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蘇東坡感歎人生詩句

蘇東坡感歎人生詩句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4 20:25:52

試院煎茶

朝代:宋朝 作者:蘇轼

蟹眼已過魚眼生,飕飕欲作松風鳴。

蒙茸出磨細珠落,眩轉遶瓯飛雪輕。

銀瓶瀉湯誇第二,未識古人煎水意。

君不見昔時李生好客手自煎,貴從活火發新泉。

又不見今時潞公煎茶學西蜀,定州花瓷琢紅玉。

我今貧病常苦饑,分無玉碗捧蛾眉。

且學公家作茗飲,塼爐石铫行相随。

不用撐腸拄腹文字五千卷,但顧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時。

蘇東坡感歎人生詩句(蘇東坡的試院煎茶賞析新論)1

蘇東坡的《試院煎茶》寫宋代點茶方法,唐代是煮茶,宋代是點茶,和現代不一樣,裡面有點茶水燒到什麼時候才開始沖茶,蟹眼,魚眼是形容水燒開時水泡,磨茶葉成粉末,點茶時茶水狀态,用的工具等,裡面提到定州花瓷。就是宋代瓷器五大名窯定窯瓷器。茶色為丹,似為紅玉 ,陸羽在《茶經》中對茶色與茶盞之間的關系的描述中,對與白瓷所相配的茶色做出了标準——“邢瓷白而茶色丹”,丹為紅色,即茶湯為紅色時當配白瓷為上。

根據我國飲茶習慣對茶的分類,茶湯為紅應當是指紅茶。而蘇轼在詩句中巧妙地運用了文學“比喻”,将瑩潤透徹的丹紅色茶湯比喻為“紅玉”,既符合當時下的飲用紅茶的習慣,同時符合宋人喜愛模仿唐代煎茶法,煎茶之法往往能夠欣賞到清透的茶湯色澤,茶湯的質感也與玉類似。

茶水性軟且流動,無形無狀,蘇轼用“定州花瓷”作為容器,同時也做為“雕琢”,“紅玉”之器,用文學藝術手段展現出定州劃花(印花)白瓷盛裝丹紅色茶湯,而茶色丹,盞色如銀類雪的美感。

蘇轼作為宋代具有代表性的文人之一,在此詩句中使用“紅玉”以及前面的“定州花瓷”等詞眼,“定州花瓷”當指定窯劃花或印花白瓷,“紅玉”是蘇轼對茶湯顔色與質感的絕佳描述比喻,其中精妙之處便在于“琢”字。“琢”,治玉也,而君子常以玉比德,玉對于文人來說具有特殊的含義,更是時常以玉來作為比喻,比喻帶有美好氣質的事物。蘇轼以玉喻茶,并以“定州花瓷”琢之,是文學藝術上的美妙比喻,更是體現宋時文人對于茶事的推崇,以及飲茶在宋代文人生活圈中的重要地位。定窯瓷器很多都是刻花,劃花,印花紋飾,用做茶盞,茶水是紅色的,定瓷是白瓷,深紅色的茶水和和白色定窯花瓷映襯一起,就形容成像雕刻的紅玉一樣。這裡的紅玉,本人認為是南紅,是詩人比喻寫法。因為蘇東坡是四川人,應該了解這種紅玉,同時也說明當時的紅玉也是相當名貴的,并不是現代有人說的紅定,紫定。

蘇東坡感歎人生詩句(蘇東坡的試院煎茶賞析新論)2

蘇東坡的《試院煎茶》中的提到的李生,唐代人,李約,字存博,自号蕭齋,官至兵部員外郎,後棄官終隐。“所居軒屏幾案,必置古銅怪石,法書名畫,皆曆代所寶。坐間悉雅士,清談終日,彈琴煮茗,心略不及塵事也”(辛文房《唐才子傳》)。“雅度玄機,蕭蕭沖遠,德行既優,又有山林之緻。琴道、酒德、詩調皆高絕,一生不近粉黛。性喜接引人物,不好俗談”(趙粼《因話錄》)。“李君以至行雅操,著名當時,逍遙道樞,脫落榮利,識洞物表,神交古人,而風緻之餘,特精楷隸”(《蕭齋記》)。李約“逍遙道樞”,雅好琴、詩、酒、茶,善畫梅,精書法,好蓄古玩,一生未娶。所交皆雅士,常在一起品茗聽琴,雖清談終日,卻不涉凡塵俗事。存詩一卷,樂譜一卷,《道德真經新注》四卷。

李約,“嗜茶,與陸羽、張又新論水品特詳”(《唐才子傳》)。李約于唐德宗時在浙西幕府任大理評事,與常居湖州的陸羽有過交往,曾在一起切磋茶藝,相較水品。唐憲宗時,也與新科狀元、永嘉刺史張又新論水品。“曾奉使行至陝州硖石縣東,愛渠水清流,旬日忘發”(《因話錄》)。李約善于鑒泉品水,遇佳水則流連往返。“客至不限瓯數,竟日持茶器不倦”(《因話錄》)。李約性喜接引人,客至則品茗論藝,竟日炙茶煎茗不辍。

溫庭筠《采茶錄》“辨”條記:“李約,汧公子也。一生不近粉黛,性辨茶。嘗曰:茶須緩火炙,活火煎。活火,謂炭之有焰者。當使湯無妄沸,庶可養茶。始則魚目散布,微微有聲;中則四邊泉湧,累累連珠;終則騰波鼓浪,水氣全消,謂之老湯。三沸之法,非活火不能成也。”唐代茶多為餅茶,煎時先用緩火(文火)炙烤,然後搗碎碾末入湯而煎。煎湯須用活火(武火)。李約精于茶藝,活火煎湯之法,确為經驗之談。後來蘇轼《汲江煎茶》詩有“活水還須活火煎”,《試院煎茶》詩有“君不見昔時李生好客手自煎,貴從活火發新泉”,便是用李約活火煎茶的典故。李約精于茶道,善于鑒泉評水,候湯煎茶,對唐代煎茶道的規範和發展作出貢獻。

蘇東坡感歎人生詩句(蘇東坡的試院煎茶賞析新論)3

蘇東坡的《試院煎茶》中提到的璐公就是北宋名相文顔博,文彥博(1006年10月23日-1097年6月16日 ),字寬夫,号伊叟。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市)人。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書法家。

天聖五年(1027年),文彥博進士及第,曆任殿中侍禦史、轉運副使、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等職。因讨平王則起義之功,升任同平章事(宰相)。皇祐三年(1051年)被劾罷相,出知許、青、永興等州軍。至和二年(1055年)複相。嘉祐三年(1058年),出判河南等地,封潞國公。宋神宗時,反對王安石變法,極論市易法“損國體、惹民怨”,出判大名、河南府,累加至太尉。元豐六年(1083年)以太師緻仕。宋哲宗即位後,經宰相司馬光舉薦,起授平章軍國重事。元祐五年(1090年),再次緻仕。紹聖四年(1097年),降授太子少保,同年去世,年九十二。宋徽宗時,與司馬光等并入元祐黨人碑,後追複太師,谥号“忠烈”。從“璐公煎茶學西蜀,定州花瓷琢紅玉”來看,西蜀指五代十國時的西蜀國,煎茶方法還是唐代的煮茶,而宋代當時流行點茶,說明文顔博喜歡老的,舊的傳統,通過這句話可以證明文顔博是當時政治的保守派,和王安石的改革派是對立的,蘇東坡提到他,說明蘇東坡很崇拜文顔博,蘇東坡也是保守派,通過這首詩可以看出北宋政治。

蘇東坡感歎人生詩句(蘇東坡的試院煎茶賞析新論)4

蘇東坡的《試院煎茶》中:分無玉碗捧娥眉中的娥眉指侍女,其實是諧音峨眉,既峨眉山的茶葉。春秋戰國時期,鬼谷子先生(姓王名翊), 擇峨眉山雷洞坪山崖的洞穴作為修煉栖身之處,尤喜山林中的古茶,汲泉煮之。

漢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大小寺廟及道觀的道士與僧人都要适時采摘新茶焙而飲之,取名為“峨眉雪茗”。

唐代顯慶年間(公元764年),李善著《昭明文化選注》載曰:“峨山多藥草,茶尤好,異于天下。今黑水寺後絕岩種茶,味佳而二年白一年綠,間出有常,不知地氣所鐘,何以互更”。

宋代,峨眉山茶事活動遂成較大規模,量多質好。位于峨眉山海拔800米至2000米之間的衆多寺廟和道觀,都種植茶園。地方政府專門劃定山林讓道士、僧人進行茶事生産。

明、清兩代,峨眉山茶事活動發展更大。明洪武皇帝朱元璋及明萬曆皇帝明神宗朱翊君獨崇峨眉山,先後禦賜茶園與萬年寺、黑水寺、中峰寺、廣福寺、伏虎寺、報國寺、大峨寺等。宋代峨眉山的茶葉是很出名的,蘇東坡廣結佛緣,和很多名僧都是朋友,自然常喝峨眉山的茶葉。他被貶,喝不到峨眉山的茶葉心裡的不舒服從這首詩表現出來。

蘇東坡感歎人生詩句(蘇東坡的試院煎茶賞析新論)5

蘇東坡感歎人生詩句(蘇東坡的試院煎茶賞析新論)6

蘇東坡感歎人生詩句(蘇東坡的試院煎茶賞析新論)7

注:圖片中單柄茶盞是元代磁州窯,盞有流孔,中間畫二道水位線,意寓滿杯酒半杯茶。古時茶盞有單柄就特少,有流孔的就更特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