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9年,蘇轼四十四歲,三月他出任湖州知州。
但是,不幸就發生在這一年。 七月,禦史李定等人彈劾蘇轼寫詩諷刺新法,蘇轼被捕。八月,下禦史台獄。十二月經多方營救,出獄,貶官為黃州團練副使。
1080年,蘇轼四十五歲,二月,他到達黃州貶所。
直到1084年,蘇轼49歲,他才遷官到汝州做團練副使。
在這之間的1082年,也就是蘇轼四十七歲時,他自号東坡居士,兩遊赤壁,寫了《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後《赤壁賦》。
今天我們就來探讨《念奴嬌·赤壁懷古》,體會蘇轼那時的情感。
依照慣例,我們還是把原詞摘錄如下: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樯橹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蘇轼在下阕寫了這麼一句:“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誰“多情”?
這是一個倒裝句,意思就是,“應笑我多情”。當然是指自己多情,而不是有些人認為的,指江山,或者是指曆代的風流人物,如周瑜。
這個“多情”的含義是什麼呢?當然不是指兒女私情泛濫,而是指自己内心充盈着非常複雜、深沉的感情。
那麼蘇轼借本詞要傳遞給我們哪些情感呢?
一,表達人生如夢、終歸為空、萬古皆然的人生哲理。
上阕第一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雷霆萬鈞之勢,撲面而來。
這一句的可貴之處,不僅僅在于它蘊藏着驚人的氣勢,表現蘇轼豪邁的詞風,更重要的是裡面包含了亘古不變的哲理。
那就是随着“大江東去”,時光流逝,一切的英雄人物,都将與凡夫俗子一道,被遠遠的抛在曆史車輪之後,化為塵埃,消失得無影無蹤。
蘇轼怎麼證明這一個真理的呢?
他舉了一個例子,就是他遊覽的赤壁古戰場。
赤壁古戰場,在曆史上可是赫赫有名。在赤壁古戰場發生的那場驚天動地的戰争,直接确定了曆史的演進方向。當時和後來的文人,又有多少人把這次戰争作為描寫的主角,抒寫自己的寄托。
但就是這個被人不斷提起的重要古戰場,卻在人們的印象中越來越模糊,甚至連發生戰場的地點都不再明了。
蘇轼用“”人道是”,就表明,他現在遊覽的所謂赤壁古戰場,隻不過是傳說中的古戰場,真正的地點并不确切。随着時間的推移,人們已漸漸淡忘過去,這是多麼令人悲哀的事情啊!
人難以永恒,即使是英雄,也不過是過眼煙雲。什麼才能長久于人世、永恒長存呢?那就是拍岸的驚濤、穿空的亂石,是那如畫的江山。英雄不過是匆匆而逝的過客。
這種人生短暫渺小的思想,在後來寫的《赤壁賦》中表現得更加明确。
在《赤壁賦》中,蘇轼借吹洞箫的客人說出“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就把人生的萬般無奈寫得深切而具體。
二,表達壯心未已、建功立業、報效朝廷的壯志豪情。
北宋仁宗、神宗時代,國力不振,國勢羸弱,時常受到遼國和西夏的侵擾,令許多崇尚氣節、關心國運的士子義憤難平。
蘇轼曾借寫一次打獵活動,來表達自己鏟除外患、殺敵立功的願望。這首詞就寫于公元1075年冬,當時蘇轼任密州知州,比《念奴嬌 赤壁懷古》的寫作早七年。
時光在流逝,但蘇轼成為一個儒将的夢想并沒有減弱。
在《念奴嬌 赤壁懷古》中,蘇轼塑造了一個羽扇綸巾的儒将形象,這個人就是三國東吳的大将周瑜。
周瑜少年得志,二十四歲為中郎将,掌管東吳重兵,吳中皆呼他為“周郎”。他風度翩翩,青春得意,指揮若定,力挽狂瀾,克敵制勝,穩定了東吳的情勢。
這樣的人應該是蘇轼心目中的真英雄,蘇轼把自己的夢想投射到他身上,仿佛自己也“羽扇綸巾,談笑間,樯橹灰飛煙滅”,給大宋一片安甯,還世界海晏河清。
三,表達年老體衰、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無奈。
詩中藏着四個字:“早生華發。”可能許多人并不注意,但這四個字不能随意跨過,這裡面包含了蘇轼無盡的感傷。
為什麼詩人總愛在詩詞中提到自己滿鬓霜白?
如唐代杜甫在《登高》中寫“艱難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濁酒杯”。
北宋晏幾道在《浪淘沙·小綠間長紅》中寫“霜鬓知他從此去,幾度春風”。
南宋辛棄疾在《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寫“了卻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明代徐渭在《上谷歌》中寫“今日獨餘霜鬓在,一肩輿坐度居庸”。
這樣的例子真是太多了,随處可見,俯拾皆是。古人為什麼常常提到雙鬓、白發呢?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唐代詩人李白在《将進酒》中的這一句,就是最好的诠釋。
有志賢士,少壯肯努力,志存又高遠,渴望“緻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但無情的現實隻能讓他們蹉跎歲月,老大無成。心中的夢想沒有實現的希望,英雄老去,壯志難酬,這是多麼悲哀的事情啊。
蘇轼一心想像周瑜一樣,青年得志,大展宏圖,成就夢想,但坎坷的仕途、無情的現實,讓他愁緒滿懷,青絲早早染上寒霜。
因此,蘇轼不由得感慨人生如夢啊!
李白在《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中說: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人生不過夢一場,英雄也罷,庸人也罷,都将會一去不複返。所以,得意也好,失意也好,都不要太糾結。
想到這裡蘇轼把酒澆在地上祭奠明月,祭典曆代的英雄,也安慰自己那顆受傷的真心。
蘇轼向來是一位豁達的文豪。宋仁宗嘉祐六年,蘇轼隻有26歲,那年冬天他寫了《和子由渑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複計東西。”
對人生就有比較透徹的理解。人要做高飛的鴻,不要拘泥于自己的雪上的爪印到底深還是淺,陽光普照,一切都将化為烏有。
蘇轼在寫《念奴嬌》之後,又寫了《赤壁賦》,對人生的看法就更加通透了。他說:
“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人生既是短暫的,又是永恒的;既是渺小的,又是偉大的。
這就是偉大的蘇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