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你的耳朵一天要面對多少挑戰嗎?
很多人很容易出現聽力問題,但能發現自己聽力減退受損的,卻很少。
2021年《世界聽力報告》顯示,全球超15億人聽力受損。預計到2050年,這一數字可能達到25億。(來源:央視新聞)
我們的耳朵,怎麼就不好了呢?3月3日“全國愛耳日”當晚19點30分,「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副主任「趙宇教授」做客《診途·好醫生在線》直播間,針對有“聽力”困擾的網友的各種問題,通過直播熱線,為其提供了一對一的VIP專家級幫助。
01
全球超10億年輕人
因長時間戴耳機,造成不可逆損傷
對咱們現代人來說,個人時間不斷被壓縮,私人空間被不斷“侵占”的情況下,“一個人靜靜”成為了一種寶貴的資源。
怎麼靜靜?比如戴上耳機,為自己劃出一道舒适圈。
地鐵上戴着耳機,健身時戴着耳機,處理令人乏味的工作時戴着耳機聽點讓自己振奮的,在提高效率方面比讀雞湯文章更管用。
趙宇教授提醒到:有數據表明,全球有超10億的年輕人,因長時間戴耳機,造成聽力永久性損傷。
通過觀察也不難發現,年輕人平時大多都喜歡戴耳機聽音樂,但在外界環境比較嘈雜的時候(比如乘坐地鐵時),大家會不由自主提高音量,耳朵超過承受的極限,就會造成聽力的損害。
另外,長時間戴耳機也會使耳道内的細菌滋生,導緻外耳道炎症甚至中耳炎症,耳朵瘙癢難耐,甚至影響聽力。
趙宇教授提醒:平時戴耳機時要注意時長和音量,連續佩戴不超過60分鐘,音量不超過60分貝。
圖源:央視新聞
02
另外,身邊的這些“聽力殺手”
也要警惕!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耳朵可以說是24小時不間斷工作,身邊有些被忽略的“小細節”,也可能是“聽力殺手”↓
長時間打電話,且習慣單側接聽
頻繁接聽或長時間接聽電話,是損失聽力的一個有害途徑,還可能會引起神經性耳聾。
當電話響起,大多數人的習慣動作是使用最熟悉的那一側耳朵接聽電話,長此以往容易對單側聽力造成損害。
如果沒有條件開免提,應該有意識地平衡雙耳的使用頻率,避免長期單側用耳。
KTV嗨歌唱不停
趙宇教授介紹到,一般來說,暴露在80分貝以上的噪聲環境中,就可能造成聽力損害。
例如聽現場演唱會、唱卡拉OK等,這些環境的噪音可達到115分貝以上……
雖然每個人的耐受和敏感不同,但長時間生活在嘈雜的環境中,耳朵就可能出現問題。
不管不顧掏耳朵
趙宇教授表示,正常情況下我們并不需要掏耳屎,隻要通過日常咀嚼時的活動就能排出。
沒事就掏掏耳朵,或是經常喜歡去不正規的場所掏耳朵,容易造成外耳道和鼓膜損傷,甚至引起炎症和感染,導緻聽力受損。
如果是因為耳屎呈油性,并不容易通過運動排出,造成聽力下降或感染的話,才需要掏一掏,但建議大家要去正規醫院掏耳朵。
耳朵進水是誘因
趙宇教授解釋道,人是直立動物,并且習慣了生活在陸地,耳朵不喜歡水。
很多罹患中耳炎的患者,常常說道自己是因為去河裡遊泳耳朵進水才得了中耳炎,事實上耳膜正常的情況下,即便進水也不會導緻中耳炎。
但是耳膜如果穿孔,再加上進水,就可能導緻中耳炎。而炎症也是影響聽力的因素之一。
趙宇教授強調到,耳朵進水後如何引出,大家要謹慎操作。
像是大家的經驗之談,如單腳跳邊跳邊抖動耳朵、利用手掌壓迫耳廓後形成的壓力抽出水分、将棉簽頭扯松輕輕放入耳道吸水等方式,都是正确的做法。
但千萬不要用堅硬的物品去硬搞。如果耳道内耳屎太多,遇水後發脹,感到耳悶不适等,最好前往正規醫院尋求醫生幫助。
03
出現這些症狀後,要警惕!
趙宇教授講到,無論什麼疾病,都是越早治療效果越好,尤其是聽力損失的相關治療。如果錯失了最佳治療時間,就有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如果出現了以下5類情況,應及時就醫:
1、總是需要别人重複說過的話
2、總是漏掉部分談話内容
3、别人總認為你說話聲音變高
4、出現耳鳴、頭痛
5、習慣加大音量
那麼,平時我們應該如何保護耳朵呢?趙宇教授表示,大家應重視聽力篩查、基因篩查、定期檢查耳朵。
如新生兒要做聽力篩查,有家族病史或者有條件的市民可以做一些基因篩查,此外定期檢查耳朵也是預防耳部疾病的方法。
趙宇教授表示,現在很多人并不是特别關注耳朵的健康,體檢時也時常略過耳鼻喉的檢查。這樣并不利于疾病的早期發現,也會因此埋下健康的隐患。
趙宇教授是華西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副主任,擅長聽力重建、人工耳蝸、人工聽覺植入、耳鳴、中耳炎等領域,其專業能力和幽默風趣的性格深受耳科患兒小朋友和家長們的喜愛。
目前,趙宇教授已帶領10位專業醫生成立「診途」名醫健康科普工作室——耳科健康科普工作室及開展名醫義診活動。
一站式傳播更科學、專業、權威的健康科普知識,讓患者面對病情不再“東奔西跑”,一站式幫助患者實現精準尋醫。
團隊介紹
文/編輯 | 豆豆 制圖 | 雲雲
監制 | 清清
審核 | 藍岚
圖片來源 | 創客貼、123rf等
本文為「四川名醫」原創,未經授權禁止全文或部分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