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曹操遷都屯田有什麼用

曹操遷都屯田有什麼用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1 17:01:06

清明節期間,人們遊玩的時候,一些人會想到,中國古代曾經有一個寒食節,而這個寒食節在三國時期, 被曹操下令取消了。那麼,曹操為啥取消寒食節?

曹操遷都屯田有什麼用(曹操為啥下令取消寒食節)1

(介子推的忠孝堂)

寒食節是紀念介子推的。

根據資料記載,晉文公流亡期間,介子推曾經割股為他充饑。晉文公歸國為君侯,分封群臣,獨介子推不願受賞,攜老母隐居于綿山。後來晉文公親自到綿山恭請介子推,介子推不願為官。躲避山裡,晉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結果,介子推抱着母親被燒死在一棵大柳樹下。為了紀念這位忠臣義士,于是晉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難之日不生火做飯,要吃冷食,稱為寒食節。

其實,寒食節不僅僅是為了紀念他,還有更深的寓意。每到初春季節,氣候幹燥,不僅人們保存的火種容易引起火災,而且春雷發生也易引起山火。古人在這個季節要進行隆重的祭祀活動,把上一年傳下來的火種全部熄滅,即是“禁火”,然後重新鑽燧取出新火,作為新一年生産與生活的起點,謂之“改火”或“請新火”。改火時,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将谷神稷的象征物焚燒,稱為人犧。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後來的禁火節。禁火與改火之間有間隔的時間,史料有三日、五日、七日等不同說法。

(寒食節)

寒食節這天, 人們都不吃飯,用來紀念他。而他值得紀念的地方,就是“廉”,即不貪圖爵祿。這和餓着不吃飯,意思是差不多的吧。人們通過這麼餓上一天,提醒自己想想作為人類,不要太貪婪。

後來,這種做法擴大化了。介子推的事情和晉國有關,而春秋戰國時期的晉國是在山西西南部,于是,山西非常重視這個風俗,在介子推忌日這一天,人們不吃飯,隻吃提前備下的冷的食品,所謂寒食。

這個風俗延續到東漢末年的三國時,曹操頒發《明罰令》說:“聞太原、上黨、西河、雁門冬至後百五日皆絕火寒食,雲為介子推。且北方冱寒之地,老少羸弱,将有不堪之患。令到,人不得寒食。若犯者,家長半歲刑,主吏百日刑,令長奪一月俸。”

也就是說,當時不生火,吃寒食,還隻是山西地區的特殊風俗,而曹操覺得這是個陋俗,怕把山西寒冷地區的老百姓給凍餓壞了,于是明令禁止,否則處半年有期徒刑。

通過曹操的這個政令,能夠看的出,寒食節很多人是不願意過的,在一個月的時間裡,大家隻吃冷飯,不能吃好吃的,也容易影響健康。

曹操遷都屯田有什麼用(曹操為啥下令取消寒食節)2

(影視劇中的曹操)

後來,晉朝取締了曹魏。因為“晉”,和春秋戰國時期的晉國同名,而介子推的事,又可以為統治階級服務,所以政府又鼓勵人們紀念介子推了,于是寒食照舊。

當時,清明還是一個節氣,談不上節日。寒食節要比清明重要的多。不過,人們也發現寒食節這幾天不太好過, 太苦逼了,天天要吃冷飯,這與古代人們崇尚美食的做法格格不入。而寒食節和清明離的又很近,且清明這天也有一些活動,後來人們就把寒食和清明合在一起,隻過清明節。後來, 寒食節慢慢的就消失了,大多數人們幹脆過清明節,而不過寒食節。

不過,現在還有人過寒食節的。根據資料記載, 如今,在山西大部分地區選擇在清明節前一天過寒食節,而榆社縣等少數地方是在清明節前兩天過寒食節,垣曲縣還講究清明節前一天為寒食節,前二天為小寒食。不過,現在的寒食節吃的也和以前有所改觀,不再是冰涼冰涼的冷飯,而是用點心等幹糧替代,時間也不是一個月。【參考資料:《 新華網---“寒食節”是怎樣消失的》、《曆經滄桑的寒食帖》、《博物志》 】(作者:每日漢字)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