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單臂擒方臘,一直是京劇中的保留曲目,在清末民初的江浙一帶,盛行一時,傳至今日,亦未見少衰,畢竟有很多老百姓,受制于文化教育的程度,他們是隻看戲曲和影視劇,而不看施耐庵原著的。
原著寫得很清楚了,方臘就是被魯智深生擒活捉的,所謂“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這是智真長老的十六字偈語,在魯達身上一語成谶了。
至于武松的斷臂,則是被方臘手下的靈應天師包道乙用玄天混元劍砍斷的:
宋江便領起軍兵,從裡面殺出去時,早就望見魯智深,武松一路殺來,正與鄭彪交手。那包天師在馬上,見武松使兩口戒刀,步行直取鄭彪,包道乙便向鞘中掣出那口玄元混天劍來,從空飛下,正砍中武松左臂,血暈倒了。卻得魯智深一條禅杖忿力打入去,救得武松時,已自左臂砍得伶仃将斷,卻奪得他那口混天劍。武松醒來,看見左臂已折,伶仃将斷,一發自把戒刀割斷了。
由此可見,原著中“擒方臘”與“武松斷臂”的情節并沒有直接關聯。很多人認同武松斷臂的情節,全基于民間戲曲和影視劇的影響力。
那麼這個根據原著衍生出來的情節,是靠譜的嗎?
小編以為并不靠譜,因為這個情節并不符合武松這個人物形象在原著的武力設定。
首先,武松一出場,作者就以“魔君”、“太歲神”這種非人的稱呼來評價武松,給武松的形象和武力做了最高的評價,怎麼看,都有造神武松的嫌疑,就像《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刻意造神諸葛亮和關羽一樣。
光是口頭誇贊,還不足為憑,施公為了肯定這種稱謂,特意虛構了武松打虎景陽岡等一系列的戰鬥情節,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将武松的武力給神話了,打幾個人,殺幾個武将,根本就說明不了問題,而且比較俗套,隻有徒手博虎,才是最接近神人的武鬥表現。
施公考慮到這點,所以每次武松出場,基本都是秒殺敵人,很少出現大戰幾十回合平手的情況,不是施公不會寫,而是他不願意将武松往凡人處拉,一個能徒手打虎的人,是一定可以打赢所有地球人的,就連拳王泰森也得趴下,何況是普通人呢?
也就是說,按照施公的人物設定,武松可不是凡夫俗子,他是近神入魔的人物,不是凡夫俗子可以比的,凡夫俗子中武藝最高的盧俊義,也未必是武松的對手,武松有一個外号叫做“灌口二郎神”,二郎神是什麼人物?頂級大神之一,可與孫悟空戰平,你說強不強?從這些綽号就可以看出來。
武松真不是一般人,不要用凡俗的眼光看他,而将他視作一個普通的高手。如果隻是普通的高手,施耐庵沒有必要花費心血不惜筆墨去塑造他,而隻需要給他一個“萬夫不當之勇”的标注就行了。
正因為武松是近神入魔的人物,怎麼可能被人類所傷?張清的飛石可以擊落梁山所有的好漢,唯獨不能擊落武松,花榮的神箭可以射翻任意一個高手,唯獨不能射中武松,那是因為花榮張清畢竟都是凡人,暗器再厲害都拿神人無可奈何,很顯然,方臘武藝的确很強,但跟武松相比,還是小巫見大巫,怎麼可能被方臘逼得砍掉手臂嗎?
這不符合武松在水浒的武力定位,這是個神人級别的武将,凡人武将碰到他,都難逃被秒殺的命運,能打敗武松的,隻有法術。施耐庵就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寫的。而武松單臂擒方臘,本為水浒原著的衍生情節,壓根兒就不是作者想表達的内容。
雖然這個衍生出來的内容,非常慘烈,能夠極大程度展現武松的英雄氣概,古代就有“壯士斷腕”的說法,這種改動,是符合時代對英雄的期許的,但不符合武松在原著中的武力設定,雖然很慘烈,精彩絕倫,但不靠譜。
那麼您怎麼看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