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篆刻理論常識

篆刻理論常識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1 09:03:34

引言:“六書”是文字學和篆刻學的重要概念!學文字學,學篆刻,“六書”是繞不過去、必須深究的概念。

明代最著名的篆刻家何震曾有一句名言:“六書不精義入神,而能驅刀如筆,吾不信也。

這是何震的經驗之談,在他心裡,不學好“六書”,篆刻根本無從談起。

實際上,何震能從一個純商業化的刻字匠進而轉變為篆刻藝術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在20歲時拜篆刻鼻祖文彭為師,但我們可以從資料得出結論,何震從文彭那裡學習到的内容主要是“六書”。所謂“國博(文彭)究心六書,主臣(何震)從之讨論盡日夜不休。”師徒二人所交流的内容,主要是“六書”。

篆刻理論常識(細讀篆刻學六書)1

(新版本的《篆刻學》)

無獨有偶,鄧散木先生在《篆刻學》開篇介紹完識篆的重要性之後,首先介紹的内容,也是“六書”,他說:

生民之初,人事簡陋,故其文字,即僅限于象形指事,已足為用。及後人一漸繁,文字之需要寝迫,遂因象形指事,互為孳乳,于是以聲與形相附而為形聲,形與形相附而為會意,異其字同其義而為轉注,異其義而同其字而為假借,此即所謂六書也,六書既備,則構成文字之因素以廣……

顯然,他認為:識篆是篆刻之本,識篆必究文字之源,而究文字之源,必從“六書”着手

本文将詳細介紹“六書”,深入細緻地探讨“六書”方方面面。

“六書”的起源

“六書”的名稱最早見于《周禮》,原文是:

保氏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

這是中國最早的基礎教育,當時國家培育人才,最基礎的教育就是以上這些内容,實際就是“六藝”,包括禮樂、射術、書、馭(車馬)術等,其中第五條就是“六書”,注意,這裡的六書,指的不是六種書法技藝,它指的是中國漢字最初的造字原理。

關于“六書”的排序及名稱,有三種具有代表意義的說法:

1、鄭衆《周禮注》的解釋,他所稱的“六書”是:象形、會意、轉注、處事、假借、諧聲;

2、班固《漢書·藝文志》他解釋“六書”是: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

3、許慎《說文解字叙》,他認為的“六書”是: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

篆刻理論常識(細讀篆刻學六書)2

(三家“六書”)

注意,三家“六書”排序和名稱略有差異。

有意思的是,這三家的“六書”理論最早其實源于一家:

鄭衆的父親是鄭興,鄭興是劉歆的弟子;班固的《漢書·藝文志》實際上本于劉歆的《七略》;許慎是賈逵的弟子,而賈逵的父親賈徽也是劉歆的弟子。三家繼承的都是劉歆的理論,既是源出一家,其深層的差異我們可以暫時忽略,因為它隻是三家不同的理解又繁衍成系統理論罷了,我們要做的,就是“擇其善者而從之”。

鄧散木先生正是這樣做的,他批判性地得出結論:

班鄭同首象形,蓋本于曆史之演進,許為哲家,以始一終亥立說,故首列指事。

故六書之叙次,當從班氏,而其名稱,則當以許為宗。

班固、鄭衆都把“象形”列為“六書”之首,是源于文字演進的基本規律,即文字起于象形;許慎有哲學家思想,因此将《說文解字》的字序安排為“始一終亥”(“一”是第一個部首,“亥”是最後一個部首)。

所以:鄧先生認為“六書”的順序,應當遵從班固之說,“六書”的名稱,則應當遵從許慎之說。

篆刻理論常識(細讀篆刻學六書)3

(鄧散木《篆刻學》第三頁)

也就是說,鄧先生認為正确學習“六書”的名稱和順序應當是: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也有部分學者把指事、象形、形聲、會意稱為“四體”,把轉注、假借稱為“二用”,是有道理的,“四體”是從文字的形體結構規律來說的;“二用”是就文字符号的運用規律來說的,當然,也有專家和學者不認可“四體二用”的說法,争論無益,暫且擱置。

“六書”細說

1、象形

《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象形者,畫成其物,随體诘诎,日月是也。”世界上幾乎所有民族的古文字都是客觀事物的圖像(記數字是刻畫符号,比較特殊,但也是一種抽象的圖像),以此作為記錄語言的符号(姚孝遂《許慎與說文解字》,作家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下同,不再另注)。

這中間要解決一個問題,就是文字絕不能等同于圖畫,圖畫就是圖畫,文字是經過規則化、線條化、符号化了的。它是将客觀圖像典型化、抽象化的符号。

篆刻理論常識(細讀篆刻學六書)4

(從圖畫到文字)

許慎舉例說:“日”“月”是也

但他在說解“日”字時,說“從口、一”,這顯然是“會意字“”的表述(《說文解字》中,凡是說“從某某”的,必定是會意字),而日是典型的象形字,就是圓形的太陽。沒有從口、一的說解必要,它正确的解說應當是“象日之形”。

“月”的解釋,靠譜得多。他訓“月”為“阙”,這個說法把月亮的取象點說出來了。在人們心中,月亮是時圓時阙(缺)的,但阙(缺)是經常的,而圓是暫時的。所以,“月”是典型的象形字。

篆刻理論常識(細讀篆刻學六書)5

(日、月的象形)

現代人當然知道月亮一直是圓的,隻是相對于地球上人的目光,它才時圓時缺。也就是說,象形字是根據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觀察,取其最突出的特征部分以為符号,比如牛、羊。

篆刻理論常識(細讀篆刻學六書)6

(牛羊不同的頭部特征與牛羊二字)

另外,還要注意,所有的象形字都應該是一個完整的形體,不能加以分割(隻有極個别的疊體象形字)。

2、指事

《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可見,上下是也。”這個概念很有争議,因為“視而可識”可能是象形字;“察而可見”,則可能是會意字。好在,許慎舉的有例子,就是“上下是也。”

篆刻理論常識(細讀篆刻學六書)7

(上與下)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給的解釋很準确:“有在一之上者,有在一之下者,視之而可識為上下,察之而見上下之意。”

總結起來,指事字有這樣的特征:

1、它是抽象之形,而不是象具體之形。或者說,它是象事,而不是象物,這是“指事”字與“象形”字的區别。

2、它既不是獨體字,也不是合體字。它可以在獨體的符号之外加上不是獨體的符号(隻是符号),它不是兩個以上獨體符号的結合。這是“指事”字與“會意”字的根本區别。

篆刻理論常識(細讀篆刻學六書)8

(指事字)

另外,“指事”字不能是單純兩個以上獨立形體的結合,其中必有表示部位、處所等的符号,這種符号是不能作為文字而獨立存在的。同時,“指事”字又都表示抽象的概念,而不表示某一具體的物體。

3、會意

《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顯然,會意字必須是會合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獨立形以成字。因為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獨立形,因此,會意字又有二體會意字;三體會意字、四體會意字等不同類型的會意字。

相對來說,會意字大多數是二體組合的,《說文解字》裡凡連續為文說“從某某者”,都是會意字。比如“莫”字,就是暮,《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日且冥也。從日在茻中”,如圖:

篆刻理論常識(細讀篆刻學六書)9

(莫的會意)

會合“日在茻中”以見日暮之意,但是其中的“日”或“茻”,與“暮”的意義毫不相關。

又比如“秉”字,《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禾束也。從又持禾。”又,就是手,就是“手能握之禾束”。就是現在說的“一把”。會合“從又持禾”之誼,就是“秉”。

篆刻理論常識(細讀篆刻學六書)10

(秉的會意)

當然,也有兩部分無法連續為文的,《說文解字》就表述為“從某從某。”因此,凡《說文解字》中,表述“從某從某”者,也都是會意字。

還有一種會意字,就是疊體會意字。比如,“森”是“從林,從木。”“茻”就是“衆艸也,從四屮。”

4、形聲

《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漢字中,形聲字最多,《說文解字》中,形聲字所占的比重最大,許慎對形聲字也解說的最為清楚明确,凡是《說文解字》中标稱“從某、某聲。”“從某,某省聲。”以及“從某,某亦聲”的都是形聲字。部分學者認為,“從某,某亦聲”是會意兼形聲字,聲音包含意義。

江河是也。江河的三點水是兩個字的“形”部,“工”和“可”是兩個字的“聲”部。相對較好理解(個别不好理解的形聲字,是因為古今音的不同導緻的難解)。此不再另行舉例。

5、轉注

《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關于轉注的理解,争論最大,曆代學者對于許慎所下的定義有很多不同的理解。甚至“轉注”到底是造字之法還是用字之法,也有兩派不同的意見。

一類認為“轉注”是造字之法,以江聲為代表;一類認為“轉注”是用字之法,以戴震為代表。争論繁複,各執一端,羅列出來也不利于理解,姚孝遂先生歸納的相對較利于理解:

簡言之:凡屬同義詞,彼此可以互相注釋的,都可以謂之轉注。轉注字又分同部轉注異部轉注

(1)同部轉注

許慎說的“考、老”即屬于此類。

又比如《說文》心部三個字的解釋:恚:“恨也”、恨:“怨也”、怨:“恚也”,這三個字同義,彼此展轉相注,互為轉注字。

又比如《說文》言部三個字的解釋:語:“論也”、論:“議也”、議:“語也”,這三個字同義,彼此展轉相注,互為轉注字。

(2)異部轉注

比如《說文》牛部的犗:“騬牛也”;《說文》馬部的“騬”,給的解釋是“犗馬也。”;《說文》犬部的猗,給的解釋是“犗犬也。”這幾個字也互為轉注字,有共同的意義,即“阄割(去勢)”過的,不論是牛、馬、犬。

篆刻理論常識(細讀篆刻學六書)11

(去勢的馬)

由此,我們看:轉注既是造字法,也是用字之法,它既可能因為某些意義無法表達,轉注造字,也可以因展轉相注用某字轉注某字。

往簡單了理解,轉注的實質是同義詞

6、假借

《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令長是也。”

關于假借,段玉裁的解釋很到位:

託者寄也。謂依傍同聲而寄于此則凡事物之無字者,皆得寄而有字。如漢人謂縣令曰令長。縣萬戶以上為令,減萬戶為長。令之本義,發号也。長之本義,久遠也。縣令、縣長本無字,而由發号久遠之義引申展轉而為之,是謂假借。

客觀事物非常複雜,人的思想也非常豐富,如果有一種事物就造一個字,如果有一個想法就造一個字,那麼,勢必會産生多到無法計量的文字形體,以緻造成掌握和使用上的極大困難,尤其是一些非常抽象的概念,既無形可象,也無意可會,于是人們就用某些聲音相同的文字以表達不同之義。

比如:古文的“鳳”是象形字,鳳飛,群鳥跟從,所以也用作朋黨的“朋”字(《說文解字》無“朋”字),這就是假借。

篆刻理論常識(細讀篆刻學六書)12

(鳳與朋的假借關系)

衆多的假借字,其來源基本如此。

往簡單了理解,假借字就是多義詞

總結:“六書”理論的運用

按姚孝遂先生的總結:中國古文字,依照其形體結構來說,屬于象形文字。這種文字形體非常複雜,而且符号數量巨大。但随着發展,這種符号化了的文字,就其發展階段來說,它已經發展成為一種與語音非常緊密地結合起來的文字,是一種表音文字。

篆刻理論常識(細讀篆刻學六書)13

(漢字字模)

現在的漢字,是通過記錄語音來表達概念,而不是通過文字形象本身來表達概念的。而且在長期發展過程中,文字的形、音、義又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就需要我們對它自身的特點,它的形、音、義之間的關系進行了解,而為了進行了解,就需要有一套了解的理論和方法,這種理論和方法之一就是“六書”。

“六書”中的象形、指示、會意、形聲主要講文字的形體結構規律,即字之體;轉注、假借是講文字的形、音、義關系,即字之用。掌握了“六書”理論,實際上就是掌握了打開漢字造字原理之門的鑰匙。

篆刻理論常識(細讀篆刻學六書)14

(鄧散木像)

當然,篆刻是與文字相關的藝術,精研“六書”理論,對篆刻助益當然巨大,所以,何震和鄧散木先生都把“六書”放在了篆刻最基礎的位置。

(【細讀《篆刻學》】之3,部分圖片引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