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陽泉的俗語?關鍵詞:陽泉方言;地名;文化,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山西陽泉的俗語?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摘要:地名是先人通過口碑記錄下來的活檔案,是研究一個地區的社會曆史文化的“活化石”。從陽泉方言地名的命名類型及地名所蘊涵的文化信息兩個方面進行探析,對地方文化的建設與研究會有所裨益。關鍵詞:陽泉方言;地名;文化
地名是人們給特定方位、範圍、形态特征的地理實體所起的名稱,是某一區域的人們賦予一個地方的約定俗成的語言文字代号。它也“是先人通過口碑記錄下來的活檔案”,是研究一個地區的社會曆史文化的“活化石”,因而它往往可以反映出人類文明的曆史與演進過程,折射出起名人當時的文化觀念、心理特征。透過地名,我們可以了解當地的一些自然與生态信息、人文和曆史信息,還可以揭示出某一區域特定的文化信息和蘊涵。本文将從解讀地域文化信息的角度出發,對山西省陽泉市的地名(主要是鄉村名)從命名類型及地名中所含蘊的文化信息兩個方面進行探讨分析,希望能夠揭示當地地名所蘊藏的文化意義,對地方文化的建設和研究有所幫助,為優秀地方文化的發揚光大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陽泉市包括陽泉城區、郊區、礦區三個縣級區和平定、盂縣兩個縣。本文使用的地名資料主要來源于《陽泉市地名志》(收錄地名477個)《山西省平定縣地名志》(收錄地名1017個)和《山西省盂縣地名志》(收錄地名867個)。部分資料根據需要做了補充調查。
一、陽泉方言地名豐富的命名類型
中國地域遼闊,曆史悠久,因此命名地名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陽泉雖然是一個不大的城市,但已有兩千年的曆史,平定和盂縣在春秋時就已經是晉國的屬地。因此陽泉方言地名所使用的命名類型也極其豐富,呈現出多樣性的特點。具體如下:
(一)用描述自然景觀的詞語命名地名
大自然是生民賴以生存的基礎,是人類朝夕相處的“夥伴”,人們在改造、征服并與之和諧相處的過程中,對它越來越熟悉,也越來越親密,他們還将自己對大自然的觀察、認識結果用在了起地名上,這便出現了許多用自然景觀命名的地名。
1.用反映自然地貌地形的詞語來命名地名
陽泉主要處于太行山區,山多丘多便成為其地形的主要特點。有山便有谷,因而山谷就成了陽泉地貌的特征,地名中也就有了許多以山谷命名的詞語。
(1)描述“溝”貌的詞語有:溝、峪、掌、川、渠、壕、口、岔、崖底、壑、塹、峽口、谷、澗。其中“溝”“峪”“掌”分别出現331、126、116次,占地名總數的23.3%。如陽泉有漢河溝(李家莊鄉)、張花溝(燕龛鄉)、銀洞溝(舊街鄉),有神峪(平坦鄉)、龍光峪(河底鎮)、千水峪(辛興鄉),有簸箕掌(舊街鄉)、南溝掌(舊街鄉)、老坪掌(平坦鄉)等等。平定有堰溝(柏井鄉)、白蹄溝(槐樹鋪鄉)、黑豆溝(冶西鄉),有花河峪(南坳鄉)、瑤峪(張莊鄉)、闆燈峪(古貝鄉),有桑樹掌(潺泉鄉)、狼幕南掌(馬山鄉)、白坡掌(巨城鄉)等等。盂縣有棗林溝(路家村鄉)、石窖溝(牛村鎮)、檀山溝(北峪口鄉),有秋子峪(下曹鄉)、峙峪(西煙鎮)、窯峪(榆林坪鄉),有山凹掌(南社鄉)、蓮花掌(上社鎮)、紅崖掌(梁家寨鄉)等等。含有其他溝貌詞語的地名如,小活川(盂縣榆林坪鄉)、棗堰渠(陽泉舊街鄉)、南城壕(平定城關鎮)、五開口(盂縣榆林坪鄉)、座西岔(平定娘子關鄉)、西崖底(盂縣孫家莊鄉)、土壑子(盂縣土塔鄉)、車谷(盂縣西潘鄉)、紅澗溝(盂縣仙人鄉)等。
(2)描述“山”貌的詞語有:山、垴、嶺、岩、梁、嘴(咀)、尖、圪(谷)洞、台、洞、圪梁、崗、埌、連巅、巅、凸、豁、峰、壟、條、堆、。其中“山”“垴”“嶺”“岩”4個詞語分别出現84、70、57、56次,占地名總數的10.85%。
如陽泉有侯家山(辛興鄉)、馬鞍山(西南舁鄉),柳樹垴(平坦鄉)、馬圈垴(辛興鄉),長吉嶺(辛興鄉)、高嶺(舊街鄉),陽坡岩(辛興鄉)、黑土岩(楊家莊鄉)等等。平定有磨峪山(娘子關鄉)、鵲山(城關鄉),臭椿樹垴(柏井鄉)、高明垴(岔口鄉),寨馬嶺(槐樹鋪鄉)、白堰嶺(古貝鄉),磨石岩(黃統嶺鄉)、插箭岩(冶西鄉)等等。盂縣有上鶴山(上社鎮)、藏山(苌池鄉),榆林垴(清城鄉)、蝦蟆垴(路家村鄉),谷欠嶺(牛村鎮)、門賢嶺(王村鄉),慢慢岩(仙人鄉)、滴水岩(上社鎮)等等。含有其他山貌詞語的地名如,槐樹梁(平定巨城鄉)、地嘴(盂縣東莊頭鄉)、東林尖(陽泉西南舁鄉)、火提谷洞(平定馬山鄉)、神靈台(平定黃統嶺鄉)、碾盤圪梁(平定古貝鄉)、慈家崗(平定冶西鄉)、武家池埌(平定娘子關鄉)、北連巅(盂縣王村鄉)、蘭凸(平定娘子關鄉)、土豁(陽泉舊街鄉)、岑峰(盂縣東梁鄉)、毛寒壟(平定石門口鄉)、楊坡條(平定東回鄉)、石榴堆(平定娘子關鄉)、黃草(盂縣西煙鎮)等。
(3)描述“坡”貌的詞語有:坡、坡底,其中“坡”字出現109次,占總地名數的4.43%。如陽泉有桃坡(舊街鄉)、杏樹坡(楊家莊鄉)、河坡(李家莊鄉)。平定有練将坡(城關鄉)、雀背坡(黃統嶺鄉)、色柴坡(岔口鄉)。盂縣有脈坡(西煙鎮)、綿羊坡(牛村鎮)、小熬子坡(苌池鄉)。平定娘子關鄉有坡底。
(4)描述低地貌的詞語有:河、坪、凹、窪、灣、泉、堰、塘、坳、池、井、凹地、灘、底、彙、岸、潺、浸、套、汆等。其中“河”“坪”“凹”“窪”分别出現71、61、60、46次,占總地名數的9.7%。如陽泉有甘河(平坦鄉)、小河(義井鄉),坪上(蔭營鎮)、上馬坪(舊街鄉),佛窪(舊街鄉)、雞窪(白泉鄉)。平定有河灣(古貝鄉)、紅河(槐樹鋪鄉),黃泷坪(娘子關鄉)、梨樹坪(潺泉鄉),松樹凹(冶西鄉)、祥窯凹(娘子關鄉),胡雷窪(冶西鄉)、雞咀窪(潺泉鄉)。盂縣有細河(南社鄉)、香河(下曹鄉)、降香坪(孫家莊鄉)、寬坪(梁家寨鄉)、西岩凹(苌池鄉)、荊稍窪(東莊頭鄉)、龍車窪(仙人鄉)等等。含有其他低地貌詞語的地名如,海落灣(陽泉舊街鄉)、青泉灣(北峪口鄉)、神水泉(平定黃統嶺鄉)、西落菇堰(陽泉白泉鄉)、胳膊塘(盂縣東莊頭鄉)、南坳(平定南坳鄉)、天化池(平定冶西鄉)、張家井(陽泉西南舁鄉)、南坡凹地(平定馬山鄉)、沙湖灘(盂縣梁家寨鄉)、楊樹底(平定黃統嶺鄉)、樊家彙(盂縣下社鄉)、西白岸(平定鎖簧鄉)、水潺(娘子關鄉)、黃沙浸(平定岔口鄉)、牛蹄汆(盂縣南社鄉)等。
2.用描寫自然地形的詞語來命名地名
雖然是相同的地貌,但由于自然的造化,人們認識的态度、情感和聯想的作用,又使同是山丘的地形呈現了各異的形狀。
(1)用人物器官、動物來摹狀地形
如陽泉有茶臼堰(舊街鄉)、簸箕掌(舊街鄉)、石馬溝(李家莊鄉)、馬鞍山(西南舁鄉)、細腰(下社鄉)、燕龛(燕龛鄉)。平定有鴨裡(東莊鄉)、魚嶺嘴(黃統嶺鄉)、駝垴(黃統嶺鄉)、豬頭山(槐樹鋪鄉)、和尚坡(南陽勝鄉)。盂縣有貓鋪(梁家寨鄉)、蝦蟆垴(路家村鄉)、胳膊塘(東莊頭鄉)、眼子地(榆林坪鄉)等。
(2)用器物來描繪地形
如陽泉有石窖垴(西南舁鄉)、茶臼堰(舊街鄉)。平定有車廂口(黃統嶺鄉)、瓦嶺(東莊頭鄉)、石榴溝(娘子關鄉)、褲腿凹(娘子關鄉)、鎖簧(鎖簧鄉)。盂縣有燈花(梁家寨鄉)、笸籮灣(苌池鄉)、磨盤(肖家彙鄉)、碓臼水(上社鄉)、石盆溝(東莊頭鄉)、瓦甕溝(城關鎮)等。
(3)用形容詞直接描摹地形
如平定有圪料溝(娘子關鄉)、圪柳掌(東回鄉)、圪尖樹垴(古貝鄉)、圪遼掌(馬山鄉)、老爛地溝(馬山鄉)。盂縣有圪撩溝(西煙鎮)、圪坨(南婁鄉)。其中“圪料”是斜的意思,“圪柳”是彎曲的意思,“圪尖”就是尖,“圪遼”與“圪撩”是向上斜的意思,“圪坨”是圓的意思。
3.用古代行政區劃或地名通名命名地名
行政區劃名是管理部門為了便于管理而對地域進行劃分後所起的名稱,地名通名顧名思義就是地名通用的名稱,這在我國古代早期便已産生。雖然古代的區劃與今已大不相同,古代的地名通名也不一定再是通甸,但原有的行政區劃名及地名通名卻還保留在原有的地名中,出現了地名疊置現象。如:
“裡”,本指鄉村的廬舍、宅院,後來泛指鄉村居民聚落。自周朝開始,又成為古代地方行政組織,《周禮·地官·遂人》:“五家為鄰,五鄰為裡。”後代多所沿用,但建制不一,有二十五家、五十家、七十二家、八十家、一百家、一百一十家不等的制度。這一古老的行政區劃名在陽泉方言地名中仍保留約14個,如大西裡(盂縣上社鎮)、東會裡(盂縣仙人鄉),會裡(平定巨城鄉)、鴨裡(平定東回鄉),郊裡(陽泉燕龛鄉)林裡(陽泉白泉鄉)。
“頭”,古代可以指處所。如白居易《登村東古冢》詩:“獨立最高頭,悠哉此懷抱。”陽泉方言地名用“頭”來作村落名,表示居民的聚落之處,如管頭(盂縣王村鄉)、上蔔頭(盂縣西潘鄉)、青崖頭(盂縣清城鄉)等,共10餘處。
“驿”本指驿馬,後引申為驿站,由驿站又引申用于地名,如清朱绶《丹徒河》詩:“我昔乘舟京口驿,黑泥兩岸如山立。”陽泉方言地名用“驿”的有東麻河驿(盂縣北下莊鄉)、西麻河驿(盂縣北下莊鄉)、甘桃驿(平定槐樹鋪鄉)等幾處。
“鋪”原指驿站,後用來指稱地名。陽泉方言用“鋪”作地名的有15處。如:曲鋪(盂縣東莊頭鄉)、雙棗鋪(盂縣北峪口鄉)、長一鋪(盂縣梁家寨鄉),五裡鋪(平定槐樹鋪鄉)、小橋鋪(平定石門口鄉)、張家鋪(平定馬山鄉)等。
“莊”本指村莊,地名中多用它來标識村落,陽泉方言地名中含“莊”的達245個,如半莊(平定古貝鄉)、北莊(平定馬山鄉)、柴家莊(平定巨城鄉)、程家莊(平定槐樹鋪鄉),北大西莊(陽泉西南舁鄉)、崔家莊(陽泉辛興鄉)、大南莊(陽泉楊家莊鄉),東山莊(盂縣東木口鄉)、杜家莊(盂縣西煙鎮)、洪莊(盂縣土塔鄉)。
“村”,村莊,也多用來指稱地名,陽泉方言用“村”的地名有30餘處,如東頭村(平定娘子關鄉)、紅育村(平定黃統嶺鄉),東村(陽泉東村鄉)、蒙村(陽泉平坦鄉),白家村(盂縣土塔鄉)。
“寨”,四周有圍牆的村子。陽泉方言用“寨”的地名16處,如梁家寨(盂縣梁家寨鄉)、秀寨(盂縣南婁鄉),上董寨(平定娘子關鄉)、寨馬嶺(平定槐樹鋪鄉)。
“占”,在陽泉方言也作地名用字,如:大凹占(平定娘子關鄉)、吊占(平定東回鄉)、圪岔占(平定潺泉鄉)、鴿子占(平定冶西鄉),水占(盂縣東莊頭鄉)等等。但在《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和《漢語大字典》等辭書中都沒有“占”作地名的用法。筆者私下以為,“占”作地名用字出現,大概是由“占”的“古指自報戶口數而落籍定居”(如《漢書·宣帝紀》:“膠東相成(王成)勞來不息,流民自占三萬餘口,治有異等。”)義項引申而來,因落籍定居必在某一處,故便将定居之地也用“占”來标志,久而久之便成了地名用字。
(二)用标識地理方位的詞語命名地名
1.用“東南西北”來命名
陽泉方言中含有“東”“南”“西”“北”的地名分别有169、175、162、91個,如陽泉有向陽東(陽泉橋頭街道辦)、大南溝(平坦鄉)、小西莊(楊家莊鄉)、小河北(東村鄉)。平定有小東莊(冶西鄉)、杏南(娘子關鄉)、路北(巨城鄉)。盂縣有七東(莊裡鄉)、小南坪(城關鎮)、小西凹(南婁鄉)等。在含有“東”“南”“西”“北”的地名中,以“東南西北”作首字的地名也非常多,分别有118、88、105和52個,如陽泉有東山(西南舁鄉)、南垴(三郊鄉)、西營盤(下站街)、北舁(西南舁鄉),平定有東馬道(城關鎮)、南青(槐樹鋪鄉)、西庵(維社鄉)、北茹(冶西鄉),盂縣有東卧龍坡(苌池鄉)、南流(牛村鎮)、西攔(仙人鄉)、北羊圈(西潘鄉)等。
2.用“上下裡外”來命名
陽泉方言地名中含有“上下裡外”的也很多,僅以“上下裡外”為首字命名的分别就有41、52、29、6個。如陽泉有上馬坪(舊街鄉)、下章召(河底鎮)、裡龍光峪(河底鎮)、外沙坪(賽魚),平定有上老峪(岔口鄉)、下盤石(岩會鄉)、裡羊套(巨城鄉),盂縣有上蔔頭(西潘鄉)、下花溝(東木口鄉)、裡千口(莊裡鄉)、外獨頭(肖家彙鄉)等。
3.用“前後”來命名
陽泉方言地名冠以“前後”的分别有24、18個,如陽泉有前南溝(平坦鄉)、前窪(三郊鄉),平定有前黃安(潺泉鄉)、前石窯(東回鄉),盂縣有前元吉(牛村鎮)、前楊家坪(清城鄉)等。另外還有一些以“前後”相對出現的地名,如平定馬山鄉有前小川,還有後小川;盂縣清城鄉有前楊家坪,還有後楊家坪。
(三)用反映土壤水文特征的詞語命名地名
陽泉方言地名中用“紅土”命名的有15個,用表示土質的詞與“白”相連命名的有13個。如白泉岩(陽泉辛興鄉),白沙岩(平定馬山鄉)、白土圪梁(平定鎖簧鄉)、白灰(平定槐樹鋪鄉),白土坡(盂縣牛村鎮)等,“赤”字地名1個“赤土凹”,表示土質的詞與“黑”相連命名的有6個,如黑土岩(陽泉楊家莊鄉),黑沙窪(平定岔口鄉)、黑窯凹(平定娘子關鄉),黑掌(平定岔口鄉)、黑掌(平定娘子關鄉)、黑石窯(盂縣南社鄉)。
(四)用擁有的自然資源來命名地名
1.用植物名來命名地名
(1)用曾有或現有的樹木命名
陽泉方言用于命名地名的樹木名及村子數量如下:桃樹20,榆樹16,棗樹14,杏樹、楊樹各9,梨樹8,桑樹6,松樹、柏樹、槐樹各5,柳樹、椿樹、漆樹、檀樹各3,菜樹、蔡樹、圪(核)桃樹、石榴樹各2,橄榄樹、黑棗樹、黃蓮樹、桐花樹、黃樓樹各1,共計23種樹木,122個村子。
(2)用曾有或現有灌木等草本植物命名
陽泉方言用灌木及其他草本植物來命名的地名及村子數如下:麻11,蘭9,艾、葦、蒜各4,圪針、苌、香草各3,蒿、黑豆、葫蘆各2,荊稍、胡雷、梅、莪苋、黑毛、竹、蘆芽各1,綠豆、小豆、白菜、大麥、蔥各1,共計23種灌木類植物,59個村子。
2.用曾經出現或現有的動物命名
陽泉方言用來命名地名的動物有飛禽,有走獸;有巨形的,有微形的。具體情況如下:龍30,狼11,獅、老虎各5,雞4,熊、狐、綿羊、鳳、鳳凰、鴿子各2,豹、獐、雕、鷹、駱駝、鴨、鴉、蚍蜉、蠶各1,共計20種動物,76個村子。
3.用曾有或現有的礦物質命名
陽泉有着豐富的礦産資源,儲藏着大量的煤、鐵、鋁礬土等礦物質,地名用字也反映了這一現象。如:陽泉有礬窯(蔭營鎮),平定有鐵汞灘(黃統嶺鄉)、銅地溝(馬山鄉),盂縣有鐵皂裡(榆林坪鄉)、銅爐(西潘鄉)、烏玉(孫家莊鄉)等。
(五)用展現人文景觀的建築物來命名地名
人文景觀作為一個地方重要的标志,在人們心目中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因此一些陽泉方言地名就采用了人文景觀命名的辦法。在這些景觀中,因“廟”而形成地名30個,如陽泉有廟嶺(楊家莊鄉),平定有奶奶廟(城關鄉),娘娘廟(潺泉鄉),盂縣有山神廟(仙人鄉)、二郎廟(孫家莊鄉)等。因“寺”形成的地名10個,如陽泉有大樂寺(舊街鄉),平定有姑姑寺(城關鎮),盂縣有紅岩寺(東莊頭鄉)等。因“庵”形成的地名3個,即平定維社鄉的南庵、西庵和東庵。此外還有“觀音堂”“佛堂”“禅房”“聖堂”“神靈台”“羅漢堂”等地名,共計49個村子。
另外,在陽泉地區人們居住的房屋以“窯洞”為主,因此以“窯”字命名的地名也非常多,達49個,如:陽泉有大陽窯(舊街鄉)、礬窯(蔭營鎮)、新窯(舊街鄉),平定有闆石窯(巨城鄉)、老母窯(潺泉鄉)、三層窯(娘子關鄉),盂縣有樊老窯(東木口鄉)、黑石窯(南社鄉)、楊林窯(仙人鄉)。
“橋”是連接兩處的重要建築,可以使天塹變通途,因此人們對“橋”非常重視,一旦出現“橋”類建築便加以記錄,有時還用它來命名地名進行标記,如陽泉有橋上(蔭營鎮),平定有雙石橋(馬山鄉)、順橋(娘子關鄉),盂縣有橋上(肖家彙鄉)、橋溝(東莊頭鄉)等。
(六)用姓氏用字命名地名
陽泉方言地名中用到的姓氏約110個,其中使用頻率較高的有:王、張、高、趙、劉、郭、李、陳,它們出現的次數分别是35、24、17、15、14、14、9、9次。如陽泉有王家坡(楊家莊鄉)、王家峪(義井鄉)、王七嶺(辛興鄉),平定有王家溝(城關鄉)王家垴(黃統嶺鄉)、王家坪(古貝鄉),盂縣有王隻(北峪口鄉)、王家灣(南婁鄉)、王家灘(莊裡鄉)等。此外,在陽泉方言地名中還有一些不常見的姓氏,如“乜”“晉”“左”“皇”“蔺”“戚”等,如乜峪(平定娘子關鄉)、晉家圪姥(平定城關鄉),皇家莊(盂縣路家村鄉)、蔺家凹(盂縣南婁鄉)、戚家莊(盂縣西煙鎮)等。
(七)用表達意願的詞語命名地名
如陽泉有如意莊(賽魚街道辦)、長吉嶺(辛興鄉),平定有食足(岔口鄉)、富裕(黃統嶺)、金窩莊(娘子關鄉),盂縣有西吉(孫家莊)、和安(王村鄉)、太平莊(東梁鄉)等。
(八)依史實與傳說命名地名
1.依傳說而命名
如陽泉河底鎮的牽牛鎮,相傳古時某一年農曆七月二十五,有一白發老翁牽着一群牛路經此處,一群小孩追趕到這裡,忽然不見了老翁與牛。第二天,人們發現山上卧着一千頭牛,後人便修建牽牛廟進行祭祀,此山便得名牽牛山,此村便叫牽牛鎮。又如平定南坳鄉有洗馬堰,相傳是楚漢相争時韓信曾駐兵榆關和柏井,路途中在這個地方拴過馬,所以名為系馬堰,後演變為洗馬堰。還有盂縣孫家莊鄉的降香坪,最初名叫圪針坡。相傳元朝大德年間,有一官員去土塔玉帝廟降香,路經此地,聽到村名不夠典雅,就下令改為降香坪。
2.依史實而命名
如平定城關鄉的碾子溝,這個村雖是個小村,但石碾竟有七盤之多,碾是舊時人們重要的生活用具,因而受到特别重視,所以起名碾子溝。又如盂縣路家村鄉的營房溝,此村居于山溝,古時曾是屯兵紮營的地方,所以得名營房溝。
二、陽泉方言地名所蘊涵的豐富的文化信息
(一)衆多反映“山”“溝”“坡”等地貌特征的詞語,說明當地居民對所居地理環境有着清晰的認識
陽泉地處太行山西側,屬土石山區,全境山谷縱橫,崎岖不平,山地和丘陵占全區面積的90%以上。對于這種地貌,當地居民有着非常細膩的感知。他們不僅将自己的居處地用“山”“溝”“坡”等表示大類的地貌特征詞來稱呼和标志,還使用了近60種表示小類的地貌特征詞來命名他們的地名,這說明他們對自己生活的大自然的認識是非常清晰的。如:“山”泛指所有地形較高的地方,“嶺”指周邊陡峭而又相對孤立的山,“垴”指小山頭,“梁”指似橋般長條形的山,“岩”是山或高地的邊緣,“嘴”是形狀似嘴的山的延伸部分,“尖”是山的末端部分,“台”指高而較平的山地,“崗”指山脊部分等等,從這些冠以不同類别的地名,我們可以看出陽泉境内看似單一而又十分複雜的地形。另外,即使總體說來都是山的頂部,陽泉方言地名的命名也是不盡相同的,它會讓你從用字的不同中感覺到它的“微殊”,如盂縣王村鄉有“北連巅”,“巅”指山頂,但它不是很陡峭;平定東回鄉有“朱峰掌”,而“峰”則是高而陡的山頂。有山就有溝,對“溝”貌的描述陽泉方言也是很細膩的,如“溝”指山間的谷地,無論大小都可以“溝”相稱,所以,陽泉有大南溝(平坦鄉),馮家溝(義井辦)、小将溝(南山路)。平定有石盆溝(柏井鄉)、孫家溝(城關鄉)、瓦窯溝(城關鄉)、小溝(石門口鄉)。盂縣有洞溝(東木口鄉)、鬥溝(下曹鄉)、圪針林溝(仙人鄉)等300多個以“溝”命名的地名。“溝”字地名的數量之多,正反映了當地居民對陽泉地形狹窄,溝溝相連的自然環境的充分認識。“峪”,清劉書年《劉貴陽說經殘稿》解釋說:“兩山之間謂之峪,峪必有平地,數頃或數十頃不等。”這說明“峪”包含的平地往往較溝大,而陽泉地區山山相接,開闊之地較少,所以“峪”字地名遠沒有“溝”多,陽泉有神峪(義井鄉)、魏家峪(平坦鄉),平定有闆燈峪(古貝鄉)、長樹峪(潺泉鄉),盂縣有石坡峪(路家村鄉)、峙峪(西煙鎮)等102個。“川”是較“峪”更大的溝,所以“川”字地名較為稀少,僅14個,其中有些雖以“川”命名,但大概命名人自覺有些不配,便在前面冠以“小”字,算在了“川”之列,如平定有後小川(馬山鄉)、西川(東回鄉),盂縣有豹川(梁家寨鄉)、上松川(榆林坪鄉)等。這裡每種地名用字的使用,都包含着命名人的細心觀察和體味,反映了命名人對這塊土地的了解和熟悉。從這些小小的地名中,我們可以讀出這方土地的地貌特征,可以了解當地的自然生态環境,還可以感受到這裡的自然景觀。
(二)種類多樣的地形描繪詞語,表現出了當地居民豐富的聯想能力,反映了這裡的人民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山谷縱橫、崎岖不平的地貌,使陽泉呈現出多種多樣的地形。對于這一現象,當地居民用豐富多彩的詞語将它們進行了描繪。如有用人物、動物類詞語進行描繪的,如“貓”“蝦蟆”“魚”“駝”“豬頭”“馬”“鴨”“胳膊”等,有用器物進行描繪的,如“車廂”“瓦”“石榴”“鎖簧”“磨盤”“燈花”“笸籮”“茶臼”等,這既使人們對這裡的地形在形象的感知中很快得以記憶,同時還給地名增添了一份鮮活與生動。此外還有用形容詞直接描摹地形的,如“圪料”“圪柳”“圪尖”“圪遼”“圪撩”“圪坨”“爛”等,這則反映了當地居民對其形狀或性質的特别重視。這種用人物、動物、器物及形容詞來描述地形的命名方式,充分表現出了當地居民豐富的聯想能力,反映了人們對這些事物的熟悉和喜好,更體現了命名人對這片土地的熱愛之情。
(三)古老行政區劃名及地名通名的保留,反映了地名具有良好的繼承性這一特點
在陽泉方言地名中,有一些地名是古老的行政區劃名或地名通名用字,如上文所舉的“裡”“頭”“鋪”“驿”“寨”等,這表明了陽泉這塊土地的古老和文化的悠久,也反映了地名具有良好的傳承性這一特點。
(四)方位名詞的大量使用,是當地人重視方向的思想反映,也是當地人簡約高效思維習慣的體現
在陽泉方言2461個地名中,含有“東南西北”四個方位詞的近600個,占到了地名總數的15%左右,其中冠以“前後上下裡外”的128個,占地名總數的6.9%。這類用方位命名地名的數量是所有命名法中最多的一類。
方位是人們長期觀察和認識的一種結果,在人們生活中起着重要的辨别和判斷作用,用方位詞命名方言地名,正反映了人們注重方向、注重位置的思想。同時大量使用相互區别的南北、東西、上下、前後等詞來命名地名,既簡單明了,又省時省力,更反映了當地人簡約高效的思維習慣。
(五)多彩的方言地名,既是對多色土質的标記,也是人們對周圍地表環境認識的結果
陽泉地處黃土高原,厚厚的黃土養育了這裡的人們。在終日相守相伴的日子裡,人們認識和了解了這塊土地,并把認識的成果“凝固”在了地名中,使更多的人知道它,熟悉它,這樣便形成了多彩的地名。陽泉方言中有以“紅土”命名的地名,如“紅土凹、紅土垴、紅土圪、紅土坡、紅土坪、紅土凸、紅土窪、紅土岩”等等,以“黑土”命名的“黑土岩、黑沙窪、黑石窯”等,以“白土(沙)”命名的地名,如“白沙岩、白坡掌、白土圪梁、白土坡”等,以“赤”命名的地名,如“赤土凹”。它們是當地人對這些地表層最初的印象和認識,也是人們發現大自然中石灰石、雲母石、煤炭、沙石等的最初标記,更是這裡礦藏資源豐富的反應。
(六)用擁有的自然資源命名的地名,是當地豐富的自然資源的直接反映,也是這裡原始生态環境的真實寫照
陽泉方言地名中,有許多是這裡原來所擁有的自然資源的真實記錄,從“杏、桃、桐花、榆、柳槐、橄榄”等樹木名中,我們可依稀看到這裡茂密的叢林,看到挂滿枝頭的紅杏、粉桃、紫桐花,看到綠綠的榆錢、青青的柳條,似乎可聞到槐花與橄榄的香味。從“蘭、香草、蒿、蒜、艾、葦”等灌木名中,我們還似乎可看到這裡滿山的鮮花與香草,遍野的綠地與莊稼。從“龍、狼、獅、老虎”與“鳳凰、鷹、雕、鴨”等地名中,我們可以想象出那個天然的動物園是多麼美好。那些令我們産生美好想象的事物,正是過去這塊土地曾經擁有的自然資源的直接反映;那個令我們神往的地方,正是這塊土地當時所具有的生态環境。
(七)用姓氏命名地名,透露出人們重視血緣關系、強調宗族觀念的思想
我國古代屬于宗法制的農業型社會,人們對血緣關系極為重視,有着極強的宗族觀念,因而人們往往是同姓同宗之人聚居在一起,然後以其姓氏來命名自己居處的地方,這樣便出現了以姓氏命名村落的現象。後來這一命名方式長久流傳下來,成了人們不忘祖宗、不忘血脈的重要方式。陽泉方言地名中的姓氏有100多個,正是人們維系宗族思想的反映。
另外,在陽泉方言地名中還有一些少見的姓氏,如:乜峪(平定娘子關鄉)、晉家圪姥(平定城關鄉)、皇家莊(盂縣路家村鄉)中的“乜、晉、皇”,盡管當時的村子的确是由這三姓的人首先入住,但多少年過去了,村子的情況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人們還依舊用這三姓來稱呼自己的村子,這反映出地名極強的傳承性的特點,更反襯出了人們潛意識中尊重和重視宗族的觀念。
(八)用“廟”“寺”“神”“佛”等帶有宗教或神秘色彩的名字命名地名,反映了早期的人們崇尚神秘、敬畏神靈的心理
“廟”原是舊時供祀先祖神位的房舍,後來随着各種宗教的産生和傳入,逐漸演變為用來供祀神、佛和聖人的房舍,并漸漸浸染上了宗教或神秘的色彩。人們認為“神”“佛”“聖”可以保人平安,可以賜福降祥,于是出現了村村有廟宇、處處有神仙的現象。在陽泉方言地名中,盡管以“廟”命名的隻有30個,“寺”字地名10個,但它還是反映了人們對神靈的相信,對神靈的敬畏,顯示出早期人們崇尚神秘文化的一種心理。
(九)衆多“窯”字地名,既是當地居民房屋建築形式的寫照,也反映了當時居民因勢利便的聰明智慧
陽泉處于黃土高原,太行山區,具有冬冷夏熱的氣候特點,早期的陽泉居民便選擇了既能利用豐富的天然資源黃土,又能驅熱避寒的建築樣式——窯洞,衆多的“窯”字地名,如大窯圪洞、窯峪、前石窯、陸家窯、大陽窯、南窯莊等正是當地居民房屋建築形式的記錄和寫照,同時它也反映了當地居民因勢利便、揚長避短的聰明智慧。
(十)依史實或傳說命名地名,反映了當地人善于用各種方式傳承文明的優良品質
在陽泉方言地名中,有很多地名後面都隐藏着一段曆史故事或美麗傳說,如平定馬山鄉的龍抓樹岩,村民說此地有一棵大樹以前曾被雷擊中,雷擊中人或物在當地叫龍抓,所以該村名為龍抓樹岩。這種用曾經發生過而且影響較大的事情來命名村子,實際是前人在把雨天雷可傷樹、不能随便觸及的道理或經驗傳承給後人,以警示後人的。又如盂縣南婁鄉的大賢村,相傳當年光武帝劉秀曾帶領人馬路經這裡,來到之時,人困馬乏,十分難挨,當地村民見此情景便熱情地把他們迎入村中,并盛情款待了劉秀一行人馬,劉秀十分高興,誇贊當地居民待人賢惠,所以村子得名大賢,俗呼待賢。這種以曆史傳說來命名村子,其用意是在勉勵人們多行善事,告訴後人善有善報的道理。總之,無論是依曆史事件還是據傳說命名地名,都反映了當地人善于用各種方式傳承文明的優良品質。
(十一)用表達意願的詞語命名,反映了人們向往幸福、企盼安甯、渴望富裕的美好心願
古時候,由于社會動蕩不安,戰亂頻仍,人們生活在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狀況下,于是便将希望生活幸福、國安民康的美好心願寄寓在了村名中,因此一批因意願而命名的地名便應運而生,如食足(平定岔口鄉),意為豐衣足食;和安(盂縣王村),意為和平安甯;長吉嶺(陽泉辛興),意為永遠吉祥;金窩莊(平定娘子關鄉),意為富足有餘等等,這些都是人們向往幸福、企盼安甯、渴望富裕的美好心願的反映。
來源:《晉中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
作者:曹瑞芳
選稿:耿曈
編輯:徐亭
校對:劉優華
責任編輯:劉家瑤
往期鍊接
廣東政區地名文化景觀研究
嶺南地名文化的特色與地名管理
我國古代體育地名文化研究
NBA球隊隊名與美國地名文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