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完善配套服務保障

完善配套服務保障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18:52:28

三峽庫區重慶巫山縣的群山中,萬畝柑橘正待成熟。

驅車從巫山縣城駛過巫山長江大橋,道路逐漸蜿蜒,兩側山峰青翠,紅葉點綴,繼續行進,眼前豁然開朗:一條寬闊平整的硬化路串聯起田野内外,山坡上下,柑橘樹、脆李樹千百成林,清香飽滿的果子綴在枝葉間。

記者來到位于巫山縣官渡鎮楊林村的脆李果園時,56歲的脆李種植大戶方思憲正在田裡查看樹苗情況。“今年收了2萬斤脆李,收入有9萬多塊錢。”方思憲說,“現在巫山脆李品牌打出來了,品質好的脆李一斤能賣到30元。”

完善配套服務保障(新華全媒完善配套服務)1

今年收獲季,楊林村的脆李迎來豐收。(受訪者供圖)

楊林村有種植柑橘、脆李的傳統,果子質量雖好,卻銷路難尋。村裡人回憶,以前隻有一條泥巴路延伸到村民的果園裡,運貨全靠肩挑人擡。“路上全是泥水,走路經常陷在泥裡,根本過不了車。”方思憲說道。

産業要發展,道路不能斷。2017年,一條硬化公路修起來,千畝果園一朝連通,自此送貨車輛往來不絕。如今村裡人都稱這條路為“産業路”。道路暢通後,村裡産業有了物流保障。如今楊林村所有脫貧戶實現産業全覆蓋。

“快遞車直接開到田間地頭,早上摘李子,第二天就能送到北京、上海的客戶家裡。”方思憲告訴記者。

近年來,巫山縣持續抓好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已高質量發展脆李30萬畝、柑橘20萬畝,特色産業規模穩步提升,産業結構不斷優化。不斷完善的配套設施及服務,為産業發展鋪好路、打好基。

順着“産業路”繼續向下走,51歲的脫貧戶何厚金正騎着電動摩托車從自家柑橘園返回。“柑橘過不到兩個月就要成熟,每天都得去地裡看看。”何厚金翻身下車,笑意盈盈。今年何厚金的25畝柑橘産量預計達5000斤,按每斤3元的市場價,保底收入1.5萬元。

“以前一直有發展産業的念頭,但沒錢投入。”2019年,家中條件不斷改善的何厚金認真琢磨起發展産業的事。“村裡有支持,一棵柑橘樹苗補貼12元,自己付1元錢,隻用了千把塊錢就栽下1200棵樹苗。”如今,何厚金的柑橘産業已見成效,6年後柑橘達豐産。

“現在包裡就揣一把剪刀一把鋸子,在田裡剪剪枝,比種田松快多了。把樹管護好,未來幾十年都有收益,老了不用麻煩後人,自己養活自己咯。”說着,何厚金咯咯笑了起來。

完善配套服務保障(新華全媒完善配套服務)2

巫山縣官渡鎮楊林村的柑橘成熟景象。(受訪者供圖)

從“脫貧樹”到如今的“養老樹”“緻富果”,巫山持續聚焦特色樹品牌,産業發展不斷成熟,造血能力越來越強。

村裡還成立“快遞哥”農産促銷隊,加強直播帶貨服務,幫助農戶打通線上銷售渠道。“以前全年網上訂單隻有200單,而今年網上賣了3萬多元,最多時一天就賣了300多單。”方思憲說。

坐在村委會辦公室門前的壩子歇腳,幾名脫貧戶你一言我一語聊起來。

“我家種了十幾畝脆李,每年都去參加縣裡組織的技能培訓。”村民黃要鳳說。

“我還有1畝多土地入股給村裡發展黃金梨産業,今年領到800元分紅。”村民單發蘭說。提到未來,大家很有信心。“産業發展起來,果子不愁賣了,隻要我們再勤快點,日子哪用愁。”黃要鳳笑着說。

“讓每名村民想幹、敢幹、能幹。”在楊林村黨支部書記趙海燕看來,村民緻富内生動力才是鄉村産業持續發展的活水源泉。如今,楊林村搭建四級治理體系,組建“金喇叭”宣傳服務隊、“快遞哥”農産促銷隊等7支隊伍,齊力推動鄉村振興。“現在不用村幹部催促,村民主動參與村裡産業發展。”趙海燕說。

“基礎設施加産業,安居緻富樣樣全……”院子裡,“金喇叭”宣傳服務隊的陣陣快闆聲傳來,身着紅色志願服裝的村民正講述着村裡的新變化。(記者李曉婷、周文沖、陶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