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是指用字的聲調,寫詩就要講究平仄。古代漢語中一個字有四聲:平聲、上聲、去聲、入聲(簡稱平、上、去、入)。古人在創作詩詞時,很講究平仄,寫出來的詩詞才音調有變化,具有音樂美。古人把四個聲調又分為兩大類:一類叫平聲,一類叫仄聲。“平”是指聲音平直,“仄”指聲音曲折。四聲中的平聲字就屬平,而 “上聲、去聲、入聲”的字就都屬于仄。這是很好區别的。
可是現代漢語的四聲與古代不同,它是陰平、陽平、上聲及去聲。入聲沒有了,這樣區分平仄就有了難度。
現代漢語中的“平”包括陰平、陽平二聲(古代平聲這個聲調在現代漢語中分化為陰平及陽平),這就是第一聲、第二聲。上聲(第三聲)及去聲(第四聲)都屬于仄聲。古代入聲這個聲調在現代漢語中已經不存在了,它變到陰平、陽平、上聲及去聲裡去了。所以在陰平、陽平中也有少數的字是屬于仄聲,這就要專門去辨認,這就不如古漢語劃分平仄那麼簡單,增加了辨認的難度。
粗略地說,漢字第一聲、第二聲(陰平、陽平)就是平聲,第三聲,第四聲(上聲、去聲)就是仄聲。
對聯的第三個要求就是上下聯字詞要平仄相對。這裡的相對,不是要相同,而是要相反,這就叫“反對”(意思是反着對)。當然也不是每個字都要相對。有句俗語是“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意思是第一、第三、第五個字可以靈活,第二、第四、第六個字必須嚴格地相對。其餘類推。
舉例來說:又是一年春草綠,依然十裡杏花紅。
這副對聯中上聯“又是”是仄聲字,下聯的“依然”就是平聲字。這就“仄仄”對“平平”。第四個字“年”是平聲字,下聯第4個字“裡”是仄聲字。“綠”是仄聲字,而紅是平聲字。它們都相對。
作為對聯,不論字數有多少,上聯的最末一個字必須是仄聲,下聯的最末一個字必須是平聲,簡單地說就是“上仄下平”。有了這個,就隻要看對聯的最末一個字的平仄,就能區分上下聯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