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快手怎麼崛起

快手怎麼崛起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27 21:01:01

快手怎麼崛起?直播服務持續萎靡,電商業務大而不強,廣告業務高增長或難持續,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快手怎麼崛起?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快手怎麼崛起(快手遭遇成長瓶頸)1

快手怎麼崛起

直播服務持續萎靡,電商業務大而不強,廣告業務高增長或難持續。

2021年前三季度,快手-W(1024.HK)實現營業收入566.51億元,同比增長39.30%;實現經調整虧損淨額為145.11億元,同比增長100.30%。從數據角度來看,快手的财務數據并不樂觀。

就在快手發布業績公告後,多家研究機構紛紛下調其目标價格,華興證券(香港)将其目标價由184元調至165元,廣發證券将其目标價由210元調至122.14元,東方證券将其目标價由139.04元調至108.70元。

不過,快手的經營數據出現了些許好轉。2021年第三季度,快手應用的平均日活躍用戶及平均月活躍用戶分別為3.20億人、5.73億人,同比增速由2021年第二季度的11.90%與6.70%加速提升至17.90%與19.50%。

另外,快手應用的日活躍用戶日均使用時長也保持穩定的增長,2020年第四季度至2021年第三季度分别為88.90分鐘、99.30分鐘、106.90分鐘、119.10分鐘。

作為一家互聯網公司,活躍用戶數量與日均使用時長雙增長意味着其具有極強的“變現”潛力與“成長性”,但前提是這種增長具有可持續性,或者說在一定時間内保持穩定增長。不幸的是,快手的“成長性”存在些許問題。

用戶增長放緩

2020年第三季度末,快手應用平均月活躍用戶為4.83億人,而2020年第四季度至2021年第三季度單季的平均月活躍用戶分别為4.76億人、5.20億人、5.06億人、5.73億人。

活躍用戶的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快手在内容擴展方面持續發力,2021年第一季度,快手推出26天不間斷的官方直播系列,成功吸引超過15億人次觀看;同時,快手還成為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的官方直播及短視頻平台,相較直播推出前,4月底的體育垂直類直播觀看人數增長超過200%;第二季度,快手推出藍海計劃,截至2021年6月30日,合作的公會數量同比增長近400%;第三季度,快手作為2020年東京夏季奧運會的中國短視頻及視頻點播合作夥伴,截至2021年8月,快手應用上奧運相關的内容視頻總播放量達到730億次,應用内總互動人次達到60億。

對于内容端的擴充,除了在平均月活躍用戶數量方面有所體現之外,也同樣反映在應用程序的下載量方面。據第三方APP監控平台七麥數據,2021年前三季度,快手應用在IOS-iPhone端下載量出現了三次十分明顯的峰值,分别為2月13日、5月15日、8月28日,與内容的擴展時間點大體一緻,總下載量為2666.99萬次,而2020年同期為2556.12萬次。

作為快手應用最大的競争對手,2020年前三季度,抖音應用在IOS-iPhone端的下載量為3901.51萬次,2021年前三季度增至5309.29萬次。

通過對比可以發現,2021年前三季度,快手在内容端持續發力,僅為其在IOS-iPhone端帶來100餘萬的增量,其下載量與抖音的差距正在擴大,如此程度的投入産出比顯然不能令人滿意。

從費用層面來看,為了獲取用戶的增長,快手付出了“巨大”代價。

2019-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快手銷售費用分别為98.65億元、266.15億元、339.46億元,同比分别增長131.46%、169.79%、71.16%,而營業總收入增速僅分别為92.70%、50.24%、39.27%。

2021年尚未結束,快手的銷售費用就已經遠超任何一個完整會計年度,如果未來快手縮減銷售費用,其月活躍用戶是否能夠保持增長就值得商榷了。

直播業務萎靡

除了用戶增長放緩,快手三大核心業務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問題。

2018-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快手直播服務業務收入分别為186.15億元,314.42億元、332.09億元、221.68億元,占比分别為91.70%、80.37%、56.50%、39.19%,同比分别增長134.18%、68.91%、5.62%、-12.41%。

從數據角度來看,2020年,快手直播服務業務就已經出現了收入增速放緩的問題,而2021年更是同比下降。從分季度的角度更為直觀,2020年第四季度至2021年第三季度,快手直播服務單季度收入分别為78.99億元、72.50億元、71.93億元、77.24億元。

結合上文數據可以看出,2021年,即便快手在内容端不遺餘力的擴展,其直播服務業務收入也未恢複至2020年年末的水平。

不僅如此,收入增速下滑也是整個直播行業所面臨的問題。2019-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作為遊戲直播行業的頭部企業,虎牙直播(HUYA.N)現場直播業務收入增速分别為79.53%、29.28%、1.02%,鬥魚直播(DOYU.O)現場直播業務收入增速分别為110.26%、33.77%、-6.75%。

更為嚴峻的是,2021年,快手應用的付費用戶數量也在持續走低。2019-2020年,快手直播年平均月付費用戶數量分别為4890萬人、5760萬人,每月直播付費用戶平均收入分别為53.60元、48元;而2020年第四季度至2021年第三季度,快手直播單季度平均月付費用戶數量分别為5080萬、5240萬、4450萬、4610萬;月直播付費用戶平均收入分别為52.80元、46.10元、53.90元、55.90元。

稍加分析可以看出,從2020年第四季度開始,快手直播平均月付費用戶數量就開始步入下行通道,2021年第一季度該數據有所反彈,但依然無法改變下行的趨勢。

另外,雖然月直播付費用戶平均收入逆市增長,但從直播服務業務收入的角度來看,依然無法對沖掉付費用戶數量下降對公司業績的影響。

電商大而不強

相比直播業務的萎靡,以電商為主的其他服務業務保持了穩定增長。2019-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快手其他服務業務收入分别為2.60億元、37.12億元、50.54億元,同比分别增長1170.84%、1330.59%、149.60%。同期,拼多多收入增速分别為129.74%、97.37%、102.52%,京東集團-SW分别為24.86%、29.28%、29.57%。

雖然快手的電商業務剛剛起步,且收入規模顯著低于傳統電商企業,但其收入增速卻着實迅猛,似乎極具成長潛力;不過需要警惕的是,快手的電商業務明顯“大而不強”。

2020年,快手電商業務交易總額3811.68億元,收入金額為37.12億元,其貨币化率分别為0.97%。而2021年第一季度至第三季度,快手電商業務單季度交易總額分别為1185.59億元、1453.98億元、1757.87億元,收入金額分别約為12.11億元、19.83億元、18.60億元,其貨币化率分别為1.02%、1.36%、1.06%。通過觀察可以看出,2021年第二季度,快手電商業務貨币化率一度增至1.36%,但僅維持了一個季度就回落至1%的水平。

而據光大證券研報數據,2018-2020年,拼多多貨币化率分别為3.70%、3%、3.20%,京東集團-SW分别為3.60%、3.40%、3.60%,阿裡巴巴-SW(9988.HK)分别為4.40%、5.60%、6.60%。

很明顯,盡管快手電商業務的交易總額不斷走高,但其貨币化率卻長期徘徊在低位,且明顯低于傳統電商企業。

快手電商業務主要包括兩種模式,快手小店與第三方電商平台模式。具體而言,快手小店是指快手提供類似于傳統電商的産品和服務,第三方電商平台模式則是指用戶可以在直播、短視頻或用戶資料頁面中點擊主播及短視頻創作者提供的鍊接,訪問第三方電商平台的産品和服務。

2021年第一季度至第三季度,快手小店模式下的電商交易額占電商交易總額的比重分别為85%、90.70%、90%,而上年同期僅分别為53%、66.40%、71.40%。

快手小店作為快手電商業務的閉環模式,對電商交易總額的貢獻率持續提升,意味着快手電商業務越來越趨向于傳統電商,從這個角度來看,更加反襯了快手電商業務貨币化率的低下。

廣告業務崛起?

從收入結構角度來看,近年來,快手的線上營銷服務業務收入增長最為迅猛,該業務主要包括廣告服務及快手粉條。廣告服務是指憑借平台大量且多元化内容及人工智能技術,将廣告準确推送給目标人群;快手粉條則是指客戶支付相應的費用,快手應用在指定的時間内向目标客戶推廣其短視頻或者直播。

2019-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快手線上營銷服務業務收入分别為74.19億元、218.55億元、294.29億元,同比分别增長345.53%、194.60%、120.55%,占當期營業總收入的比重分别為18.96%、37.18%、51.95%。

從數據角度來看,線上營銷業務不僅保持了不錯的增速,且2021年的收入規模超過直播服務業務,成為快手的第一大業務。

不過,騰訊控股(0700.HK)網絡廣告業務同期的收入增速分别為17.73%、20.32%、16.54%,愛奇藝(IQ.O)分别為-11.34%、-17.51%、19.82%。很明顯,互聯網頭部企業的廣告業務已出現增速放緩的情況,那麼快手線上營銷業務的高速增長又能維持多久呢?

針對上述問題,《證券市場周刊》記者已向上市公司發出采訪函,截至發稿公司未進行回複。

本文源自證券市場周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