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竹林七賢代表詩

竹林七賢代表詩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24 15:25:14

竹林七賢代表詩?公元266年,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在結束三國亂世之後,開國稱帝,建立西晉然而,天下黎民期盼已久的太平盛世,并沒有到來三國時期留下的一個嚴重“後遺症”,很快使得新生的西晉陷入泥潭,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竹林七賢代表詩?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竹林七賢代表詩(他是聞雞起舞主角之一)1

竹林七賢代表詩

公元266年,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在結束三國亂世之後,開國稱帝,建立西晉。然而,天下黎民期盼已久的太平盛世,并沒有到來。三國時期留下的一個嚴重“後遺症”,很快使得新生的西晉陷入泥潭。

三國時代,中原陷入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割據混戰,北方的衆多遊牧部族,包括匈奴、鮮卑、羯人等,乘機崛起,建立起強大的騎兵軍團,屢屢發兵南下,對西晉北疆構成強大威脅,與西晉展開了長達十餘年的戰争,并最終導緻西晉滅亡。西晉皇室後裔被迫南渡,建立東晉。“聞雞起舞”的典故就發生在這段波瀾壯闊的曆史時期。

《晉書》記載,晉朝的河北有兩個年輕人,一個叫祖逖,一個叫劉琨。兩人志同道合,習文練武,立志要報效國家幹一番事業。祖逖與劉琨都曾在司州擔任主簿,雖然職務卑微,卻有一顆火熱的愛國之心。

每天淩晨天還沒亮,雞叫頭遍,兩人就會早早起床,在庭院中舞劍習武,從此留下“聞雞起舞”的典故,激勵千千萬萬後人。“聞雞起舞”的主角之一劉琨,就是本文的主人公。

劉琨出身官宦世家,自幼受過良好教育,本人又勤學苦練,成長為一個文武全才的青年才俊。他從司州主簿起家,一步步做到司隸校尉從事、太學博士、尚書郎。晉惠帝在位期間,“八王之亂”爆發,劉琨在這場戰事中嶄露頭角,屢立戰功,并親自帶兵保護晉惠帝重回洛陽,因功被封為廣武侯,邑二千戶。

光熙元年(306年)九月,劉琨奉命前往北方晉陽,擔任并州刺史。當時并州已成北方遊牧部族的實際控制區,境内虜騎縱橫,百姓逃亡十不存一,人煙寥落,草莽荊榛。劉琨隻帶着一千多士兵,懷抱為國家收複失地、抗擊外敵的雄心壯志,義無反顧地出發了。

劉琨抵達晉陽,發現這裡“寇賊繼橫,道路斷塞,府寺焚毀,僵屍蔽地,其有存者,饑羸無複人色,荊棘成林,豺狼滿道”,幾乎無複人間世界。劉琨從頭收拾舊河山,“翦除荊棘,收葬枯骸,造府朝,建市獄”,招撫流亡百姓開墾荒地,招兵買馬組建軍隊,整修城池,數年之内,晉陽城重新煥發生機,人煙擾攘,兵強馬壯,恢複了北方重鎮的風采。

劉琨以晉陽為基地,與匈奴人劉淵建立的漢趙在并州展開了激烈的拉鋸戰,數次擊退劉淵進犯,成為西晉軍民的精神偶像和一面旗幟。然而,劉琨功成名就之後,卻志得意滿,“素奢豪,嗜聲色,雖暫自矯勵,而辄複縱逸”,開始放縱自己縱情享樂,任用徐潤等奸邪小人,這些小人狐假虎威為非作歹,使得劉琨的名聲大為受損,他卻毫不自知。

劉琨手下武将令狐盛,為人正直敢言,他多次直言不諱當衆勸谏劉琨,劉琨惱羞成怒,一怒之下殺了令狐盛。此舉成為劉琨人生的轉折點。令狐盛之子令狐泥,對劉琨懷恨在心,帶領本部人馬叛逃,投降了匈奴人建立的漢趙,把晉陽的城防虛實、兵力分布和盤托出。漢趙國出動大軍,以令狐泥為向導,一舉攻破晉陽,殺害了劉琨的父母妻子,劉琨僅以身免,實力大為受損。

建興四年(316年),羯族建立的後趙出兵進攻并州,劉琨大敗虧輸,被迫逃離幽州,逃往幽州,投奔鮮卑首領段匹磾。他本想借助段匹磾的力量東山再起。誰知段匹磾忌憚他的威望和人氣,對他心懷疑忌,以謀反之罪把他關入大牢,并在318年用絞索缢殺了他。一代人傑劉琨的人生,就這樣令人惋惜地以悲劇收場。

劉琨在獄中時,回顧一生經曆,這個剛強鐵漢也在冷酷的命運面前低下了頭。他留下一首詩,其中有兩句:“豈意百煉鋼,化為繞指柔”,表達了他空懷壯志,卻在無情現實面前屢屢碰壁的酸楚無奈,令人心酸不已。明代學者王世貞也說:“餘每覽劉司空豈意百煉鋼,化為繞指柔,未嘗不掩卷酸鼻也”。

劉琨的人生悲劇的根源,一是生不逢時,選擇效忠腐朽沒落中的西晉王朝,注定了他的悲劇結局。二是他本人在功成名就之後,未能永葆初心,而是變得貪圖享樂放縱自己,也埋下了失敗的禍根。

參考史料:《晉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