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快手平台數據公開麼

快手平台數據公開麼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06 18:40:49

快手平台數據公開麼(低調5年3億用戶揭秘)1

快手,一個累計用戶達3億、日活數千萬的短視頻社交APP,從數據上來看,穩穩的行業第一,此前竟未被任何一家媒體正式采訪報道過。而創始人說,自己是把APP當做一碗白米飯在做。

采訪|王根旺、吳丹

文|吳丹

編輯|王根旺

今年6月9日以前,江湖還沒有快手的傳說。

X博士那篇《殘酷底層物語》在社交媒體引發大量關注後,有關“快手APP”的議論一時不絕于耳。最令人驚奇的是它的幾個數字:在各種APP排行榜都是前十,累計用戶量3億,月活躍用戶超八千萬(官方數據)。從這幾個數字來講,它确實是短視頻社交領域穩穩的行業第一。

然而關于他們的正式新聞報道,甚至不能用“很少”來形容,而是壓根就沒有。

如果在網上搜索“快手CEO 宿華”,隻會得到一些零碎信息,“華仔,清華畢業,在谷歌和百度待過。曾有過一次小型公開演講,地點是母校”,僅此而已。

搜索另一位合夥人程一笑,得到的信息會更少:一笑,極客,在人人網做過産品,玩過微博,被有些人寫文章稱為産品大牛。

但究竟,快手從何而來,宿華和程一笑是誰,這幾年是怎麼創業的?沒有更多信息。對很多人來說,它是一隻忽然“冒出來”的獨角獸。

“總是要面對媒體的。也想過站出來把快手的前後給大家講一講,要不然老是被猜測,我們也很困擾。”7月15日,快手CEO宿華接受了創業家&i黑馬的采訪。在位于清華科技園的辦公室,他詳解了快手的“來龍去脈”,以及他們在中關村五道口的創業故事。

這是快手五年來的首度露面,也是一個關于“靜默無聲”的産品哲學故事。

快手的誕生和成長

宿華不認為快手的特點和他個人的氣質有什麼關聯,他已在五道口生活了近十五年。“在這裡生活的時間已經快趕上我的家鄉,眼看着五道口這些年的變化太大了。四環外以前是什麼?就是郊區,大家放假出城才到這兒來。”

關于早年的五道口,他有一個清晰的記憶是,樓下賣小吃、水果的小攤輪着被換掉,工地林立,城鐵、科技園、商場起來得很快,而如果那個熟悉的石榴小攤兒還在,就是一件“特高興”的事。

在五道口的十五年,宿華也一直被某種狂奔突進的創業環境所包圍。他們也曾租住在“民間矽谷”華清嘉園。那是段“樓上在做無人機,樓下做團購”的日子。“做無人機的事就不多說了,他們要我保密。”宿華笑道。

快手是宿華的第三次創業。他職業生涯起點較高,清華博士讀了一半,因為需要養家就退學去了谷歌。兩年後開始了“各種折騰”。

第一次折騰,因“2008年金融危機、融不到錢”而告終,在百度蟄伏近兩年後又開始第二次創業,産品後來被阿裡收購。

這麼着,時間線走到了2013年夏天,他和程一笑相見的時間點。相識那天,兩人從晚飯後一直聊到淩晨兩點。“朋友介紹的,我們見了一面。很投緣,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宿華簡單的描述之間,流露出一種人生知己相逢的感覺,“我們彼此價值觀相似,易于相互理解;技能經曆又很不同,亦很互補。”

這個時候的程一笑,又在幹什麼?

答案是,四個人,在京郊天通苑創業,在做一個把短視頻和照片轉成GIF動圖的工具,名曰“GIF快手”。産品通過微博、QQ空間等導流,已攢了90萬用戶,兩年前曾獲過三十萬美金的天使投資。其投資人、晨興資本合夥人張斐對創業家&i黑馬描述道,投資原因有一條是“當時在微博上有不少人用”。事實驗證了他的說法。即使現在搜索微博,也還能找到2011年主持人何炅用快手拼了多張他與汪涵合照的Gif動圖,評論跟帖超6000條。

程一笑在微博上有幾百個粉絲,不怎麼愛說話,個人介紹一欄寫的是“做些好玩的東西”。而宿華的微博壓根就找不到。

如前所述,兩人見面後相談甚歡,決定合在一起幹。“我當時有7人,一笑他們4個人。兩個團隊合并後都搬到了宇宙中心五道口。”宿華回憶道,“但是公司名字我們沿用了快手,因為我們都覺得,這個東西更好玩兒。”

一番談話下來,他們怎麼就決定轉型做短視頻社交?

這其中有一個原因是,宿華之前的創業、程一笑之前的人人網工作,都是在社交領域,他們對轉型的更多判斷根據是,2013年,Wi-Fi技術已成熟,智能手機越來越普遍;有聲音,富媒體的視頻表達是未來;長視頻并非人人能拍,短視頻上手快,能做成很好的社交産品。

唯一的遺憾是:市場上并沒有成功案例。資料顯示,其他短視頻社交平台最早上線的也是 2014年前後。客觀來講,直到今天短視頻社交領域也算不上有過大爆發,未有過上市公司,也并沒有現象級産品出現,商業模式都在摸索中。

或許正是創業前期的懵懂與未知,牽引他們走到了一起。

從此,五道口便又多了四個從天通苑來的創業者。一幫人悶着頭又幹了三年。

如果讓宿華形容這些年的用戶增長曲線,他八成會先把手平放,然然慢慢上揚,以此顯示出一種勻速上漲的樣子。他說快手幾乎沒有暴增暴減的時候,一直平穩上漲。

唯一的一次用戶爆減,是發生在當年轉型決定做出後,新版本突然上線之時。

“那次上線,我們就突然轉型了,短視頻轉GIF的功能藏起來,隻支持直接上傳短視頻,用戶打開一看,産品主要功能換了,舊功能找不到了,馬上有人開始各種罵,‘這什麼情況?’——因為不适應,用戶一下走了90%。”宿華說轉型是快手至今做出的最重大決定,此後再沒有大幅度改變,這點和網友的外圍觀察是吻合的。

“用戶都走了,可惜嗎?”

“不可惜,他們隻是暫時的離開。”宿華答道,“後來他們都回來了。這個改版從無聲到有聲,其實是在适應用戶需求的正常發展。”

三年間,快手的産品哲學是:不對用戶做任何刻意的事,對産品保持極度克制。

或許,3億用戶的秘密來自這裡。

快手産品觀

不給用戶貼标簽 不做刻意的事

社交産品往往免費,商業模式要從大的用戶流量中沉澱出來,才會有後來的廣告、遊戲、電商等變現故事。同時用戶還要活躍,要天天來,隻有“黏在”平台上,才能掉進“廣告、遊戲”等模式中。不像電商,講求交易量,再活躍沒有交易行為都是空。

按此邏輯,用戶數和黏性成了做社交的關鍵指标。微信用戶數超7億,陌陌過2億(據公開資料)。整個社交領域,用戶過億的應用數得過來。

怎樣的軟件,可以實現最大用戶量,讓上億中國人來用?在上億的國人中找共通性,好像要比在他們中找“小資”、“二次元”、“小清新”、“90後”、“中産”等要難——貼标簽往往很容易,但也限制了你。

問題還有,在分衆趨勢如此明顯的今天,還存在能俘獲上億用戶的軟件嗎?如果有,如此大量的用戶,他們的共同需求又會是什麼?

“你看了快手後會發現,這個世界上的人們生活真是豐富多彩。你的朋友圈子真的太窄,多的是你想象不到的奇特和新鮮。”

在其它社交平台上,很容易看到對快手的類似評價。

快手找到了3億用戶的共通性,實現路徑是:不給用戶貼标簽,不打擾用戶,讓平台自然生長。“我們的用戶群分布情況,跟中國互聯網網民的地域分布非常像,百分之十幾用戶來自一線城市,百分之八十多來自二三線城市——中國網民地域情況就是這樣分布的。”宿華說。這個結果并非巧合,而和初心有關。

在宿華和程一笑決定合夥幹的時候,他們就定下了快手的一些基本原則:給普通人用,沒有明星導向,不捧紅人,做一隻“隐形”的手。“希望用戶在意的是快手上的自然産生的内容,而不是我們這個平台去支持什麼、推動什麼。”宿華向創業家&i黑馬解釋道。他口中的快手,更像是某種隐形的基礎設施。

這也是為什麼,快手上至今沒有醒目的标簽、大V位置、平台推薦等原因,就連火熱的直播,也隻是被隐藏在它的視頻流裡,快手官方并沒有單獨辟出一條分欄。

宿華多次用“老百姓”一詞形容他們的用戶。“我們覺得老百姓挺需要一個展示自己的平台,不管他是在二、三線城市還是北上廣深,也不僅僅是去某個平台看網紅,看明星,而是展示自己。” “我和一笑喜歡去默默觀測,這個世界到底是怎樣運轉的,老百姓到底怎樣會更開心。” “我和一笑就是普通的老百姓。最愛吃的,一直是五道口的一家幹了多年的米粉,吃了十多年,現在還是每周都去吃。這樣的生活,挺好的。”

而客觀事實也正是,“老百姓”用戶支撐起了快手上所有的高流量内容:有人在記錄自己的跑酷生涯,也有人在表演 “鄉村非主流”的搞笑短劇;有人在彈各種鋼琴曲給粉絲聽,也有人講各種段子;有人曬自己三胞胎的日常生活,也有人給自己過90大壽的奶奶求祝福;有富二代環球旅行住上萬元一晚的奢華酒店,也有驢友一輛自行車全國騎行;有小情侶秀恩愛,也有失戀求安慰;有女人在曬美貌,也有男人炫多金。俨然一個小社會。

宿華稱,目前在快手上發過視頻的用戶已超1億,而依照快手官方“不做刻意的事”的态度,與其說是平台在“推動”這些内容,不如說是快手用戶的創造與選擇造就了它,而内容反過來又定義了快手。

“以前我們都用相冊記錄生活,現在有移動互聯網,就拍成短視頻傳到快手,沒事的時候翻翻,是生活的記錄、記憶的回放。”宿華笑着說,如果他不做快手,擱在幾十年前,很可能會去做一家相機或者膠卷公司。他目前在快手上也關注了幾百個人,“關注的一個中學生,原是個活潑的假小子,幾年一晃過去了,現在上了大學,長成大美女,長發飄飄。”

他每晚也都會刷刷快手,平均一兩個小時,和用戶們互動。沒人知道他是創始人。

快手的特點也反映了兩位創始人的特點:低調,克制。

至今,宿華和一笑從不會主動跟親戚朋友推薦快手,也不會主動告訴親戚朋友們,那些被傳到他們微信群、QQ群裡的短視頻,就是他做的快手裡的;他們更希望看到,自己的親朋好友玩快手是因為喜歡,而不是因為認識自己;搬到五道口三年了,公司前台背景牆至今依然是一片空白,沒有任何logo标識;不喜采訪和曝光,公司也沒有搞宣傳的人,曾有媒體在快手火了之後到辦公室堵宿華,他知道後仿佛輕舒一口氣說到,“幸好不在公司,我不怎麼會說”;他也不怎麼出去演講,理由是“外面那些人已經講得夠好了,你把他們講的東西吸收了就行了,不缺我一個”。唯一一次演講是因為博士導師打電話過來,讓回去給學弟學妹們講講怎麼創業。

“我們都是比較宅的人,喜歡有推理、演繹的邏輯思考。”宿華這麼定義自己和程一笑。

争議與未來

如果3億用戶的基數不變,快手可能還會有另外一幅樣子嗎?快手的内容結構,是偶然還是必然?

旁人對快手的疑惑,更多的争議焦點在于,快手到底如何定義“平台規則”這件事?它支持什麼,鼓勵什麼?一件顯而易見的事是,社交平台的屬性、價值觀會定義它的内容與結構。微博将内容限制在140字以内,由此誕生大量“段子手”,微信開發訂閱号,隻有“幹貨”才會被轉發,誕生了大量有内容基因的“自媒體”,豆瓣鼓勵用戶給書籍和電影評分,前期用戶都是文藝青年。

隐形的快手,對“平台規則”是怎麼理解的?宿華也回答了這個問題:一、合法合規;二、要有包容性,隻要内容是自然産生的,要去包容它的多元化;三、内容真實有趣,但不鼓勵嘩衆取寵的行為。“可以偶爾開個小玩笑,但長期故意這樣,肯定不符合平台定位——這就不是在記錄生活了。”

沒有對内容的刻意推薦,沒有給用戶貼标簽,快手長成了自己獨特的模樣。快手似一面鏡子,看着裡面的大千世界,一時間衆說紛纭。

而快手也正在經曆一個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的快速發展期。

和此相關的,還有它正在進行中的商業化。“視頻瀑布流裡的原生廣告會是很重要的方向。電商、遊戲等都在考慮。類似公司已經有很多經驗了。”宿華對創業家&i黑馬說。

和并不新鮮的商業模式比起來,他們前不久的一項舉措可能更讓人振奮:進軍全球市場。

“如果說中國的老百姓有短視頻的記錄需求,國外的老百姓一樣有。”對此,宿華也談到幾個難點,語言、習慣、資源。

目前快手已經在東南亞市場有所建樹,核心技術團隊在新加坡,産品在印尼和印度都在研發中。宿華稱,快手會是一家一直在進化的公司。

以上種種,似乎隐含一層意思,快手也許比大衆想象地要目标遠大。

當下的問題是,快手能否變現成功,會實現多大規模?在變現的路上,它會否遇到問題?它的發展路徑,還可能呈現怎樣的形式?

國外曾火爆一時的短視頻應用Vine于三年前上線,上線前就被Twitter收購。微視(由騰訊推出)、小咖秀、秒拍、美拍等也面臨爆紅之後的增長态勢考驗。在變現上,短視頻平台這一領域未有成功案例。

除商業外,用戶和創始人也有各自關心的東西。

快手上已有大量網紅,沒人會懷疑,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會去思考下一步的變現方式。

而對創始人宿華來說,這第三次創業“在關鍵時候做了正确選擇”,做對了。在回答創業家&i黑馬關于“創業這麼久,眼看着那麼多爆款起起落落,從不發聲的你們寂寞嗎”這個問題時,他也隻是笑笑:怎麼會寂寞,每天在快手裡看大千世界,挺充實挺開心的。

隻是,低調已被打破,越來越多的人會開始關注快手的未來。五道口成府路口,橙色的快手logo的廣告牌被高高懸挂,讓路人驚訝:這個廣告牌替換掉了原來的那個誰?

宿華的答案是,現在每天有幾千萬人要訪問快手,需要大規模招人提升技術後台。得讓人到了公司樓下後就會知道,雖然網上搜不到這家公司,但“我們還是一家很認真的公司的,在做事。”

以下為采訪實錄節選:

創業家&i黑馬:有沒有覺得《殘酷底層物語》一文讓你們不幸躺槍了?

宿華:不能說是不幸躺槍,因為我們做的是一個多元化、包容性的平台。其上必然有各種層次的人和事,而不同人會有不同的視角去看它。

大家到底是在過哪種生活?其實沒有明确答案,你到北上廣去看,會覺得是車水馬龍和高樓大廈,那裡是全世界最豪華、最現代化的都市。同樣,也有鄉村小鎮,有青山綠水,生活很簡單,卻很多元化。

而快手用戶,有插秧的農戶,也有海歸的學子,有搬磚的工人,也有格子間忙碌的身影,有住高級賓館的,也有打地鋪的,大家都在記錄和分享自己的生活,因此快手呈現出來的内容也是多元化的。

我們也不出來主動告訴大家這種情況的話,大家就會各種各樣猜。最後挑取什麼截面,就取決于作者自己的需求。

首先我沒有覺得搬磚就是件殘酷的事兒,高樓大廈都是建築工人努力蓋的,他們的勞動是可敬的,他們的收入也不錯。一個熟練工人有多貴我想做記者的你也知道。我們前幾年剛入行做程序員也就這個收入。

然後我覺得不應該打标簽,為什麼要給人打标簽呢?我們已經被打了太多的标簽,職業、星座、地域、性别……可是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你要是不去了解或理解他(快手用戶),而是用自己的想法給他貼标簽,我覺得這不是最好的理解世界的方法。

創業家&i黑馬:那篇文章出來後快手下載量有沒有提高?

宿華:沒什麼提高。快手做到今天,下載量從來不是一篇文章就能影響的。

創業家&i黑馬:您剛才說,快手用戶群體就是整個中國互聯網用戶群體的寫照,怎麼做到的?

宿華:很簡單,首先别做廣告。一旦你去打廣告,你很容易就會在北上廣搞,刷地鐵公交站,上電梯口分衆屏幕,那你的用戶群肯定是一線城市偏多。大家一看就會覺得世界都像北京一樣,是鋼筋水泥砌成的,根本看不到還有鄉村小鎮,青山綠水。——但推廣這些事又是很難克制的,你一融資,就會忍不住去做,我們在盡量壓制自己的這種欲望。

另外我們做産品的時候,希望用戶不要感知到快手的存在。我們想讓你在裡面感受到的是,這個世界的存在。不要去碰用戶,不要去打擾他們,讓他們自然地形成一種互動關系,讓産品自然生長。

創業家&i黑馬:你們有沒有忍不住的時候?

宿華:有,團隊人多了,肯定有忍不住的時候。但是用價值觀來做尺子,就會挺容易判斷。因為價值觀不是什麼高科技,價值觀是選擇。我們認為最有價值的就是“幫助其他人展示自己”,這件事情蠻有意思。

創業家&i黑馬:除了價值觀的束縛,有沒有總結别的關于克制的技巧?

宿華:真沒認真總結過。但有一點,一定要把一件事想清楚,想不清楚就容易搖擺。今天想了一件事覺得很好,第二天又覺得另外一個很好,你在那個時刻對每件事都是真心的,但是不同時刻真心得又不一緻;今天看這個 APP 的功能不錯,不管跟自己的産品匹配與否,都要模仿一下;明天看那個 APP 的技術很簡單,想要搶他用戶滅掉他;沒有始終如一的保持初心,這樣肯定會出問題。

創業家&i黑馬:騰訊開始涉獵短視頻時,你們是怎麼考慮的?

宿華:我們挺激動的,終于有人認可這個方向了。

創業家&i黑馬:聽說你們的投資人很緊張,他形容自己“怕得要死”。

宿華:要是怕,我們就不會創業了。

創業家&i黑馬:你内心一直這麼強大?

宿華:人生在世不過三萬六千天,沒有什麼個人煩惱能超過百年。隻要你不傷害别人,并且遵守這個社會的規則,能夠健康地生活下去,任何事情都可以邁過去,所以我覺得沒什麼苦惱和心煩。

創業家&i黑馬:你怎麼形容快手?

宿華:如果拿開餐館來比喻做快手的話,我們肯定是把白米飯做得最好的一家餐館。我們不會今天做烤魚,明天來香鍋,後天上牛排。我們不會給白米飯裡加油鹽、放佐料、添配方。我們不會給白米飯做漂亮的擺盤。我們不會為我們的米飯當街吆喝。

*本文為i黑馬原創,作者吳丹,王根旺編輯。轉載請後台回複轉載獲取轉載格式,或微信heimagewx,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10個小鮮肉編輯 15個大叔記者

1800餘篇人物專訪、2000餘篇公司專訪

最新鮮的互聯網資訊

最真實的創業故事

最有用的實戰幹貨

還偶爾吐槽下創投圈那些事兒

下載學吧App

聽周鴻祎、徐小平、江南春直播大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