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未成年被欺淩怎麼辦

未成年被欺淩怎麼辦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1 10:05:14

未成年被欺淩怎麼辦?未成年人侮辱謾罵同齡人現象屢見不鮮,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未成年被欺淩怎麼辦?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未成年被欺淩怎麼辦(小小年紀染上網絡欺淩怎麼辦)1

未成年被欺淩怎麼辦

未成年人侮辱謾罵同齡人現象屢見不鮮

小小年紀“染上”網絡欺淩怎麼辦?

□ 本報記者 韓丹東

□ 本報實習生 關楚瑜

近日,一名來自廣東的高一學生林芝(化名)向《法治日報》記者打來電話求助,稱自己隻是在網上發了一張“夢圖”,卻惹來一群網民的無端謾罵,不知該怎麼辦?

原來,林芝是一名“夢女”。“夢女”一詞來自二次元,指幻想一個角色與自己喜歡的作品當中的男主角進行互動的女性群體。“夢圖”就是這個幻想的角色的漫畫形象圖。

在“夢女”圈,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即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角色的漫畫形象圖時,不可以給角色加上單獨的話題标簽。但林芝并不想入圈,便沒有理會這些“規矩”,将自己的漫畫形象圖加上了标簽,結果被一些網民通過社交平台的私信渠道罵了一通,比如“能力這麼差,就别在網上發你那‘夢圖’了,真是不要臉”等。

除了被罵以外,林芝還被挂上了“夢女”圈的黑名單——“夢廁”。“‘夢廁’裡的主要成員是未成年人,他們會将那些看不順眼、不守‘規矩’的‘夢女’的社交平台賬号投稿到‘夢廁’,再對其進行謾罵、人身攻擊,甚至是騷擾。”林芝說。

與林芝有類似遭遇的人并不少。之前有相關部門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未成年網民在網上遭到諷刺或謾罵的比例為42.3%。

《法治日報》記者近日調查發現,由于好看的“夢圖”對繪畫者的繪畫水平要求較高,所以一些“夢女”會花錢為自己想象的角色約稿,價格在幾十元至幾百元不等,但有些未成年人的經費有限,約到的“夢圖”質量不好,而發布質量不好的“夢圖”同樣會遭到一些“夢女”的謾罵。

在一個“夢廁”内,有人投稿了一幅未成年人的作品,配文“小學生圖不美,人素質還差。”下面有人評論道:“她是沒有審美嗎?”

“夢女”圈内,有些人罵的話很難聽,比如“我還是帶你去看神經科吧”“你出生的時候就沒有帶腦子出來”“我祝你早點去死吧”……說出這些話與被謾罵的大部分是未成年人,他們不僅在對方社交平台評論區進行人身攻擊,還會在後台私聊謾罵對方,并将對方的賬号挂到網上“公開處刑”。

和林芝遭遇的網絡欺淩有所區别,來自河南的高一學生陳曉(化名)前不久因網絡暴力受到了嚴重創傷。

對陳曉進行網絡暴力的,是她的同學。起因是陳曉用星盤軟件幫該同學測了一次感情運勢,然後将測試結果轉發給他,但對方卻認為陳曉暗戀他,測試結果也是陳曉杜撰的,由此判斷陳曉人品有問題,并将此事發布到社交平台。

這件事情在網絡上被大量傳播,有的網友不分青紅皂白對陳曉進行人身攻擊,還有人通過各種渠道找到了她的聯系方式,給她打電話、發短信進行謾罵,對其生活、學習造成了嚴重侵擾。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晖說,十幾歲正是孩子社會化的關鍵階段,如果遭遇網絡欺淩,這件事就好比酵母,會起傳遞作用,改變未成年人的社會觀、價值觀、人生觀,導緻其對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産生誤判,認為人與人之間可能本性就存在欺淩和被欺淩,從而産生一些情緒和心理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實施網絡欺淩的人可能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屬于網絡欺淩,認為自己在網上有發言的自由。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王四新解釋說,網絡欺淩與網絡言論自由都涉及某些現象的評價、事件的評論和信息的傳播。如果傳播者沒有明确的商業目的,并且是基于自然人的自然情感,正确、理性、冷靜判斷作出負責任的信息傳播行為,那就是符合憲法規定的言論自由。相反,如果傳播者的言論産生了不良影響,傳播了不良情緒,背後存在某種商業訴求,那和言論自由就沒有關系。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一些未成年人在遭遇網絡暴力時不知道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對于這種現象,王四新建議:首先,未成年人要積極求助身邊有能力的成年人,如老師、家長,讓他們幫忙對整個事件作出整體判斷;其次,采取适當措施維權,如要求對方道歉并删除傳播内容,讓平台清除相關内容,如果産生了實質性的傷害,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等。

今年3月14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對《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征求意見稿)》再次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提出禁止對未成年人實施網絡欺淩行為,保障未成年人及其監護人行使通知權利。

受訪專家建議發揮家庭、學校和社會合力,全面治理網絡欺淩。網絡平台要加強人力和技術對不良信息進行甄别,發現不良信息要及時清除、封号,淨化網絡環境。

“盡可能不要把孩子封閉在教室,讓孩子和别人建立友善、相互激勵、相互促進的關系,形成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尊重他人。”儲朝晖說,家庭也要消除暴力,有些父母遇到問題後與孩子起了紛争,會無意動手打孩子,這個動作對孩子的影響很大,會給孩子營造一種“打是解決問題的辦法”的錯覺。

來源: 法治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