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震旦為什麼那麼貴

震旦為什麼那麼貴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30 16:36:06

本人不做學術,純為興趣與服務大衆,若有專家、學者、作者引用我文中的觀點和研究成果,請務必标明出處。


震旦為什麼那麼貴(震旦China來自秦人我用河洛語)1

除了東亞近鄰韓朝、日本等長期使用漢字的國家按照漢字發音直接稱呼中國為“中國”外,在大多數中西南亞和歐洲國家的語言裡,他們對中國的稱呼基本上都來自古印度或古波斯,從東到西,語音從震旦(真旦、至那、支那、脂那)逐步演變到Chine、China。

(注:支那一詞曾經被日本帝國主義用來蔑稱中國,我們堅決反對!但在此之前這個名稱并非來自日本,那是古代印度對中國的稱呼,和震旦一樣,都是我們中國自身将這個梵文再音譯成漢文的結果,隻是音譯而已,并不涉及漢字的具體意義)

關于這些國家對中國的稱呼的由來,曾經有過“絲綢”和“瓷器”說法,但理由都頗為牽強、缺乏足夠的令人信服的證據,且邏輯混亂,很難自圓其說,有興趣者請自行搜索,有一定曆史知識的大概都不會當真。

相比較而言更為可信的是來自“”的說法,本人也是受這個說法啟發,從古漢語活化石-古音古意的河洛語(閩南話)着手,通過探尋古代中國人口中如何發音自稱“秦人”和比較現代歐亞國家稱呼中國的發音,找到了近乎無可辯駁的答案。

震旦為什麼那麼貴(震旦China來自秦人我用河洛語)2

這個答案就是:China這些稱呼的源頭就是古印度、古波斯對中國的稱呼“震旦、cina”,就是來自古代中原人用閩南人現在還在使用的河洛語上古音所發的“秦人”的音jin lan。

已經有考古專家通過出土實物考證,遲至東漢,中原人都還自稱“秦人”,而玄奘的【大唐西域記】也記載了印度一位國王-戒日王詢問他是否來自至那時他的回答:“至那者,前王之國号,大唐者,我君之國稱”,這些都說明了印度人一直是以“秦人”來稱呼中土的。本文側重文字語音方面的解說,曆史不想過多着墨,這方面有興趣者還請自行查閱、搜索相關結果。

所以我們可以想象這麼一個情形,可能是在秦、漢時期,當近鄰古印度人或古波斯人通過絲綢之路開始和我們的老祖宗有所往來時(絲綢之路乃後來者經過考證給出的概念,并非古時即如此稱呼,這裡暫且借用),他們一定會很好奇地問我們老祖宗是哪裡人,而那時候的古人并沒有現代民族國家的概念,都是以皇帝的國号為民族自我認可的,所以我們的老祖先自然會回答說“秦人”也,發音也應該是近似河洛語(閩南話)的白話音jin lan,因為河洛語(閩南話)的白話音就是源自先秦的中原上古音,是古代中原雅言的留存,從初唐到現在一千三百多年的時間裡基本上還保持古音古意。(具體請參考我的重新認知閩南話系列文章)

震旦為什麼那麼貴(震旦China來自秦人我用河洛語)3

這麼說似乎太過武斷,好,那我們就先來研究一下“震旦”(或真旦、至那等)這兩個字,這兩個字是音譯自古印度梵文,因為是音譯,所以我們并不需要去研究這兩個字的漢字具體意義,隻需研究其漢語發音即可。(有一些所謂的專家還煞有介事地試圖将震旦兩字的漢字意義和中土中原聯系起來,那完全是不懂裝懂或浪費時間、徒增笑料而已)

用今天的漢語普通話來讀“震旦”和“秦人”這兩個詞,二者讀音差距甚大,任憑你再怎麼腦洞大開都無法把“震旦”和“秦人”聯系起來,至那、支那、真旦也都一樣,就是換成一些漢語方言也是如此,因為古人說古音不說今音。但好佳哉(河洛語,意為很慶幸,音ho gai zai)我們還有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貝,那就是古漢語活化石-古音古意的河洛語(閩南話),古代中原人說河洛語,我們當然應該透過河洛語而不是現代官語來解密才是正确的途徑。

(插曲:今天新疆的庫車古稱龜茲、邱\丘茲等,實際上也是漢字音譯的結果,而很多曆史老師一直強調的龜要讀成“qiu”其實也是自己都完全不得要領,誤人子弟。因為古音古意的河洛語是漢唐的中原标準音,在古代中國,龜自然是以河洛語來發音的,龜的河洛語音就是gu,而邱的音為ku,跟qiu沒半毛錢關系。這也是為什麼近代要改成庫車的原因,因為庫的普通話讀音是ku,就是要和古音gu/ku一樣,貼近西域民族的原音。)

但我們用河洛語來讀,一下子就全明白了,“震旦”或“真旦”的河洛語發音是jin dan,和“秦人”的河洛語發音jin lan幾乎完全一緻,“震”與“秦”的發音是完全相同的,都是jin,而“旦”與“人”的發音隻存在d和l兩個聲母的些微差異,完全可以想象是古印度人與古中原人之前的聽音理解誤差或者是再轉譯回漢文的傳播失真,而至那、支那的河洛語讀音是ji na,也是和“秦人”的河洛語讀音jin lan十分接近,l和n這兩個聲母本來就是很接近的,而a和an也可視作不同語種的人之間正常的溝通失真,從“秦人jin lan”轉譯到jin dan或ji na合情合理,這些細微的音差完全不會影響我們“震旦就是秦人”的判斷。

震旦為什麼那麼貴(震旦China來自秦人我用河洛語)4

僅以此來論定外國人對中國的稱呼來自“秦人”,理由似乎還不是完全充分,那我們可以再從今天相關國家語言對中國的稱呼來驗證一下。雖然和漢語演變一樣,今天的外語肯定也會相對于古代的外語有一些讀音的變化,但對于這些拼音文字而言,語音的變化會比表意的漢字小很多。我的方法很簡單,一分錢不花,打開翻譯軟件輸入“中國”,對應的外文文字和讀音就出來了(讀者朋友們可自行打開翻譯軟件看一看聽一聽我是否有亂說):

 首選當然是印度,我們發現中國在印地語(中央邦)裡的發音是jin;

 接着我們再往西看,希伯來語是סין音sin,希臘語是Κίνα音jin na;

 土耳其語也就是突厥語稱呼中國的發音是jin;

 阿拉伯語發音是sin;

 再來看源自古羅馬的一些拉丁語系國家的發音,意大利語寫作cina 音qi na,羅馬尼亞語寫作china 音ji na,西班牙語寫作china 音qi na,葡萄牙語寫作china音si na,法語寫作chine音si ne;

 日耳曼語系:德語、荷蘭語寫作china音si na,英語china音cai na (源頭都來自拉丁語或法語)

我們可以發現所有這些自東向西的國家的語言發音都與河洛語的“秦人“的發音jin lan相當接近,或簡略或近音或少許走音,即使經過最多傳遞環節的英語,除了chi已經比較偏音外,na還是與河洛語的“人lan”非常近音。

所以我們可以說,西方國家對中國的稱呼來自古印度或古波斯對中國的稱呼,古印度或古波斯對中國的稱呼來自古代中原人自稱“秦人”的發音jin lan,而古代中原人說“秦人”的發音就是今天閩台等地河洛語族群依然在使用的讀音“jin lan”,從“震旦、真旦、至那、支那”到China,萬變而不離其宗:秦人jin lan。

注音解釋:

文中的河洛語(閩南話)拼音系本人自創,堅持簡單、通俗易懂的原則,就是優先使用通行的漢語普通話拼音(去掉卷舌聲母和忽略一些不明确的前後鼻音的差異),而無法用普通話拼音來正确拼寫的,就使用大家相對熟悉的英語的習慣拼寫方式來标注,再沒有,就采用文字注釋方式加以解釋,而所有的音調值都不加以标注,因為廈漳泉台間存在一些調值差異,以及無論地域差異整個河洛語本身都存在從單字到短句再到長句的變調現象(類似英語)。

所有注音一般隻标注閩南三地主流腔調,請恕無法将各地差異一一标出。而這些注音隻是起輔助閱讀的作用,并沒有強調哪個地方的口音為标準音或我标注的就是标準的意思,閩南話母語者可作為參考并按自己熟悉的腔調來朗讀即可。


往期精選:

河洛語是唐宋之前中國的通用語 - 重新認知閩南話之開篇(1)

文白共語,再回古中原-重新認知閩南話之開篇(2)

是何不是蛇,是何不帶刀,河洛語(閩南話)何其古樸與文雅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