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圍爐夜話怎樣度過人生的低潮期

圍爐夜話怎樣度過人生的低潮期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3 17:40:38

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因而有人就以此為借口,隻要對自己有利的就去做,無利的就回避,也不管自己所做所為是否正确,隻要對自己有利就行了。

記得在江歌遇害一周年時,有個擁有幾十萬粉絲的網絡大咖為劉xin辯護,用的就是“趨利避害”這個詞,認為劉很無辜,不應該遇到人們的譴責,她隻是趨利避害而已。

這位網絡大咖講這樣的話的時候,也不想想自己的話多麼荒謬。如果江歌也趨利避害,她會管劉的破事?她會遇害嗎?說不定遇害的就是劉本人了。

如果全社會的人都趨利避害,自私自利,不顧他的死活,甚至不惜傷害他人,社會将會是他人是地獄,是一個充滿危險的社會,是一個動蕩不安的社會,是一個很難生存的社會。

之所以沒有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社會的意識形态在發揮作用。一個社會都有自己的主流價值觀,有社會倡導的正能量和主旋律,引導人們正确判斷是非,知道什麼該做、能做,什麼不該做、不能做。

清人王永彬說:“大丈夫處事,論是非,不論禍福。”意思是,有志氣的人在處理事情的時候,隻問所做的事是對還是錯,并不問這樣做會給自己帶來的究竟是福是禍。

這段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判斷一件事能不能做,首先想到的不是趨利避害,而是“是”和“非”,要明辨是非,“是者是之,非者非之”,這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美德。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圍爐夜話怎樣度過人生的低潮期(做事豈能隻論福禍)1

孟子說,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義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得到,就隻好犧牲生命而選取道義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因此有災禍我也不躲避。

成語“舍生取義”就來自孟子的這個段話,為了正義可以犧牲生命,這也成為中國有志之士的人生選擇。古往今來,許多仁人志士為追求和堅持真理,義無反顧,把自身的禍福安危置之度外,甚至獻出寶貴的生命,他們才是所謂的真正大丈夫。

圍爐夜話怎樣度過人生的低潮期(做事豈能隻論福禍)2

南宋民族英雄文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面對元朝統治者的軟硬兼施,他甯死不投降元朝,表現出他的民族氣節和舍身取義的生死觀。

林則徐:“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為了國家的利益,怎麼能因為有福祉就追求,有禍患就避開呢?好就是說即使犧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願。林則徐在國家受到西方列強傳略時,站了出來,虎門銷煙,長了中國人志氣,滅了侵略者的威風,遭到了革職流放新疆的噩運也從不後悔。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這是“戊戌六君子”之一譚嗣同就義前題在獄中壁上的絕命詩,抒發他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雄心壯志。

革命先烈夏明翰:“砍頭不要緊,隻要主義真。”他為了堅持真理,追求共産主義的理想,面對敵人的種種酷刑和勸降,他終視死如歸,決不屈服,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圍爐夜話怎樣度過人生的低潮期(做事豈能隻論福禍)3

如果做事隻根據對自己的利害來決定取舍,就會隻能做對自己有利的事,而不管是否損害國家、他人利益的事,很可能就做出現損人利己的事來。

做事是有是非标準的,而有的人看了王永彬的這段話後,這樣評說:“立場不同,對錯也就不那麼好分辨。很多事都分不出個對錯,隻能擇優,所以才會有博弈論。”還有的人說:“不能太武斷,畢竟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三觀不同,觀點不同。”

這明顯是沒是非觀念,什麼是對,什麼錯,都不知道,是非不明,而且判斷是非是以個人的立場為标準,而不是以社會所倡導的正确的價值觀為标準,也就明白為什麼社會上有許多人為劉xin名冤叫屈了。

如果從個人的立場出發,當然就會是非不明了,往往是各說各有理,就會出現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這樣就沒有一個統一的是非标準。

價值觀是一種處理事情判斷對錯、做選擇時取舍的标準,是推動并指引一個人采取決定和行動的原則、标準。做事不能一味地趨利避害,還要正确地做人,這是對人最基本的要求。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立删)

讀書感悟人生,寫文傳承文化。歡迎關注@丁小悟典,與你一起領悟傳統文化之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