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鋤禾日當午作者李紳簡曆

鋤禾日當午作者李紳簡曆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7 03:21:49

小時候,飯桌上爸媽總是教導我們:這些米飯都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要體諒和尊重農民伯伯的辛勤勞作,把碗裡的米飯都吃掉。到長大點了,開始上學了,語文老師教我們背一首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首詩通俗易懂,用最簡潔的話語說出了最直白的道理。這四句詩,伴随了我們一生,時刻提醒我們要節約糧食。

那寫出《憫農》的詩人李紳,是否像我們想象的那樣,生活節儉,體恤百姓,品德高尚呢?

鋤禾日當午作者李紳簡曆(作者李紳的另一面)1

李紳

生活奢靡的李紳

說到李紳這個人,才華還是有的。

他在27歲中進士後,就開始了沉浮的官宦生涯,晚唐時期著名的“牛李黨之争”幾乎伴随了他一生。最後還在公元840年入京京拜相。能進入到權利最中心的人,能位極人臣的人,絕對不隻有才華那麼簡單。

但當了官的李紳,再無憫農之心,生活開始變得奢豪起來。他變得貪圖享受,時常花天酒地,一頓飯往往能吃出天價。史書記載,他一餐飯可以耗費幾百貫錢。

要知道,唐朝普遍一貫錢等于一千文錢,可以大約買250鬥米,相當于現在780公斤重。所以,一頓飯花費幾百貫錢,可以養活多少尋常百姓,這奢侈程度可想而知。

另外有野史記載李紳特别愛吃雞舌。相傳他每餐都要吃一盤雞舌,要活宰三百多隻雞。一頓飯後院子裡宰殺的雞堆積如山,可以看得出他有多浪費。不過由于這段曆史并沒有出現在正史中,不能考究其真實性。隻能說任何事情都不可能空穴來風,這件事有誇大的成分,卻很有可能真有此事。

當時另一位著名詩人劉禹錫是李紳的好友,有幸受李紳邀請去參加他主持的宴會,被宴會的豪華排場所震撼,當即寫下了《贈李司空妓》,描寫了當時的奢華情景以及歌伎的美麗。

正常人看到可能稍有羞愧之心,但李紳不一般,他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很高興地就把這名歌伎送給了劉禹錫。當時李紳做的是“司空”一職,所以劉禹錫也稱呼李紳為李司空。而“司空見慣”就出自這首詩。

李紳對這些豪華的宴會司空見慣了,他的生活能不奢靡嗎?

鋤禾日當午作者李紳簡曆(作者李紳的另一面)2

鋤禾日當午

愛耍大牌的李紳

李紳這人生活奢侈,鋪張浪費就算了,他還有一“牛”脾氣,愛耍大牌。

在古代,有些官員也很看重同級之間的先後順序,一定要個高低之分,李紳就屬于這類型的官員。有次一個崔姓巡官與李紳有同科進士的情誼,準備特意拜訪李紳,在旅館剛安頓好,其仆人與一個市民發生了口角鬥争。

李紳在得知這仆人是崔巡官的人後,認為崔巡官來到這裡沒有事先拜訪他,懷恨在心,直接将仆人和市民都處以極刑,并把崔巡官抓來質問:為什麼不來見他?崔巡官吓得面如死灰,趕緊磕頭謝罪,但李紳還是不依不饒,把他打了20杖才罷休。

另外,有史料記載,李紳在中進士前,曾與族叔李元将是好友。一開始,李元将的環境比李紳要好,他特别喜歡李紳,經常收留李紳在他家中吃飯,而李紳每次見李元将都稱其為“叔叔”。

但在李紳當官後,李元将想要巴結他,李紳卻已然忘了往日的情誼,對自己的族叔極為倨傲。李元将不得已自己降低輩分,稱自己為李紳的“弟”、“侄”,李紳還不理會,等到李元将稱自己為“孫子”時,李紳才勉強滿意。

古代人最看重輩分的先後順序,對于李紳而言,這些一文不值,隻要權力大過天,他就可以為所欲為,目中無人。

在家族中,他目空一切,認為自己才是金字塔頂端的人;在官場上,他沒有一點謙遜敬畏之心。對權力的過分追求和依賴,在他的人生道路上悄然埋下了禍根。

鋤禾日當午作者李紳簡曆(作者李紳的另一面)3

李紳

人品敗壞的李紳

誰能想到,這位寫出《憫農》的詩人,在當官之後,沒有了體恤民情的悲憫之心,沒有把心思放在為國為民上,卻在官場之上為了自己的私利,在“牛李黨之争”中攪得有聲有色。不為國為民就算了,還因為私心制造冤假錯案。

李紳在仕途中最大的污點恐怕就是著名的“吳湘案”了。在李紳晚年時,有人向他告發揚州江都縣尉吳湘的罪行,說吳湘貪污行賄,還搶民女。

由于吳湘與“李黨”中的領袖人物李德裕有世家之仇,而李紳又是“李黨”的中堅人物。看到這案子不禁竊喜:好你個吳湘,今天是你自己撞到我這槍口上來的,休怪我無情!

于是在證據不充足的情況下,李紳查都不查,已經在幫吳湘羅列好各項罪名,并判處吳湘以死刑,上報朝廷。

朝廷看到李紳的案宗後,發現破綻很多,漏洞百出,認為必有冤情。經各方查證,發現吳湘貪污的金額并不大,搶民女一事也不能成立,吳湘有罪,但罪不至死。

李紳可不管這些,沒有等到朝廷的批複後再定論,他私自對吳湘處以死刑。這個案子直到李紳去世後,“李黨”的氣焰銳減,勢力大不如前,才再次被翻出來。

鋤禾日當午作者李紳簡曆(作者李紳的另一面)4

劉李黨争

經徹查發現是一起冤案,于是給予平反。但吳湘以死多年,人死而不能複生,這又有什麼用呢?在這個案子中李紳要負極大的責任,被判為污吏。

在李紳管轄地方時,曾經發生了嚴重的蝗災,莊稼都遭受到了極大的破壞,老百姓苦不堪言。正常官員都想着怎麼去治退蝗蟲,怎麼安撫民心。

李紳卻為了保住自己的政績向朝廷刻意隐瞞事實,謊報此處根本沒有蝗災,老百姓都安居樂業,風調雨順。事實卻是他把管轄區内的災民全趕走了,還認為災民的命賤如秕糠,不值錢,不用在意。

對于李紳的所作所為,皇帝“削紳三官,子孫不得仕”,其後世子孫永不得為官。沒想到李紳生前禍害活人就算了,死後還要禍害自己的子孫後代。有這麼一個先輩的存在,也是這家族的一大污點,後世子孫都羞于提及。

鋤禾日當午作者李紳簡曆(作者李紳的另一面)5

災民

李紳早年的生活還是很坎坷的,他世家幾代為官,本是有一個很優厚的環境。但在六歲時他的父親就去世了,留下了孤兒寡母。

李紳的母親含辛茹苦将他撫養成人,實屬不易。初入官場,李紳也飽受坎坷挫折,并沒有我們想象中的一帆風順。此時的他,胸有社稷,心念黎庶,再加上他的才華橫溢,才能寫出流傳千古的《憫農》,更是被稱為“憫農詩人”。

然而,與“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範仲淹截然相反,飛黃騰達的李紳早已經忘了本,生活奢靡,為了自己的利益攀附權貴,禍害無辜。當官後的他政績沒多少,在朋黨之争中卻掀起了不少波瀾。

鋤禾日當午作者李紳簡曆(作者李紳的另一面)6

範仲淹

并且由于他的生活豪奢、為官酷暴、濫用職權,受到了“削紳三官,子孫不得仕”的嚴重懲罰。誰能想到他還是個“憫農詩人”?

李紳一生活了七十多年,卻要背負幾千年甚至幾萬年的臭名。所以人啊,一定要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這樣的人其實數不勝數,能做到一心為國為民,受到老百姓愛戴,受到人們歌功頌德,受後世人所敬仰的人不多。

人不一定都德才兼備,曆史總是在提醒我們,不能隻看事物的一面,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去看待問題。這樣才能保持清醒的頭腦,才能得到客觀公正的評價。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