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鄭曉龍擔任總導演的重大題材電視劇《功勳》開播以來口碑熱度一路走高,網評分高達9.1。昨天,該劇《屠呦呦的禮物》單元在北京衛視開播,講述諾貝爾醫學獎得主、中醫藥科技創新的優秀代表屠呦呦研發抗瘧新藥青蒿素的故事。
塑造一個看似普通
又獨具一格的人物
本單元由鄭曉龍和妻子王小平分别擔任導演和編劇。鄭曉龍是中國電視劇的領軍人物,多部作品獲“白玉蘭獎”“飛天獎”“金鷹獎”和“五個一工程獎”。此番接下《功勳》總導演的重任,鄭曉龍一如既往地堅持精益求精的創作習慣,要将《功勳》“拍成一個觀衆喜歡、觀衆愛看、觀衆滿意的現實題材作品”。
編劇王小平的代表作有電影《刮痧》《圖蘭朵:魔咒緣起》、電視劇《甄嬛傳》《芈月傳》等大衆所熟知的作品。在《功勳》中之所以選擇擔任《屠呦呦的禮物》單元的編劇工作,是因為王小平從小生活在中國科學家們聚集的大本營——中關村,她的母親是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的創始人之一,其單位也是屠呦呦“523工程”的協作研究單位。對王小平來說,參與創作這樣一部作品,也是對媽媽最好的紀念。
在王小平眼中,中國的科研工作者是一個聲調最低、生活最枯燥、奉獻最大的群體,他們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将自己的韶華奉獻在了尋找人類福祉的課題上。王小平記得母親問過她:“你寫過那麼多影視人物,為什麼不寫寫科學家?”王小平回答:“你們的生活百姓不感興趣,因為你們的人生太平淡、太無趣了,天天重複同樣的事情。”
聚焦功勳人物“平凡中的不平凡,不平凡中的平凡”是鄭曉龍為電視劇《功勳》确定的創作思路。《屠呦呦的禮物》在開始創作時,主創首先想到的是主人公的角色特征是什麼,即如何塑造出一個既普通又鮮明生動的有别于其他影視作品,有别于其他女性科研工作者的屠呦呦的形象,塑造出那個群體當中特殊的一個,以此提升作品的吸引力和觀賞性,讓觀衆更愛看。
把科學家的專注
拍得有趣又可愛
經過大量的采訪,鄭曉龍和王小平發現,屠呦呦和許多默默無聞的科學家一樣,不喜歡搞人際關系,不喜歡熱鬧的環境,關注點都在工作上。由此,他們找到了屠呦呦的人物特質——心無旁骛的專注,那是超越一切人際關系的單純、執拗,那是忽略旁人議論和目光的忘我的投入。在王小平的記憶裡,科學家們忙起來時,忘記去幼兒園接孩子是常有的事,“這就是科研工作者帶小孩的狀态。”鄭曉龍說,“屠呦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賢妻良母,是一個非常獨特的人,這也給了我們創作空間。”劇中的屠呦呦為人直率、不在意人情世故、視科研如命,為了研發抗瘧新藥她忽略了自己的孩子,由于注意力總集中在與科研有關的話題上,外人眼中的屠呦呦似乎經常“靈魂出竅”。
為屠呦呦這個功勳人物選角時,鄭曉龍和王小平一緻挑中了周迅。鄭曉龍說:“小周身上有屠呦呦的一些東西,比如她們都不善于搞人際關系,專注于自己的工作。”鄭曉龍透露,廣電總局對飾演《功勳》人物的演員有四個要求——德藝雙馨、形神兼備、演技高超,同時還要功勳人物本人同意。拍攝之前,鄭曉龍和王小平專程去拜訪了屠呦呦。鄭曉龍告訴屠呦呦打算安排周迅來演她,但屠呦呦從來不看影視劇,完全不認識周迅。好在屠呦呦的女兒及時給媽媽“補上了一課”,讓這個選角獲得了屠老的認可。
談及對屠呦呦的印象,鄭曉龍表示,屠老生活簡單,淡泊名利、沒有架子,聊起青蒿素滔滔不絕。“我印象特别深的就是,她說千萬不要把這個事說成我一個人的功勞,這是大家的功勞,是一個集體的勞動,她反複強調這個,所以說我覺得屠呦呦作為一個科學家,是非常讓人尊敬的。”
在創作上,《屠呦呦的禮物》通過無數細節把屠呦呦的專注寫得有趣和可愛。在片中,觀衆會看到周迅扮演的屠呦呦腦子裡總想着科研,跟她住對門好幾年的鄰居,遇見了還跟不認識似的,因為她的思維總是沉浸在自己的理想王國裡。
(原标題:屠呦呦認可周迅演自己)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邱偉
流程編輯:u022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