發生血管内溶血或紅細胞大量破裂時,體内産生大量IBIL而超過肝髒的攝取和代謝能力,血中IBIL顯著升高,引起溶血性黃疸,而此時DBIL、ALT、AST和ALP基本正常。

肝細胞性黃疸:當肝細胞受損時,一方面肝髒無法完全攝取和結合IBIL,另一方面肝細胞内的DBIL會從受損的肝細胞釋出,因此導緻血液中DBIL和IBIL均升高,同時轉氨酶也顯著升高,即導緻肝細胞性黃疸。

梗阻性黃疸:當膽道因為結石、腫瘤或周圍腫物壓迫緻其梗阻時,肝細胞分泌的DBIL排出受阻,由于膽管内壓增高緻使DBIL逆流入血液,因此出現血中DBIL顯著升高,IBIL不升高或輕度升高,且伴肝髒酶學改變,此為梗阻性黃疸。

表1:TBIL、DBIL及2者的比值在3種類型黃疸中的特點

肝功能檢查最基本的幾項(5大指标13個項目一文讀懂肝功能檢查)1

(點擊查看大圖)

03

反映膽汁淤滞的指标

膽汁淤積是指肝内外各種原因造成膽汁形成、分泌和排洩障礙,膽汁不能正常流入十二指腸而進入血液的病理狀态。

臨床可表現為瘙癢、乏力、尿色加深和黃疸等,早期常無症狀僅表現為血清堿性磷酸酶(ALP) 和 GGT水平升高,病情進展後可出現高膽紅素血症,嚴重者可導緻肝衰竭甚至死亡。

  • 參考範圍

ALP的正常值參考範圍為:40-110U;GGT的正常值參考範圍為:<50U

  • 臨床意義

血清ALP和GGT升高是膽汁淤積最具有特征性早期表現,兩者升高提示出現膽汁淤積。

肝髒中ALP和GGT均表達于肝細胞血窦側和毛細膽管側及膽管細胞微絨毛上,經膽汁排入膽道系統。

當膽汁排洩不暢,毛細膽管内壓增高,可誘發ALP産生增多,加之膽汁酸憑借其表面活性作用,将ALP從脂質膜上溶析下來,使血清ALP明顯增高。

值得注意的是,多種因素可引起正常人血ALP顯著升高。如當妊娠3個月後,胎盤型ALP進入血液達正常的2-3倍,分娩後還可持續數周;周歲兒童及10歲後青春期,骨骼處于發育期,ALP水平高于成年人可達3倍;此外高脂飲食後及某些骨骼疾病也會使得ALP水平升高。當排除上述生理病理情況後,血清ALP明顯升高可提示肝膽疾病。

04

反映肝髒合成功能的指标

反映肝髒合成功能的指标主要包括: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凝血酶原時間(PT)和膽堿酯酶(CHE)等等。

血漿内主要蛋白質幾乎全部由肝髒制造。肝髒合成的蛋白質主要為Alb,大部分球蛋白也由肝髒産生。肝髒尚能合成血清膽堿酯酶(CHE)及多種凝血因子。肝損害時,合成功能下降,以上指标濃度也随之降低,其降低程度與肝髒合成功能的損害程度呈正比。

■ Alb

肝髒是人體合成Alb的唯一器官,合成後供機體需要,且幾乎不被排出,其在血漿中的半衰期約為21天,因此Alb的高低反映肝髒合成代謝功能和儲備功能,也是評估肝硬化嚴重程度及判斷預後的指标。

  • 參考範圍

正常情況下,血清總蛋白 60-80g/L;血清Alb 40~55g/L;血清球蛋白 20~30g/L;白蛋白/球蛋白(A/G)>1

  • 臨床意義

若Alb持續下降,提示肝細胞壞死進行性加重,預後不良。

除此之外,Alb具有營養細胞和維持血管内滲透壓的作用。當Alb減少時,血管内滲透壓降低,患者可出現水腫、腹水。

肝髒受損時,雖然Alb合成減少,但由于免疫刺激作用,γ球蛋白産生增加,因此總蛋白水平一般不會出現明顯變化。但在伴有腹水或食管靜脈破裂出血的肝硬化患者,總蛋白水平降低明顯,一方面因為肝硬化,蛋白合成減少,另一方面與血漿容量擴張有關。

當肝功能嚴重受損時,如慢性中度以上肝炎、肝硬化、原發性肝癌等,Alb産生減少,而同時球蛋白産生增加,造成A/G比值倒置。肝炎患者長期白球比例倒置,警惕有肝硬化迹象。

■ PA

PA于肝髒中合成,分子量小,因電泳時PA位于Alb之前而得名,可作為早期肝損傷比白蛋白更為敏感的指标,也是判斷肝病預後的一項指标。

研究表明急性肝炎時PA異常率為34%,而Alb異常率僅為17%,因此PA能更靈敏地反映肝細胞損傷,可作為判斷急性肝損傷的靈敏指标

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等肝病患者PA常降低50%左右,壞死後肝硬化常降到0;而在肝壞死較輕預後良好的患者,PA會随着病情的好轉而恢複至正常。

■ PT

血漿PT是評價肝髒合成功能的另一指标,該指标檢測血液凝固時間,它需要肝髒産生的Ⅱ、V、Ⅶ、Ⅸ因子的參與。

當肝細胞廣泛受損時,肝髒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下降,導緻凝血酶原時間延長,凝血酶原活動度(PTA減低),當PT超過3S以上為異常;4~6S時,表明嚴重的肝損傷且預後極差。

動态監測PTA非常有助于判斷肝功能的變化,PTA迅速下降到<40%是診斷肝衰竭的指标之一。

■ CHE

臨床上測定血清CHE主要用于反映肝髒合成功能和肝實質細胞受損的程度。

肝病時,CHE常降低,其降低幅度與血清白蛋白大緻平行。由于CHE半衰期短于白蛋白,因此比後者更敏感地反映病情變化。

05

反映肝纖維化的相關血清指标

■ 透明質酸

透明質酸是一種分布于細胞外基質的氨基葡聚糖,主要由肝星狀細胞或纖維母細胞合成。在衆多反映肝纖維化的指标中,透明質酸的敏感性最高。

急性肝炎時血清透明質酸含量多正常,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時由于肝髒代謝能力下降,清除減少,使血清透明質酸水平升高,且其升高水平與肝髒炎症或肝纖維化程度呈正相關 。

■ Ⅳ型膠原和層黏蛋白

Ⅳ型膠原和層黏蛋白均是構成基底膜的主要成分,當肝髒持續損傷時,兩者合成增加,但肝髒的降解能力降低,出現毛細血管化。同時,血清中Ⅳ型膠原和層黏蛋白水平升高,且與肝纖維化程度具有相關性。

以上僅列舉了肝功能檢查較為常見的指标,盡管各項指标在肝病診斷過程中的都有其相應的作用,但也難免存在局限性。

一是敏感性不夠高,比如有嚴重肝髒疾病如肝硬化或肝細胞肝癌的患者其ALT、AST和TBIL可能正常;二是特異性低,肝功能指标異常未必就有肝病,因為有可能受肝外因素的影響。

因此,實際臨床工作中,對疾病下診斷還需要進行詳細的病史采集和全面的體格檢查,以及病原學檢測和B超、CT等影像學檢查資料甚至肝活組織病理檢查。隻有将多方面的資料綜合起來才能最終确定病因,評估病情,明确診斷,進而指導下一步治療。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膽汁淤積性肝病診斷和治療共識(2015)[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5,31(12):924- 933.

[2]王曉霖,楊京,前白蛋白、膽堿酯酶、凝血酶原時間及纖維蛋白原與慢性乙型肝炎病理分級的關系[J].臨床肝膽病雜志,2007.23(5):377—378.

[3]張淑豔,熊慧順,肝病患者血清前白蛋白和白蛋白的檢查及臨床意義[J]臨床軍醫雜志,2010,38(2):279—280.

[4]李飛,陸倫根,肝功能異常的評估及臨床意義[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5,31(09),1543-1546

本文來源:醫學界消化肝病頻道

本文作者:貓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