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昌熊明
昌南之巅,我來了
素聞鄉野黃馬白虎嶺有昌南第一峰,可資半日之遊。值此盛夏酷暑,賴天恩祖徳,三玄草廬所在,無疫無災,遂呼朋引伴,自駕一探究竟。
閑雲野鶴,說走就走。沿105國道一路向前,走廣福,過三江,村落人家,平疇曠野,風光無限。
穿過一座立交橋,拐上一節黃土小路,眼前景象豁然開朗,江水碧綠,迤逦蜿蜒,江岸有山,層層疊疊卻不甚高大,更不險峻,卻宛若董、巨筆下的山水畫作,雖無細雨蒙蒙雲霧氤氲作渲染,但已經百媚千嬌,婀娜萬姿,動人心弦了。令人驚異的是,左邊是一江清水碧如藍,右邊卻是萬畝荷塘發清香,廣袤無垠的碧綠中,有星星點點的紅荷花相映成趣,令人心醉。
可惜,炎炎夏日,車窗禁閉,獨享空調之冷氣,失卻了開窗享受荷塘清香泥土芬芳的自然風景之趣。人與自然,總是這樣的相愛相違。
長長的三江秀挹大橋,橫亘眼前,卻是溝通一江兩岸的咽喉要道,對岸就是向往已久的昌南第一峰了。向導車卻拐上一條石子土路,一時間塵土飛揚,黃沙漫天,我們跟在後面吃灰,使人蓦然記起張愛玲千裡尋夫在旅途中所經曆過的類似場景。時空已變,倘若道路不變,芸芸衆生駕車行駛在鄉村土路上,不過是重複百十年前的生活場景而已。
向導下車,引領我們遊湖賞荷。
說來慚愧,壬寅虎年,老朽還是第一回與荷塘親密接觸,今日有緣,豈能錯過。卻原來 ,此地已是黃馬地界,荷塘是地方村人為發展旅遊而打造的——“羅渡富硒白蓮産業振興基地”的招牌就插在荷塘岸邊,遠處的荷塘中還有大型挖掘機在施工,想來大概是擴大規模或搭建遊步道吧。荷塘裡有木質棧道,還有小拱橋,大媽們一個個不顧禁令提示,折荷花,擺pose,手擎荷葉,拍視頻,發抖音,嘻嘻哈哈,歡樂無限。附近的農人也裝作沒有看見,以免掃了雙方的興緻,遊客和景區雙方互為魚水關系,誰也離不開誰,大家圖的是一個皆大歡喜的雙赢!
眼前荷塘綿延,橫無際涯,荷花盛開,蓮蓬搖曳。惟此地荷塘雖然形勢壯觀,但蓮荷下卻盡是浮萍,不見菱角,不及兒時我在鄱陽湖督上狗頸裡的荷塘來得原生态。我狗頸裡的荷塘,水面寬闊,蓮葉之下是菱角,細嫩的菱角藤縱橫交錯,成網成片,我每次到南首舍裡挑稻草狗頸裡,都要下到水裡去,摘幾個蓮蓬,扯一些菱角回家去當零食,菱角皮厚肉嫩,香甜爽脆,為狗頸裡第一零食。可惜,浪迹天涯,漂泊半生,幾十年來竟沒有吃過菱角了。
看罷荷塘,老馬識途一般倒回柏油馬路去,直奔昌南第一峰。
話說這昌南第一峰,便是黃馬白虎嶺一座饅頭似的山頭,拾級而上,卻有千米之遙。步步登高,移步換景。汗冒水流,衣衫濕透。腿腳雖快,氣息微喘。老朽老矣,奈何奈何。台階闊達,坡度不大,蜿蜒盤旋,直上山頂。走過一座時尚别緻的公廁,再轉幾個彎,透過茂密的樹叢,就可以鳥瞰黃馬三江兩地的村落人家,綠野田畈,江河池塘。眼前的空闊高遠,令人遊興大增,精神振奮,打退堂鼓的念頭随即煙消雲散,一鼓作氣直登頂峰。
急匆匆尋覓微信圈上看到的“昌南第一峰”的石碑,作到此一遊的紀念。不知怎地,遍尋不着,隻有一塊塑料銘牌“摩雲頂”,一塊上山途中常見的木質裡程銘牌“您已登山1000米”,多少有些失望。镌刻着八大山人朱耷題寫“白虎嶺”三字的石牌,上面擺放的介紹八大山人生平的塑料銘牌早已跌落泥地,大煞風景。
有好心人把銘牌靠石牌放置,不至于“一代宗師朱耷”面朝黃土背朝天,這位仁者大德,對前賢大家算是有些敬畏心。
倘若白虎嶺方面能将這些上山途中的諸多銘牌,根據此地承載的人文底蘊,重新制作,以古雅大方為基調,以時尚動感為新韻,或許更能打動人,感染人。地方上應該着眼于留住遊客,以“昌南第一峰”帶動白虎嶺的文旅産業。畢竟,遊客來此登山遠眺,并非局限于鳥瞰四方,開闊心胸。地方上可以順勢而為,引導遊客籍此機會,認識八大山人、戒顯、饒宇樸、弘敏、黃秋園等一系列與白虎嶺有關的文化名人,深度了解白虎嶺,倘能推出一些地方特産,文旅紀念品,則更可以帶動一方經濟,造福餐飲住宿……
雖不見“昌南第一峰”石碑,那座三層觀景台上,卻有“昌南之巅”的塑料銘牌,倒也能表示此山頭的與衆不同——拔地而起,傲然獨立。于觀景台上環顧四周,平添了一種背負青天朝下看的豪邁,眼前天地蒼茫,空天闊地,心曠神怡,讓人心醉。
烈日當空,徒步登山,一身納濕哒漲。及至登上山頂,已是人困馬乏,盔歪甲斜。匆忙之間,我隻到得景觀台上匆匆一瞥,卻也有不虛此行之喜悅——昌南第一峰,我來了,我看到了,我說了!
(因公衆号推薦算法調整,未能産生互動的公衆号将被隐藏。請大家一定多點擊“在看”和“贊”,謝謝!)
人世風景,前塵影事,都已成漁樵閑話,飯後談資。我寫人物,擯棄假大空,拒絕千人一面。講究直見性命,傾聽肺腑之言,暢談生命體驗,還原人世間那年那月各色人等的任俠使氣血淚情仇……還原一個個有血有肉會哭會笑的鮮活的生命個體!承接寫私人傳記、家庭小史。
南昌熊明簡介
鍊接:南昌熊明,号泥巴道人、真寂。1968年10月出生。作家。獨立文化觀察家。
從事藝術評論、禅意書法、回憶錄、專訪、電視片解說詞、品牌宣傳、商業推廣等。其文章有機鋒,書畫有禅味。長于散文、随筆、遊記、傳記、評論等寫作。記錄真實,解析人生。
采訪過省廳領導,描寫過裡巷人家。推介過藝術大家,拜會過僧尼道徒。茅屋草舍裡喝過白粥,人民大會堂出席過宴會。傳奇經曆,夢幻人生!端的是:一支秃筆,風雲入懷。三教九流,盡在毫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