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标題所言,今天這篇文章的主題很簡單,就是幫大家搜羅下編輯部小夥伴們手頭上正在使用什麼擴展塢,以及他們對自己這台擴展塢的一些使用反饋。
至于做這選題的原因麼,還不是因為現在的電腦廠商真是越來越 “ 摳 ” 了,接口都舍不得給全,特别是輕薄本,往往隻給一兩個全功能 USB-C 口就完事。
有一說一,雖然全功能 USB-C 好用是好用,除了支持充電,它還支持數據傳輸和視頻輸出,看起來也更高端,但是距離它一統江湖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你看現在像鼠标、移動硬盤、鍵盤等很多外接設備目前使用的還都是 USB-A 口,不給電腦提前準備一個擴展塢遇到需要外接的時候難免會尴尬。
而如果你去搜,會發現市面上在售的拓展塢數不勝數,各種形态各種接口各種功能都有,價格也是從幾十、幾百再到上千不等,選擇起來還是有難度的。
俗話說得好,值不值,好不好用,隻有親自用過才知道。
所以如果你正在考慮給自己電腦買個擴展塢,那麼我相信這篇文章絕對會對你有所幫助,接下來廢話不多說,讓我們直接上擴展塢!
我們編輯部二狗正在使用的 DockCase 擴展塢應該是全公司最智能的擴展塢,因為它自帶一個彩色屏幕,能夠智能實時顯示外設狀态:
比如在充電的時候,它可以顯示當前的充電功率以及當前擴展塢的溫度:
而在有 U 盤或者硬盤插入的時候呢,它又會顯示這個 U 盤和硬盤是 USB 3.0 還是 2.0,支持多大的傳輸速率:
另外一旦有外接顯示器接入,它還會檢測出該顯示器的尺寸、分辨率以及刷新率等信息,而且它還是少有的能支持 4K 60Hz 視頻輸出的擴展塢:
甚至,你還能切換它的開機顯示動畫,講真,作為一名理工男我覺得這個擴展塢太酷了!很符合我對科技的想象好吧。
當然它的價格也不便宜。
二狗手上的這款擴展塢,一共擁有七個擴展插口,同時自帶的雙 C 口連接線還支持拔下來換成 C-A 口,售價四百左右,比常規擴展塢貴了差不多兩倍:
這麼貴的擴展塢缺點也不是沒有,除了用料有點足導緻擴展塢稍微有點厚重之外,
它的玻璃面闆比較容易刮花,這點強迫症看了可能會比較難受。
另外根據二狗反饋,這個擴展塢還存在一個 BUG,那就是傳數據過程中,如果你把充電線從上面拔下來,傳輸就會被打斷,就看你能不能接受這兩點了。
接下來要介紹的倍思擴展塢是我們會議室專用擴展塢。
這個擴展塢的顔值可以說剛好長在了我的審美上,正面采用了鏡面設計,材質應該就是塑料,邊框是鋁合金,而底部同樣也是塑料,所以重量非常輕:
它的接口分配也比較合理。
HDMI 接口位于擴展塢的底部,視頻線插上去之後跟頂部那根線剛好處于同個軸,左側有個 C 口可以充電,另一側則是三個 A 口和一大一小兩個卡槽:
不用擴展塢的時候,你甚至還能把轉接頭的線插到 C 口上方便收納。
隻不過不知道是不是為了追求輕薄的緣故,這個擴展塢最高支持 60W 的 PD 充電,HDMI 最高也隻能輸出 4K 30Hz。
這樣的 HDMI 口怎麼說呢,有那麼點雞肋,出門在外應急可以,回家你用這個擴展塢接上 4K 60Hz 的顯示器總會讓人覺得差了點意思。
當然如果你的顯示器不是 4K 就當我沒說~
另外使用過程中我發現如果擴展塢上有兩個接口同時在傳數據,其中一個接口速度就會受限,就算等另一個接口傳完,它的速度也不會恢複到原先水平。
之所以出現這種原因,我猜要麼是擴展塢主控邏輯沒設置好,要麼就是它本來就隻有這點帶寬,總之如果有差友也看上了這款擴展塢,這點需要注意下。
接下來我們後期蘿蔔使用的擴展塢同樣很有代表性。
倒不是說它的接口更全,而是這個擴展塢的設計,就很大衆,磨砂全鋁合金外殼,再加上深空灰配色,市面上不少擴展塢幾乎都是這樣的設計:
這個擴展塢比前面介紹的擴展塢多了個千兆網口,可以直接插網線上網,隻不過根據蘿蔔的說法,它就沒用過幾次這個網線口,平時都是連的 WiFi。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擴展塢 C 口所支持的 PD 快充同樣最高可達 100W,隻不過它的 HDMI 口依舊最高隻支持到 4K 30Hz。
從這裡各位也能體會得出來,4K 60Hz 對擴展塢來說真的可以說是稀缺屬性,擴展塢有限的帶寬決定了魚和熊掌不是那麼好兼得的,想兼得就得加錢。
比如下面這款擴展塢就支持輸出 8K 60Hz 視頻信号,然而它賣三百多。。。
那有沒有價格便宜的擴展塢呢?答案當然是有的。
就拿我自己使用了兩年的擴展塢來說,它是我花三十幾塊錢買的,BYEASY 這牌子之前根本沒聽說過,妥妥的小廠,如今那家店甚至都已經倒閉。。。
不過你别說,我使用這個擴展塢到現在基本沒出過問題,雖然它既沒有 HDMI 口也沒有千兆網口,但由于我平時基本沒這需求,所以也沒啥影響。
當然小問題也不是沒有。
我發現插滿三個 USB-A 口後,電腦有概率會遇到識别不到其中一個 USB-A 口,可能還是因為它的主控太辣雞的緣故,如果你隻用其中兩個口就沒問題。
還有就是它的做工,我實在不敢恭維,買回來沒多久就脫肛哦不脫膠,隻能說這價格也不能要求啥自行車了。
下面米羅買的 HyperDrive 擴展塢也蠻有意思的。
他的這個擴展塢,并沒有帶根線,而是直接在一側給了兩個 Type-C 插頭,使用的時候可以直接插在 MacBook Pro 上,當然某些 Windows 筆記本也适配。
之所以這個擴展塢會占用了兩個接口,是因為它搭載的兩個 C 口都是雷電 3 接口,傳輸速度高達 40Gbps,支持雙 4K 60Hz 或者單 5K 60Hz 視頻輸出。
不過我尋思着 MacBook 自帶的 C 口本身就是雷電口,它這相當于占用兩個雷電口,再還你兩個雷電口,另外附帶兩個 USB-A、一個 HDMI 和一個網口。
要是筆記本自帶的兩個口都是雷電 4,那就有點得不償失,關鍵是搭載雷電口的擴展塢,它的價格一點都不便宜,這個擴展塢賣四百多你敢信?
實際上,在搜羅過程中我發現有些同事并沒有買擴展塢,它們僅僅隻是買了一兩個類似這樣的轉接頭,用的時候隻要插上就行,一個隻要幾塊錢。
如果你的電腦 C 口夠多,也不妨是個不錯的解決方案。
OK 前面說了這麼多,接下來就由我來給大家簡單總結下吧。
其實在買擴展塢之前,我的想法是接口越全越好,事實證明有些接口你根本就用不到,所以如無必要,大家按需購買就行,沒必要追求接口又多又全。
另外如果你有同時多個接口都需要使用的需求,那最好選擇那些每個模塊都有獨立芯片承載的擴展塢,這樣即使面對大負載,擴展塢也依舊能保持穩定。
最後在詢問過程中我發現幾乎每個人都向我反饋自己手上這台擴展塢發熱比較嚴重,看來這是所有擴展塢的通病,隻要不影響使用,問題不大。
要是你實在比較介意,其實也可以考慮下自帶風扇的擴展塢,這種擴展塢的散熱效果應該會更好些。
如果你覺得這種形式的選題不錯,那麼我也會考慮後續再出幾期類似的内容,比如同事們正在使用什麼機械鍵盤、鼠标或者顯示器,感謝大家的觀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