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雄才大略芈月介紹

雄才大略芈月介紹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6 06:34:22

由蔣勝男撰寫的女性大曆史小說巅峰之作《芈月傳》(1-6)新版精修典藏本2022年由作家出版社推出。

2015年,由鄭小龍導演,孫俪、劉濤、方中信、黃軒等領銜主演的電視劇《芈月傳》在全網熱播,劇中的芈月是被網友看作"白蓮花一樣的聖母形象",引發争議不斷。

雄才大略芈月介紹(通過芈月的一生)1

可原著小說《芈月傳》,展現的卻是“瑪麗蘇劇情”之外另一幅壯闊圖景。書中有帝王心術、謀士智慧、世态人情的處世之道,盡顯秦惠王文、張儀、蘇秦、公孫衍……權謀的鐵血手腕,還有芈月、黃歇、屈原等人大義當前、忍辱負重、絕處逢生的人生信念。

除此之外,《芈月傳》中還融入了許多古典文學經典,詩經、楚辭信手拈來,甚至不乏《郩之戰》《橘誦》《蒹葭》《關雎》等中學課本内容。有同學告訴作者蔣勝男,原來看不進語文課本裡的文言文,但看完《芈月傳》以後,他理解和背誦文言文變得非常輕松,曆史課本上對于春秋戰國的相關内容也自然就通達了。

近日,南都記者對小說《芈月傳》作者蔣勝男進行了專訪。在訪談中,蔣勝男詳談了寫作《芈月傳》的緣起,以及在創作曆史題材小說時“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原則。

她強調,寫古人并不是堆砌名物,羅列器皿,而是要讓他們自由地呼吸在那個時代。蔣勝男說:“其實我隻是通過芈月這一生,去展開這七十多年七國争雄的曆史畫卷而已。去看看屈原、去看看莊子、去看看張儀蘇秦,去看看楚威王、秦惠文王、趙武靈王,去看看戰國四公子這些人,走進他們的時代,走進他們的精神世界,去解讀如商鞅變法、胡服騎射、濫竽充數、完璧歸趙等許多曆史事件背後的東西,去看看《詩經》、《楚辭》的世界罷了。”

據她介紹,和之前的網絡版和紙質版比起來,《芈月傳》(1-6)新版精修典藏本進行了篇首語和故事内容的意境的打磨,更加細緻精細地處理文字,使得這次的版本更具有文學性,同時在外觀上看上去也更優美。但故事整體的大綱結構并沒有改動。

南都專訪蔣勝男

秦宣太後這個人本身足夠精彩

南都:在《芈月傳》之前,你還寫過一些以古代著名女性人物為主角的網絡小說,比如武則天、遼承天皇太後蕭綽、西施、花蕊夫人、章獻皇後劉娥等。是什麼讓動念以宣太後芈月為主角寫一部小說的?這個人物身上的什麼特質讓你覺得值得一書?

蔣勝男:在此之前,我正在寫一本書,叫《曆史的模樣》。它是一個系列,想通過寫《曆史的模樣》講遍整個中國曆史。當時寫完“夏商周”卷,我正往下追溯,打算做春秋戰國時期曆史資料儲備的時候,突然意識到如果隻是寫一本普及曆史知識的評述是不足以表達春秋戰國那個時代的波瀾壯闊的。那個時代,人們的精氣神,百家學說的争鳴,人與人意識形态的沖擊……這些東西,隻有創作一部長篇曆史小說才能表達,否則不足以承載。

所以,我當時想的是,我要寫先秦時期的哪個人物呢?其實頭腦中已經有了很多的人物設定,管仲和鮑叔牙、伍子胥和申包胥、宣太後、唐八子、夏姬等等。這些人物就像是儲存在我頭腦中的種子庫一樣,而查這些人物的資料,就像将這些人像種子播撒在土壤中,靜靜等待它們的生根發芽。或者說,這些人物像一個個小魚苗一樣,養在我的思維池塘中。我看看到底是哪條魚可以長得大一點,能夠把其他魚苗給比下去。對我而言,寫曆史更像是一件養魚的活,看看誰能成為最後的赢家,那條勝出的魚就會成為我故事中的主角。

選擇芈月作為主角,也是因為秦宣太後這個人物本身足夠精彩。雖然關于她本人的史料極少,但那個時代的史料卻是不少的,所以有足夠的構建空間。她在秦國執政四十一年,而這四十一年前後,正好是秦國從七雄之一,走到七雄之首的位置上。

真正讓我決定去寫這部作品,是2008年的某個晚上,我無意間看到兵馬俑的紀錄片,專家猜測兵馬俑可能非秦始皇嬴政所有,而是他的高祖母秦宣太後。就這樣幾句話,一個極小的觸發點,讓我突然有了靈感,确定主角就是秦宣太後了。這也是我的一個創作原則,那就是要給大家帶去“熟悉的陌生感”和“陌生的熟悉感”。比如寫西施、妲己,大家對她們的故事太過熟悉,所以我會從别樣的角度切入去寫這類人物。而秦宣太後,大家都不熟。但說起那個時代,張儀、蘇秦、秦惠文王、春秋的名士風流……這些大家又都是熟悉的。所以将這個人物作為切入點去寫那個時代再合适不過。

關于她的名字,我也構思了很久,後來還是決定用那個紀錄片中兵馬俑上的殘字推測來定名。

雄才大略芈月介紹(通過芈月的一生)2

作家蔣勝男

南都:為了準确地再現秦代的政治制度、日常生活、社會風俗、衣飾器物飲食等等,你在寫《芈月傳》之前做了哪些案頭功課,主要研讀和參考了哪些文獻資料?

蔣勝男:寫《芈月傳》前,其實醞釀了很久,主要是搜集春秋戰國的曆史資料。之前主要是列時間表,再一一填表入。比如芈月出生時楚國是什麼樣的背景?正好是商鞅變法結束之後,是楚國擴張進行到最強盛的時候。而胡服騎射,燕昭王的黃金台,六國兵困函谷關,這些事情正好都是在芈月活着的時候發生。這些事件有的不是她親眼目睹,親身參與的,但是她可以聽到這個消息,并作為同時代的人對這個事件加以分析。

這可能是跟我們現代的學者解讀得不一樣,因為我希望創作這一段曆史故事時,不是站在後世的角度,而是曆史人物在當時這個事件的判斷,必須是從他的知識體系中去判斷這件事情。比如商鞅變法,跟周厲王最早變法的内容是一脈承接的關系,為什麼之前失敗?所以《芈月傳》裡的人物會說:先秦時代,我們的曆史是怎麼樣,從曆史的分析,種種。我寫那個時代的人,人物不僅僅是具有他那個時代的思想,還要通曉他的時代之前所有的事情。

我認為寫古人,并不是堆砌名物,羅列器皿,而是要讓他們每一個呼吸都要活在那個時代。對于《芈月傳》的人物來說,禮、樂、詩,都是浸淫于他們身心,俯拾即是,舉手投足皆是符合禮樂之數,見物比詩經,動情吟楚辭,一切都是這樣自然而然。

其實我隻是通過芈月這一生,去展開這七十多年七國争雄的曆史畫卷而已。去看看屈原、去看看莊子、去看看張儀蘇秦,去看看楚威王、秦惠文王、趙武靈王,去看看戰國四公子這些人,走進他們的時代,走進他們的精神世界,去解讀如商鞅變法、胡服騎射、濫竽充數、完璧歸趙等許多曆史事件背後的東西,去看看《詩經》、《楚辭》的世界罷了。

“大事不虛,小事不拘”是創作原則

南都:《史記》《戰國策》等史料裡對芈月的記載,顯然不夠支撐起一個波瀾壯闊的故事。為了塑造中國曆史上這個偉大的女性人物形象,《芈月傳》在多大程度上遵循了史實,又在哪些方面充分發揮了作者的想象?

蔣勝男:“大事不虛,小事不拘”是我創作曆史題材小說的原則。曆史已成定局,大的曆史結構和走向我不可能去動它,曆史事件的結果也無法改變,因此,我盡量不去生造出一個故事,而是采用那個時代的框架、事件和人物。《芈月傳》亦是如此,戰國争雄的大背景不變,最終的演變結局也是定局,這些我都不去改變它。

但先秦的曆史并不詳細,很多資料也是缺失的,戰國的人許多都沒有生卒年份,比如黃歇到底是什麼時候生的,并沒有記載,司馬遷寫《史記》也沒有特别去歸納,因此,這就給了我寫作的想象空間,在這些可供自由想象的領域,我會不拘一格地創造出一些有血有肉的故事來豐富整體的叙事架構。舉個《芈月傳》中的例子,我希望《芈月傳》中有人替楚王發出聲音,站在楚國的立場跟她有一段對話,但不敢輕易去“冒犯”屈原,因此選擇了黃歇和芈月的這一段感情。當然,我不是閉着眼睛去寫黃歇。我考證過黃歇跟秦襄王應該是同時期人物的可能性。我想,當芈月在楚國的時候,他們有沒有可能相識,如果認識會是什麼樣的關系。剛開始并不打算給黃歇安排第三種關系的,但是後來寫的時候,我覺得這種情感會更激烈,更打動人心。這也算是自由想象中的“小事不拘”吧。可以說,曆史隻負責提供一個骨架,作家的任務是從中生出血肉,史學家做史學家的事,小說家做小說家的事,各司其職。

南都:作為一個曆史小說作者,你認為應該怎麼去處理曆史事實和作家想象(文學虛構)之間的關系?

蔣勝男:“大事不虛,小事不拘”是我創作曆史題材小說的原則。在劇情創作上,符合曆史小說創作中曆史真實和藝術真實的要求;在曆史大方向上尊重史實,細節上真實細膩重現時代的場景,同時盡量從曆史資料中去架構骨架;在劇情演繹上,要努力切入全新的角度進行創新,但創新的同時要注意讓故事結構、人物關系、情感糾葛、人物性格發展都符合邏輯,既要有生活的真實性,也要有人物性格的合理性。重點在于把時代人物和事件串聯在一起,而不是在史料裡穿插小說情節。

我希望能傳遞一種曆史觀,不是讓“古代人以現代為鑒”,而是理解曆史人物所作出的決定必須根據過去的知識來分析和判斷,不應該是後人強加上去的。曆史人物在曆史轉折點作決定的時候,可能并不能清晰地知道對錯。這隻有後世才能評判。我們應當更多去感觸他的心理軌迹,在面臨選擇的關頭參照他處理事件的邏輯和方法。後世的知識是強加不到前世去的,但前世的邏輯思維方式是可以為後世所參照的,這就是“以史為鑒,可以知得失”。

現在的一些曆史小說,不是現代人以史為鑒,而是古代人以現代為鑒,這就蠻擰巴了。這樣做出來的東西不能成為鑒證,而變成了曆史功利主義。因此,我盡量不去生造出一個故事,而是采用那個時代的框架、事件和人物。《芈月傳》亦是如此,戰國争雄的大背景不變,最終的演變結局也是定局,這些我都不去改變它。

南都:《芈月傳》是你2009年的作品,到現在回看,你怎麼評價當時的寫作?有沒有覺得遺憾或者不夠成熟的地方?

蔣勝男:《芈月傳》當時前前後後其實是從2009年一直寫到2014年,反反複複地進行修改,成稿以後也大病了一場,可以說是我迄今為止,傾注心血最多的一個作品,也是我寫到現在寫得最長的作品。我覺得寫這個耗盡了很多心血,但任何一個作品它都有遺憾的東西。

我當時是覺得可能再過10多年,我還要重新去修改一下這個作品,但是這一次的再版我進行了一個小的修整,因為我現在還在創作新的作品當中,就沒有足夠大的一個空間去進行修改和調整。但我希望将來真的是把手頭想創作的東西全部完結以後,有足夠的時間再進行慢慢地修改和調整。

雄才大略芈月介紹(通過芈月的一生)3

南都:正如采訪開頭提到的,你的大部分代表作品《芈月傳》《天聖令》《燕雲台》《鳳霸九天》等都是大女主劇,作家的寫作都是有内心的價值和情感驅動的,你希望通過這些作品向當代女性讀者傳遞什麼?

蔣勝男:我寫芈月的時候經常會想到21世紀的女性,希望芈月對抗命運的意識能激勵讀者。如果女人沒有從内心打破這種限制和禁锢,就永遠沒有辦法獲得自身的解放。這個時代賦予了我們最大的可能,女性可以有更多同等的機會。因此,女人要有自我覺醒的意識,要有勇氣和信心去掌握自己的命運。我創作的初衷、作品中推崇的東西也正是自我的堅持與奮鬥,是平等、獨立人格的呈現。

而今的網絡文學是大浪淘沙

南都:你從1997年開始在電腦上寫作,是晉江網最早的一批駐站作者之一,見證并參與了網絡文學二十多年來的快速發展。 在你看來,目前的整個網絡文學生态如何?二十年的繁榮期過後,網絡文學将面臨怎樣的未來?

蔣勝男:2004年網吧的興起讓更多受衆有機會接觸網絡文學,2008年引進付費模式之後,資本再次加速了網絡文學發展,如今,各種移動終端、電子閱讀器等科技産品的加持,不得不說網絡文學見證了二十年來科技發展帶來的這場媒介革命。

在過去,大家提起網絡文學,可能一開始想到的就是玄幻、重生、穿越等等。伴随着網絡文學的發展,網絡文學讀者的範圍擴大,更多的題材,尤其是現實題材逐漸成為了網絡文學受到認可的創作類型。因為無論是網絡文學,還是傳統文學,文學所要表達的價值觀一定是符合主流意識形态的。現實題材的創作,從本質上而言,就是越來越貼合讀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作者對當下生活的思考。凡是能給讀者帶來共鳴、能引發社會思考的創作,就是好的創作。而且就我們網絡作家的構成來說,我們真的是“來自于人民” ,很多網絡作家本身就從事這一行的工作,或者根本就是生活在這樣的一個生态中,所以他們寫出來的東西特别能反映真實的生活,甚至在某些方面因其真實而有建設性。“沒有人能比一個廚子更懂得廚子的生活和要求” ,我們的網絡作家就來自現實的各行各業不同階層,所以當他們涉足現實題材的時候,能夠更接地氣,更與人民群衆緊密結合。在我看來這種創作現象是網絡文學從量變達到質變的必然趨勢。

早期的網絡文學是泥沙俱下,而今的網絡文學是大浪淘沙,好的作品會逐漸嶄露頭角,整個行業因内容而興起,也因好的内容而壯大。讓自己站在當下,思考當下,不為逐利隻為初心地去創作。對網絡文學創作發展生态而言,這個産業鍊将逐漸健康化、全面化、主流化、精英化。

南都記者 黃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