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是一種非常頑固的皮膚疾患,發作起來瘙癢難忍,其痛苦程度可能也隻有身患此病的人才能切身感受到,目前常規的西醫治療無外乎開瑞坦、西替利嗪之類,但效果有限,部分患者甚至完全無效,這是問題。
很長時間以來我都沒認真去思考過這個病,畢竟平時接觸的少,真正迫使我去探尋這個病的最初動力還是源于自己的愛人身患這個病以後,每次發作起來她都異常難受,人也因為瘙癢也變得特别的煩躁。經曆過一次發作以後我想我一定得把這個病看好,一方面為她減輕痛苦,另一方面也算為自己吧。期間我用過消風散、也試過祝堪予老先生的過敏煎,但效果似乎不怎麼令人滿意。究竟問題出在什麼地方?效果不好肯定是我還沒有抓住問題的關鍵,單憑一個個經驗方去治療隻能是看運氣了,如果方藥對症或可取一時之效,但這種療效是不可靠的,也是不能重複的,說到底,還是不會看這個病。
西醫講荨麻疹是I型超敏反應,源于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以及通透性增加而導緻的局限性皮膚水腫。那麼中醫如何認識呢?我覺得要抓住問題的關鍵還是得從慢性荨麻疹的發病狀态入手進行辨證分析,這是中醫治病的法寶,離開了它,一切都是臆斷妄想,不是那麼可靠。
“癢” 這是荨麻疹最顯著的特點。中醫認為,癢的發生必然與風邪有關,所謂“風勝則癢”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那麼這種風邪是怎麼來的呢?它可以是内生之風,也可以是外感之風邪。
“風團” 風團的形成西醫認為是血管通透性增加,組織間液外滲導緻的皮膚水腫,中醫則認為是一種痰濕之邪聚集而成。具體辨證時還要根據風團的顔色區分寒與熱,如果風團發白不紅,多為寒濕之邪;相反,如果風團及其周圍皮膚泛紅,則多提示血分郁熱,這兩種情況的治療是完全不同的,前者以溫散為主,後者則要涼血。
“部位不定” 風團的發生位置并不固定于某處,任何地方都可能發生,在中醫看來,這也是風邪緻病的表現,符合風邪為患具有善行而數變的特點,因為善行,所以部位不定,可以是胸背部,也可見于四肢。因為容易變化,所以風團大小不一,形狀不定。
基于上述這些認識,我在治療荨麻疹時常常将其分為兩類:一類為風寒型,這種相對來講比較少,治療上以辛溫散寒,疏風止癢為主,我常以麻黃桂枝各半湯進行治療;另一類為血熱生風型,這類型的臨床上最常見,治療上以涼血熄風,祛濕止癢,我常以四妙散、犀角地黃湯、二陳湯合方進行治療。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無論是風寒型,還是血熱生風型,對于祛風止癢藥的使用,我盡量避免使用一些動物來源的藥物,如蟬衣、蛇蛻、水牛角等,防止因為異種蛋白觸發免疫反應而造成病情加重。
藥物治療的同時,荨麻疹患者日常生活中也要十分注意,避免食用一些海鮮、魚、蝦等發物,蔥、姜、蒜、辛香佐料也要注意,謹慎使用藥物,同時避免感染的發生。
本文為周揚醫生原創,轉載請注明,謝謝合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