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京劇名家王蓉蓉李大钊中做

京劇名家王蓉蓉李大钊中做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2 05:28:44

京劇名家王蓉蓉李大钊中做?新編現代京劇《李大钊》劇照北京京劇院供圖,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京劇名家王蓉蓉李大钊中做?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京劇名家王蓉蓉李大钊中做(京劇名家王蓉蓉李大钊中做)1

京劇名家王蓉蓉李大钊中做

新編現代京劇《李大钊》劇照。北京京劇院供圖

新編現代京劇《李大钊》中,“李大钊”由北京京劇院優秀奚(嘯伯)派老生張建峰出演,張(君秋)派名家、北京京劇院一團團長王蓉蓉則飾演李大钊的妻子趙紉蘭。王蓉蓉在此次創排中,雖身為京劇名家,卻為提攜青年演員敢當綠葉。創排期間,本着“演英雄學英雄”的創作态度,與主要演員前往“北大紅樓”參觀體驗,通過直面李大钊先生的革命人生,來獲得更多的創作靈感。身為團長不僅從藝術上精益求精,嚴格要求自己,同時以身作則,通過實際行動,以“情”管理,帶動全體演職員以細膩真摯的表演,以激情飽滿的狀态成功創排了新編現代京劇《李大钊》,新京報對話北京京劇院一團團長王蓉蓉,回顧此次劇目的創作曆程。

創排初衷:

京劇要“以老帶新,以大帶小”

新京報:作為演員,又是一團團長,此次創排新編現代京劇《李大钊》的初衷是什麼?

王蓉蓉:如今我已在北京京劇院工作了38年,首先作為一名老演員來講,創排新戲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尤其在我走到了行将退休的年齡,還能遇上像京劇《李大钊》這樣的優秀題材,對于這種機會我很珍惜。

近些年,京劇《黨的女兒》我演出了近百場,《沙家浜》演出的場次甚至都無法用數字去衡量。從藝術上來講,我也希望借助新戲創排這樣難得的機會,繼續去攀登更高的藝術高峰,這是我個人最真實的初衷。

王蓉蓉飾趙紉蘭。北京京劇院供圖

新京報:作為家喻戶曉的京劇名家,你飾演的“趙紉蘭”并非第一主演,這些年還是很少見。

王蓉蓉:雖然“趙紉蘭”不是主要人物,但從北京京劇院來講,我們遵循的是京劇藝術事業“以老帶新,以大帶小”的傳承規律,也隻有這樣,京劇藝術才能一代一代的傳下去。尤其像我這樣在劇院工作了近40年的老演員,深深地體會到這一規律的重要性,隻有按照這個規律往下走,我們北京京劇院這塊金字招牌才能更加的發揚光大。

是不是主要人物,其實到了我這個年齡已經不重要了,我想得更多的是角色是否能夠在這出戲裡充分發揮作用。

新京報:在你看來,北京京劇院的藝術标準是什麼?

王蓉蓉:北京京劇院擁有全國最好的資源,我們就該拿出一流的作品,以嚴格标準來要求自己。我們創排出來的《李大钊》要做到與其他院團的不一樣,不僅演員的技術要過硬,人物把握得準确,而且無論表演還是唱念做打都需要在一定的高度之上。無論是觀衆,還是同行坐在台下看戲,感受到從主演到小角色都同樣精彩,以此發揚北京京劇院“一棵菜”的精神,舞台上的演員有主次、有配角、有龍套,每個人的作用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新京報:此次創排新戲的責任與目标體現在哪裡?

王蓉蓉:創排新戲實際上更多需要團裡各位同仁的支持配合。張建峰作為劇院優秀的奚派老生,正處在藝術上升期。我作為老演員,提攜青年演員是自己分内的事,應該義無反顧地對他給予藝術上的支持與幫助。能夠在建黨100周年之際,共同攜手代表北京京劇院,為觀衆奉獻出高質量的演出,還能夠在社會産生如此高的反響,這才是實實在在的。

張建峰飾李大钊。北京京劇院供圖

角色塑造:

唱腔上先考慮人物而不是流派

新京報:你塑造“趙紉蘭”這個人物時有沒有較為深刻的感觸?

王蓉蓉:“演英雄學英雄”這句話一點都不假。在排戲期間,劇院曾組織劇組前往李大钊先生生前工作過的地方“北大紅樓”去體驗參觀,深切感受到革命先輩的思想境界,我們現代人無法與之比拟。他們可以為了百姓過上美好生活,不惜付出生命。那一刻我才更進一步理解,指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這句話的精神内涵。

新京報:此次在國家大劇院“加工提高版”的“趙紉蘭”會是什麼樣的?

王蓉蓉:在過去的一年時間裡我們追尋先輩足迹,将京劇《李大钊》帶到了很多與李大钊、趙紉蘭夫婦相關的地方。尤其在他們的故鄉唐山演出後,見到了趙紉蘭家的後人,通過親切交流,了解了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此外,在中央黨校演出的時候,現場有很多位研究曆史、黨史的專家,與我們面對面提出了寶貴意見。其實整個創作過程都是在不斷地提出新問題,去考證,再進行修改,我們所有人都非常希望精準的重現那段曆史,重現李大钊與趙紉蘭夫婦當時生活的時代背景與各自需要面對的困境。

新京報:你作為以傳統為根基的京劇名家,塑造角色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新挑戰?

王蓉蓉:其實對于我這個年齡段的演員來說,排練過程中,無論從表演到台上整體人物塑造的難度并不大。如果非要說一個難度,那就是我自身演了很多現代戲,每個人物在表演手段、步法,哪怕一個手勢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區别。例如,《黨的女兒》裡,田玉梅的步法肯定與《沙家浜》裡的阿慶嫂不一樣,而趙紉蘭,身着旗袍、穿着半高跟鞋,又與前面兩個角色不同。這三部戲集中在7月上旬演出,特别需要我從腳步、手勢等多方面,在她們的内心節奏與外部的節奏等方面有所區分。

新京報:面對新編現代戲,你作為張派傳人,在唱腔上是否要更側重自己的流派特點?

王蓉蓉:創排新戲,自己的腦子裡就不應該有流派的概念。首先應該想到的是這個人物需要你怎麼唱、怎麼演、怎麼練,這才是最主要的。其次,才是在處理唱腔的過程中去考慮你的流派适不适合用于人物處理,而不是先考慮我應該用張派去唱,然後再去考慮人物。在技術上,如果适合用張派去處理人物,我就會用好,而有的地方不适合那就不能用。

新編現代京劇《李大钊》劇照。北京京劇院供圖

排練幕後:

團長以“情”管理,以身作則

新京報:正如你前面所講,這次演戲裡二号人物,其實也是敢當綠葉,起到“傳幫帶”的作用,若去掉演員身份,作為團長,你是如何帶領大家創排這部重要作品的?

王蓉蓉:《李大钊》之所以被稱之為史詩京劇,實際上也源于這出戲演出陣容強大。我們去上海演出,初步算了一下劇組180多人。算上演員,合唱隊,樂隊等人員,平均就得有70人同時在舞台上。我作為一團的團長,管理如此龐大的演出團隊,肯定是個特别大的難題。

我的管理方式一半是制度,一半是感情。遇到特殊情況我能理解你們,我不選擇用強制的手段,其實大家也不太好意思總讓我在導演面前為難。

新京報:你更像是架在導演與演員間的一座橋梁。

王蓉蓉:在藝術上要絕對完全的服從導演。我們的導演對于演員在角色表達上的要求極為苛刻,有些不準确的地方,甚至讓我一遍又一遍地反複重來。如果換年輕的演員或許早就頂不住了,但我不能有任何怨言,導演讓重來肯定有她的道理,既然在舞台上指出來,作為演員你就得服從。我認為這方面,我自己做得特别到位,無形中也給劇組所有演員做了一個很好的表率。

新京報:通過此次京劇《李大钊》的成功,你覺得想要創排一出新戲,成功的要素有哪些?

王蓉蓉:首先劇本很重要,無論《李大钊》還是《黨的女兒》,這些作品的主題都是正能量的,将正向的視角展現給觀衆。其次就是主創團隊的強強聯合,請來最好的導演、唱腔設計、舞美、合唱隊以及一批專業素質過硬的演員等。當然,京劇作為舞台上的藝術,在所有要素中,演員之間的配合尤為關鍵,如果演員配合不好,再好的劇本也沒有,由此我們總結此次京劇《李大钊》之所以成功,受到觀衆的歡迎,就是這種強強聯合的最好的印證。

新京報記者 劉臻

編輯 田偲妮 校對 李立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