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春秋時期打仗是很講究禮儀的

春秋時期打仗是很講究禮儀的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5 23:28:44

春秋時期打仗是很講究禮儀的?先禮後兵還是克己複禮,為何春秋時期兩軍對戰還要講究禮儀,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春秋時期打仗是很講究禮儀的?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春秋時期打仗是很講究禮儀的(先禮後兵還是克己複禮)1

春秋時期打仗是很講究禮儀的

先禮後兵還是克己複禮,為何春秋時期兩軍對戰還要講究禮儀

春秋時期常常被我們視為是一個禮崩樂壞的時代。這一時期周王室的統治走向衰微,而各個諸侯國的發展勢頭則不可小視,其實力常常超過周王室,因此西周的禮制也多被破壞,這一點上看,稱春秋為禮崩樂壞的時代确實有其道理。但是事情總是具有兩面性的,與戰國時代相比,春秋時期的人們畢竟剛剛從西周的統治中走出來,在社會的各個方面都難免保持着西周時的樣貌。即使是在殘酷的戰争中,春秋時期遵禮的現象也非常常見。在戰争中守禮,以我們現代人的眼光來看,簡直是天方夜譚,但是在春秋時期,這一現象卻真實的存在,那麼,春秋時期的戰争禮節到底是什麼?在整個春秋時期的戰場上,作戰的雙方都能恪守這些禮節嗎?

一、春秋時期的戰争禮節從何而來

戰争禮屬于軍禮的一部分,據了解,學者将禮劃分為吉禮、兇禮、賓禮、軍禮、嘉禮這五種,戰争禮指的是軍禮中關于出征和作戰的禮儀。

原始社會武器簡陋

春秋時期戰争禮的來源,要追溯到原始社會。據記載,原始社會沒有國家,有的是氏族和部落,這些部落之間為了争奪土地、水源以及其他生存必需的資源,經常會發生戰争,在這些戰争中,獲勝的一方更自然會赢得珍貴的資源,而失敗的一方不僅會失去土地,甚至也會失去人身自由,淪為他人的俘虜或奴隸。由于原始社會生産力水平低下,并沒有什麼正經的武器,無非是石塊、木棍這些,所以大家的戰鬥談不上多麼殘酷。正是因為兩方在作戰上都沒有什麼壓倒性的優勢,在原始社會的戰争中逐漸形成了一些大家約定俗成的規則,這就是最早的戰争禮。

從原始社會進入到奴隸社會之後,随着社會生産力的發展以及武器裝備的改良,戰争的性質也發生了改變,在統治集團内部,戰争成為了維護貴族統治和社會等級制度的工具。據記載,在西周,由于禮制是國家統治中重要的一部分,對于那些違反禮制的人,周天子往往會通過戰争的方式加以懲罰,正如《國語》中記載的:“天子作師,公率之,以征不德。”在這一時期,戰争禮又有了新的内容,對讨伐什麼樣的人、對什麼樣的人發起戰争,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描述。據史料記載,當出現以下幾種情況的時候,周天子要出兵進行懲罰,這幾種情況包括:諸侯國恃強淩弱的、國内出現害人的奸臣的、對内統治殘暴,對外擴張的、弑君的、對天子的統治不滿的等等。

而到了春秋時期,王室衰微,周天子已經不能像前代那樣掌控諸侯了,各個諸侯國之間相互征伐,但是由于這些諸侯國基本上都是西周分封制的結果,本來就有很多是親戚,加上各諸侯國之間又常常聯姻,所以諸侯國之間存在着錯綜複雜的血緣關系。據了解,春秋時期,尤其是春秋時代的前期,由于受到血緣的關系牽絆,周禮的影響依然存在,加上一些諸侯國想通過展現對周王室的尊重來提升自己的名望,因此諸侯國基本上還是遵守着禮制,而戰争禮也在這一段時間得到了發展和完善。

二、 出師之前的春秋戰争禮

春秋時代共有二百四十二年,據史料記載,在這不到二百五十年的時間中,共發生了四百八十多次戰争,平均每年就要發生兩件,而在這些戰争中,遵守戰争禮的事情常常發生。

挾天子以令諸侯

師出有名

根據春秋時期的戰争禮,在出征之前必須要師出有名。據史料記載,春秋時期的戰争仍舊和西周時期的戰争一樣帶有懲罰性質,不過這時實行懲罰的人不再是周天子,“禮樂征伐由天子出”變為了“禮樂征伐由諸侯出”甚至有的時候是“禮樂征伐自大夫出”。和天子出兵一樣,這些人出兵也需要事出有因,在出征之前,要告訴其他的諸侯們他們出兵的理由,在征伐這些“有罪”的諸侯國時,也要鳴金擊鼓,聲讨他們的罪行。據記載,對于這些在出兵攻打之敲鐘擊鼓說明出師理由的戰争,古人将其稱之為“伐”,而不是“侵略”,“伐”與“侵”一字之差,但是性質卻千差萬别,一個是代替上天懲罰犯錯的諸侯,一個則是侵略戰争,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春秋時期戰争上的禮儀是很重要的。

齊魯地圖

戰争中有讨伐的一方和被讨伐的一方,既然出兵的人有理由,那麼被讨伐的諸侯國也“禮尚往來”,在戰争開始之前就會派使者去問對方出師的理由,如果對方的理由不堪一擊,那麼使者就會據理力争迫使對方退兵。《左傳》中就記載着這樣一個故事,說的是齊國派闾丘嬰率兵伐魯國,魯國使者詢問齊國出兵理由,齊國理屈,隻好退兵,并将自己的将領闾丘嬰殺害。這件事在我們看來很荒誕,哪有戰沒打成反而将自己的将領殺掉的道理?但是對春秋時期的人們來說卻很正常,師出無名就不能發兵。對方派使者到敵軍的陣營,一方面是為了詢問理由,另一方面也可以趁此機會查看敵方的軍情,甚至有的國家還會犒勞敵軍以顯示自己以經為這場戰争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占蔔

除了師出有名,在出征之前還要進行占蔔和祭祀。據記載,占蔔是為了預測這場戰争的兇吉,在确定這場戰争是“吉”之後,則要進行祭祀,也就是“告廟”,向上天和祖先說明出兵緣由,并希望能夠得到上天和祖先的祝福。此外,還要在祖廟中發放兵器,出征之前還要與士兵分肉吃。古人要出征實在是一件麻煩事。

戰國軍隊

師不伐喪

等到這邊終于做好一切準備,宣布可以出兵了,但是一旦要讨伐的國家君主去世,就算準備的再充分也沒有理由出兵了,這就是所說的“師不伐喪”。據記載,古人認為,國君和國家是一體的,國君去世了,對一個國家來說是很嚴重的損失,與這個國家關系好的其他諸侯都派使者應該來憑吊。如果在這種時候有人對國喪期間的國家出兵,那麼出兵的那個國家将被視為“不德”,将被神明唾棄而遭受災禍。《左傳》中記載着很多國家因為遇到國喪而退兵的事情,比如楚國伐陳,正好碰到陳成公去世,因而退兵;晉伐齊,遇晉靈公喪而退兵。

如果部隊要經過其他國家境内,則必須要通過這個國家的同意才行,如果借道的要求被拒絕,即使是春秋時期的霸主也必須遵守這一規則。據記載,晉國曾向衛國借道,希望能從衛國境内穿過攻打曹國,結果被衛國拒絕,晉軍也無可奈何,隻能繞遠路。可見,在春秋時期,諸侯還是遵守戰争禮的。

三、 出師之後的春秋戰争禮

出兵之後在戰場上該如何行軍,在春秋時期也有嚴格的規定。在行軍途中,必須按照戰争禮進行,“乘兵車,先出刃,入後刃。軍尚左,卒上右。”甚至對于戰場上要挂什麼材質的旗子,戰争禮也有相應的規定,根據前行的路上出現水、塵埃、野獸、車騎等情況,戰争禮将插什麼旗安排的明明白白。春秋時期的人打仗實在是太麻煩了。

此外,在刀劍無眼的戰場上還有一些規則也需要嚴格地遵守。首先就是不能殺死對方的國君,甚至還要對已經被俘虜的國君以禮相待。據記載,古人認為國君是天命所在,如果殺死一國的國君,将會受到上天的懲罰。鄭國的大将曾經射中過周桓王的肩膀,并想趁機俘獲周桓王,但是卻遭到了頂頭上司鄭莊公的斥責,鄭莊公說,我怎麼敢淩駕于天子之上,在這場戰争中,我們隻要能夠自保就夠了,怎麼能對天子動手呢?

鄭莊公

除了不對國君動手,戰争禮還要求兩國交戰不斬來使。春秋時期由于戰争頻繁,所以免不了會有雙方使者互相往來的情況出現,即使在戰争的緊要關頭,使者往來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因此戰争禮規定不能斬殺對方的使者,而違反這個規定的人将受到社會的譴責。據史料記載,公元前582年,晉國伐鄭,鄭國派出使者伯蠲前去交涉,希望能和晉國達成退兵協定,結果晉國竟然将使者斬殺,被當時的人斥責為沒有禮數。

對于德才兼備的君子,戰争禮也規定對這類人要禮遇有加,不能随意傷害,戰争禮還要求作戰時不能對對方進行重複傷害,也不能傷害老人。而這些禮節,在春秋早期的戰場上得到了很好的執行。但是到了戰國時期,諸侯國之間的兼兵戰争愈演愈烈,就顧不上遵守戰争禮儀了。

四、 總結

從記載春秋時期的典籍中,我們發現,春秋時期各諸侯國幾乎都能夠遵守戰争禮節,在作戰時嚴格按照戰争禮的要求進行準備,但是随着戰國時代的到來,周禮被諸侯抛諸腦後,而戰争禮也逐漸被人們淡忘,退出了曆史舞台。

參考文獻:《左傳》、《對禮學的曆史考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