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話題“你敢到點就按時下班嗎”引發網友熱議。
在按時下班的問題上,打工人和領導各自揣着800個心眼。
“我絕不可能做第一個下班的人。”
“等老闆走了我再走!”
“工作雖然幹完了,但是隻有我到點下班,是不是顯得我太不敬業了?”
當準點下班考驗的不再是能力而是勇氣時,普通打工人的下班自由就成了“玄學”。
準點下班,沒有合不合适,隻有“領導允不允許”,遇到在意工作時長的領導,準點下班可能反倒成了員工福利。
領導對于準點下班的态度也是應了那個段子:
一流老闆決勝千裡,運籌帷幄;
二流領導主抓業績,看重效益;
三流領導眼裡隻有紀律,主抓時長,号召加班。
準點下班沒有合不合适,隻有跟領導風格匹不匹配。
壓榨型領導:
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擠擠總是有的
電視劇《我在他鄉挺好的》中有一個橋段,就是金靖飾演的胡晶晶被老闆辭退。
她跟領導要辭退理由,領導卻說:“你是不是你們整個項目開發組加班最少的一個?”
胡晶晶反駁自己走得早是因為工作都完成了。
她表示即便自己加班,也不會有加薪,老闆卻教育她:加班不能隻看錢。
胡晶晶回怼道:“我來上班,不看錢看你呀。”
領導又表示:“别人都在加班,你卻走了,影響團隊的工作氛圍。”
工作也要有“氣氛組”,加班也要有“啦啦隊”。
但這确實是壓榨型領導的慣用伎倆:
要求員工“加量不加價”,永遠在壓縮人力成本。
一如脫口秀演員黃西的段子:
有一次我和老闆說想漲工資,理由是我一個人在幹三個人的活。
領導卻說:“我明白了,我應該開除那兩個人。”
與其說這類領導的考核指标是KPI,不如說他的終極OKR是“薅員工羊毛”。
員工幹得越多,幹得越快,幹得越好,背負的也就越多。
準點下班,對于這類領導來說就像是被割肉,明明員工到點收工合情合理,他卻總要斤斤計較。
焦慮型領導:
用苦力去掩蓋問題
蔣昌建老師說:“加班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為了加班本身。”
但焦慮型領導自身就是問題本身。
我之前在一家上市公司工作,公司裡的大領導下班後總要召集手下的小領導開會。
甚至動辄周末讨論活動方案、産品營銷策略。
但你會發現,會議内容并不能解決實際問題,有時候工作本身根本就不存在問題,按固定程序推進就可以達成業績。
但大領導總覺得完成業績存在懸念,什麼都要管,什麼都要過問。
實際上每次開會除了販賣焦慮并無其他效果。
這類領導隻要看到手下的員工像風箱裡的倉鼠不停奔跑就會心滿意足。
他們把加班時長當作員工的勤勉度,用熬時間來自欺欺人;把付出苦力看成是緩解焦慮的武器,能力不夠努力來湊。
控制型領導:
用加班去測試員工忠誠度
小諾被領導約談了。
約談内容是要求她不要“踩點下班”。
理由很奇葩:辦公室的行政經理找到小諾的直屬領導告狀,說小諾每天到點走人讓他的面子挂不住了。
對于這類領導來說,坐上位子就是為了獲得面子,管理下屬等于控制下屬。
你先于我下班就是不給我面子。
要求員工加班,不是為了業績,而是為了測試員工的服從度。
某明星制片人,就曾在節目中透露自己不贊同“老闆讓員工加班”。
沒過多久,她就在另一檔節目裡,以己之矛攻己之盾。
她說自己經常會在淩晨三四點給員工發信息。早上七點鐘起床看到員工還沒有回複就會逼問員工,都過去四個小時了,為什麼還不回信息。
沒想到此話一出,卻惹了衆怒。
二十四小時全天候,工作生活一團混沌。
雖然不在公司加班,但是仍被要求句句有回音,事事有回複。
這類領導對員工“踩點下班”的看法整齊劃一,在他們眼裡,下班早的員工都是工作态度不端,工作飽和度不夠。
寫在最後
成為一名職場人後,才明白打工人最大的心酸是:我想掙老闆的錢,老闆卻“想要我的命”。
放平心态後,發現成年人的考勤打卡容不得斷更;使勁加班後,又發現職場中的活兒是永遠幹不完的。
但無論何時,都不要忘記自己是在為簡曆打工,對工作認真就是對自己認真。
履曆越好看,跳槽越方便。
當領導無情壓榨時,要對加班勇敢說“不”,畢竟工作千千萬萬,家裡的頂梁柱隻有你一個。
健康沒了,再成功都沒有意義。
最後,祝願所有的打工人都能準點下班,快樂錢賺!
作者:桃之窈窈,混得了職場,拿得下廳堂,職場生活兩不誤,與時光共成長。來源:MBA智庫,轉載請聯系我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