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合肥美術館誰設計的

合肥美術館誰設計的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8 14:09:25

8月17日, “此地十人 · 全國溯源設計沙龍”首度進入合肥。攜手飛行嘉賓關天颀及謝亮、曹偉、王昭平、胡迪、趙琳、鄒玲玲、張國輝、阮秀倉、劉曉飛、周勝兵、夏添、葛翰林等諸多合肥在地設計菁英,于南北文化交融之盛地,以“融”為主題,共同品味在地之美,探讨設計的當下與未來。

合肥美術館誰設計的(此地十人合肥設計何以從)1

地處長江、淮河之間的合肥,以傳承兩千餘年的深厚底蘊,糅合南北文化,造就了多元融合、交創并融的設計風格。身處文化融合交彙之處,合肥設計菁英以兼收并蓄的設計理念和多元化設計風格呈現着設計領域的“融”之美。本活動由優居 | 設計進化主辦,米蘭之窗獨家冠名,騰訊家居|貝殼、合肥青設會戰略合作,紅星美凱龍全程支持。

PART 1 | 設計相融

關天颀:人文設計與自然建造

被譽為“民宿設計第一人”的空間進化建築設計創始人兼首席設計師關天颀,始終崇尚空間建構美學理念,倡導空間設計學科的“無邊界”,追尋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與環保可持續。此次,他作為飛行嘉賓強勢助陣,帶來精彩分享,還原設計永續、共生、融合的存在姿态。

合肥美術館誰設計的(此地十人合肥設計何以從)2

▲關天颀 / 空間進化建築設計創始人、首席設計師

彩虹石空間設計創始合夥人、首席設計師

“過往設計以炫耀豪華的材料,複雜的工藝,高昂的投資從而制造話題為榮。現在的更願以簡單的方式,節制的幹預,适度的成本去解決複雜問題而欣喜。”在關天颀看來,當下的文明狀态講究的是“飾”可而止,這就需要設計師有新的審美方式和設計體驗,要做“自然而然”的建造。要回到建築真實、基本、不矯揉造作的建造方式,不能以主觀形式為先,所有的動作後面必須有一個肯定的邏輯或者非形式主義動機。

合肥美術館誰設計的(此地十人合肥設計何以從)3

合肥美術館誰設計的(此地十人合肥設計何以從)4

關天颀認為,設計是文化的驗證,設計跟文化一樣,都是“貴在自我征服”。那文化是什麼?是根治内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别人着想的善良。其實設計無謂好壞,僅為适與不适。真正的好設計,合人性,所以經久不衰。

PART 2 | 此地碰撞

融——讓美好生活永續

江淮之間、南北交彙,在合肥這座天生的融合之都,會孕育出怎樣的在地設計?以“融”為概念,合肥的在地設計師正在追尋與探索的平衡點是什麼?對設計的解構與重構,“融”設計如何實現天地人的共存?以“融”為方法建立設計,設計師應當從何着手,探尋人和自然共存的永續、人作為個體生活及生存的永續以及空間人文價值的永續?

合肥美術館誰設計的(此地十人合肥設計何以從)5

▲闫虹 / 優居 | 設計進化總經理兼執行總編

合肥美術館誰設計的(此地十人合肥設計何以從)6

▲趙琳 / 天璞軟裝藝術總監

在@你想@的人環節,天璞軟裝藝術總監趙琳與優居|設計進化總經理、執行總編闫虹聯袂出任特約學術主持,與諸多合肥在地設計菁英共話“融——讓美好生活永續”。

合肥美術館誰設計的(此地十人合肥設計何以從)7

▲謝亮 / 安徽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

安徽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謝亮表示,“融合”是個很時髦的一個詞,現在處處都在講“融合”。他認為“融合”應該是時代發展的潮流,是主旋律,也是整個設計産業、行業、企業,乃至每個人所從事專業的客觀現實需要。

合肥美術館誰設計的(此地十人合肥設計何以從)8

▲王昭平 / 昭平·柏年設計機構創始人

對于徽文化對在地設計師的影響,昭平·柏年設計機構創始人王昭平從源遠流長的徽州文化談起,通過無圍牆的園林設計,廣納山川河流的理念,闡述在歲月的沉澱中烙印在人們的思想深處的“融”概念。

合肥美術館誰設計的(此地十人合肥設計何以從)9

▲胡迪 / Q 空間設計集團創始人

合肥美術館誰設計的(此地十人合肥設計何以從)10

▲鄒玲玲 / 合肥市建築裝飾協會設計委員會秘書長

九百設計工作室設計總監

Q 空間設計集團創始人胡迪對于“融”在設計中的運用,主要有三個方面的理解:空間關系上的“融”,是景觀、建築與人的相融;時間上的“融”,是傳統與現代的融合;文化上的“融”,是民族、地域、跨國文化甚至是人與自然的探讨與融合。合肥市建築裝飾協會設計委員會秘書長、九百設計工作室設計總監鄒玲玲着力于建築和文化角度,分析“融”的多維度,除了建築的元素,還可以從人性、情感和文化的鍊接裡尋找可以“融”的點。

合肥美術館誰設計的(此地十人合肥設計何以從)11

▲阮秀倉 / 阮秀倉設計事務所主理人、設計總監

合肥美術館誰設計的(此地十人合肥設計何以從)12

▲張國輝 / 亘一設計研究室主理人

阮秀倉設計事務所主理人阮秀倉則從“融”的差異化,闡明在古與今、老與舊的碰撞中,設計如何滿足人與自然、人與空間的差異化需求。亘一設計研究室主理人張國輝從經驗中總結出,每個人在空間裡的感受不一樣,“天”是精神世界或者文化,“地”是材料的在地性,“人”是人與自然萬物。

合肥美術館誰設計的(此地十人合肥設計何以從)13

▲周勝兵 / 匡極設計主理人、創意負責人

合肥美術館誰設計的(此地十人合肥設計何以從)14

▲劉曉飛 / 禾谷空間設計創始人、設計總監

匡極設計主理人、創意負責人周勝兵從“真正的融合是對比”角度切入,闡釋如何以對比的方式實現設計的真正融合。現代設計的張力,就來源于不同元素的對比融合。禾谷空間設計創始人/設計總監劉曉飛以自己的項目為例,闡述在盡量擴展空間的同時,通過讓窗戶“消失”,可以讓窗戶與空間更好融合,又可以與室外空間聯動,稱為“融”。

合肥美術館誰設計的(此地十人合肥設計何以從)15

▲葛翰林 / AAD艾藝國際設計創始人、總設計師

合肥美術館誰設計的(此地十人合肥設計何以從)16

▲夏添 / 杭州尊道國際設計創始人

AAD艾藝國際設計創始人葛翰林講述道,設計不僅僅是一張圖紙、一種表現,或者産品的堆砌,更重要的是感受,“融”的感受。設計師希望把設計更多地融入自然,融入原始的傳統的東西,以及城市的變化。杭州尊道國際設計創始人夏添提出“融”是一種共鳴,當設計師把“融”的運用做到極緻,便與擁有不同文化信仰的人都産生思想的共鳴。

最後,學術主持趙琳也分享了自己對于“融”的理解。趙琳認為,“融”是純粹,是生活的本質,是交流,是溝通,是無邊界。對于現代設計師來說,無邊界設計在後疫情時代如何延伸,如何把環保、可持續的理念帶到作品中來,如何把這個話題變成今後實踐中的一部分,是每一個設計師的責任,也是這個話題背後的更深的意義。

PRAT 3 | 多方共建

以優質産品締造融合空間之美

窗是建築與空間設計作品的眼睛,一樘好窗可以點亮空間之美。米蘭之窗執行總裁陳濤從窗出發,以産品設計的視角诠釋融合空間之美。

合肥美術館誰設計的(此地十人合肥設計何以從)17

▲陳濤 / 米蘭之窗執行總裁

陳濤表示,優秀的設計師,可以用光影和空間将兩者融合,演繹出設計的神韻。對于空間美學的追求和消費者的需求,米蘭之窗的研發團隊用全景的采光、内外平框設計、全隐形五金,為消費者打造一樘看不見卻靠得住的好窗,融合國際時尚和東方匠心,讓窗隐于空間,成為缤紛的畫框。

合肥美術館誰設計的(此地十人合肥設計何以從)18

▲蔣國棟 / 紅星美凱龍政務區商場總經理

紅星美凱龍政務區商場總經理蔣國棟表示,本次活動以“融”為主題,聚焦探索設計本質,通過大師的分享、設計師朋友們的融合和交流,讓紅星美凱龍以及品牌方對設計的潮流和趨勢有更深的感悟以及理解。

合肥美術館誰設計的(此地十人合肥設計何以從)19

▲塗元倉 / 合肥米蘭之窗總經理

作為米蘭之窗合肥的負責人,塗元倉解讀了米蘭之窗與“此地十人”合作的動機與願景。他表示,此地十人以精英設計師靈感交互,探尋未來空間更多美好。米蘭之窗則關注設計趨勢,不斷探索光與建築空間的微妙關系,利用光與影的交織,打造高品質生活空間,用門窗設計還原家具空間之美。

合肥美術館誰設計的(此地十人合肥設計何以從)20

合肥美術館誰設計的(此地十人合肥設計何以從)21

汲取千年古城之底蘊,探讨以“融”締造設計之永續,在衆多大咖的思維碰撞中,此地十人的首度合肥之行落下帷幕。未來,此地十人将繼續前行,品味在地設計文化,追尋設計新知。

現場花絮

合肥美術館誰設計的(此地十人合肥設計何以從)22

合肥美術館誰設計的(此地十人合肥設計何以從)23

合肥美術館誰設計的(此地十人合肥設計何以從)24

合肥美術館誰設計的(此地十人合肥設計何以從)25

合肥美術館誰設計的(此地十人合肥設計何以從)26

合肥美術館誰設計的(此地十人合肥設計何以從)27

合肥美術館誰設計的(此地十人合肥設計何以從)28

合肥美術館誰設計的(此地十人合肥設計何以從)29

合肥美術館誰設計的(此地十人合肥設計何以從)30

合肥美術館誰設計的(此地十人合肥設計何以從)31

合肥美術館誰設計的(此地十人合肥設計何以從)32

合肥美術館誰設計的(此地十人合肥設計何以從)33

合肥美術館誰設計的(此地十人合肥設計何以從)34

合肥美術館誰設計的(此地十人合肥設計何以從)35

合肥美術館誰設計的(此地十人合肥設計何以從)36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