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困
教材:上海古籍出版社·《兵家修煉》,講義中部分内容直接引用《兵家修煉》,引用處不再标注。
【奇出于正,無正則不能出奇】
《三十六計》
《孫子兵法·兵勢篇》說道“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暗度陳倉之計正是兵家奇正思維的運用。
計名“暗度陳倉”大有來曆。秦王朝滅亡後,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治理偏遠的巴蜀、漢中地區。在前往封地的路上,劉邦聽從謀士張良的建議燒毀了棧道,此舉一方面向項羽表明自己無意于對外擴張,以減輕項羽的戒心;另一方面可防備他人偷襲,以安心積蓄實力。
在積累了一定的實力後,劉邦采納大将韓信的建議,一方面派兵大張旗鼓地重修百裡棧道,另一方面卻派兵抄小路偷襲陳倉。當敵人虎視眈眈地關注着劉邦的棧道修複工程時,卻在陳倉遭到了他的突襲。此役劉邦攻占陳倉,突破了項羽布置的封鎖圈,由此拉開了他逐鹿中原的大幕。韓信的這個建議就是著名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本計的計名“暗度陳倉”便源自此。
【原文】
示之以動,利其靜而有主。益動而巽。
【翻譯】
把我方的行動展現給敵人看,從而利用敵人做好謀劃,并靜待有利機會的時機。
【解讀】
在實施暗度陳倉之計時,我軍一方面用公開的軍事行動吸引敵人的注意力,即原文的“示之以動”。敵人根據我方的公開行動制定好相應的作戰計劃,并靜待時機成熟準備給我方以痛擊,即原文的“靜而有主”。另一方面,當敵人全神貫注于我軍的公開行動時,我方卻從敵人毫無防備的地方暗中出兵,出奇制勝。可見原文的“示之以動”其實就是“以正合”,而“靜而有主”正是“以奇勝”的有利時機。
所以,實施暗度陳倉之計往往把兵力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用于“明修棧道”,以穩住敵人,另一部分用于“暗度陳倉”,以出奇制勝。這正是《兵勢篇》“以正合,以奇勝”的用兵之道。
【按語】
奇出于正,無正則不能出奇。不明修棧道,則不能暗度陳倉。昔鄧艾屯白水之北,姜維遣廖化屯白水之南而結營焉。艾謂諸将曰:“維令卒還,吾軍少,法當來渡,而不作橋,此維使化持我,令不得還,必自東襲取洮城矣。”艾即夜潛軍,徑到洮城。維果來渡,而艾先至,據城,得以不破。此則是姜維不善用暗度陳倉之計,而鄧艾察知其聲東擊西之謀也。
【翻譯】
出奇要基于正,沒有正就無法出奇。如果不明修棧道,那麼就不能暗度陳倉。三國時期,有一回鄧艾屯兵于白水的北面,姜維派廖化屯兵于白水的南面并紮下營寨。鄧艾對手下的将領說:“姜維命令他的部隊開了回來,我軍兵力少,按理當渡過河向我方發動進攻,但他們卻沒有架橋,這必定是姜維想用廖化牽制我軍,好使我軍不敢撤退,他自己一定帶兵去攻打東邊的洮城了。”鄧艾随即趁夜色偷偷率軍抄小路到洮城。姜維果然前來渡河偷襲,但由于鄧艾搶先到達并據守城池,因此洮城沒有被姜維攻破。這是姜維不善于運用暗度陳倉之計,而鄧艾卻識破了他的聲東擊西之計的結果。
【解讀】
姜維派廖化在白水南面屯兵紮營,以正面牽制鄧艾。可惜廖化僞裝的正面進攻露出了破綻, 即要進攻就得架橋但廖化卻沒有架橋。而這鄧艾可不是吃素的,一眼就看穿了姜維的意圖并果斷進行了調兵。可見若不把正兵用到位就達不到迷惑敵人的目的,出奇兵就會失敗。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劉邦在實施韓信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時,命樊哙率領一萬士兵并限令一個月内修好,給敵人的感覺是劉邦急着想要修好棧道并由此出兵,因此迷惑性比較大。
廖化的部隊隻是駐紮在白水南岸而無實質性的軍事行動,因此隻能算是虛張聲勢的“聲東”,而不能算是實實在在的“明修棧道”,所以達不到牽制鄧艾的目的。顯然,姜維低估了鄧艾,把他看成了容易神志混亂的人,因此姜維的這一計隻能算作聲東擊西。但由于鄧艾不是糊塗人,一眼就看出了姜維的意圖,他不僅沒把洮城的兵力調過來,反而調兵去了洮城,因此姜維用計失敗。所以兵家須牢記,“以正合,以奇勝”,雖然依靠出奇制勝,但這不代表“正”不重要,“奇出于正,無正則不能出奇”。
關于暗度陳倉與聲東擊西這兩計的區别,限于篇幅這裡不再闡述,有興趣的讀者可參閱《兵家修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