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綠道推進鄉村産業發展最有效手段

綠道推進鄉村産業發展最有效手段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2 22:57:25

綠道推進鄉村産業發展最有效手段?3月26日,增城蓮塘春色景區綠道從化流溪河水上綠道,開通了水上旅遊項目,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綠道推進鄉村産業發展最有效手段?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綠道推進鄉村産業發展最有效手段(綠道連通城鄉客來了人富了)1

綠道推進鄉村産業發展最有效手段

3月26日,增城蓮塘春色景區綠道。

從化流溪河水上綠道,開通了水上旅遊項目。

3月26日,增城蓮塘春色景區綠道遊玩的人們。

老城市 新活力

“一水護田将綠繞,兩山排闼送青來。”如果說廣州7000多平方公裡的土地是一首綠意盎然、生機勃發的壯美詩篇,那麼綠道就是穿行其中的清辭麗句。徜徉在鄉間綠道,既可感采菊東籬的悠然,又能賞飛瀑直下的壯觀,還可觀百花盛開的争豔。一頭牽着尋綠而來的遊客,一頭連着實實在在感受到生活環境升級的村民。綠道,已經成為了鄉村振興宏偉圖景下的一條條康莊緻富路。

專題統籌/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趙亦平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李大林、趙方圓、盧夢謙、葉卡斯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莊小龍、駱昌威

起源之道:

廣州綠道從增城發端

增城綠道是廣州建設起步最早的綠道,位于橋頭綠道綜合服務區的“綠道源”石見證了綠道從這裡開始。從2008年至今,增城已建成綠道總長約553公裡,以及橋頭綜合服務區、蓮塘綜合服務區、湖心島服務區等24個驿站。

兩岸在增江河的映襯下宛如一幅巨型畫卷。綿延幾十公裡的增江“一河兩岸”綠道則主要分為兩條線路,1号線位于增江西岸,全長50公裡,起點為初溪水利樞紐工程,終點為白水寨風景名勝區,沿途有挂綠湖、沙灘浴場、荔江公園、蓮塘春色、小樓人家、北回歸線、白水寨景區等主要節點。2号線則是位于增江東岸,全長40公裡,起點為初溪水利樞紐工程,終點為正果黃屋。漫步其中,可經過鶴之洲濕地公園、1978文化創意園、九峰山、湖心島景區等主要節點。

“這裡空氣好啊,我們沒事就來走走。”家住黃埔區的陳先生對“一河兩岸”綠道贊不絕口,全家集體出行到增城遊玩成了每個月的固定“節目”,“一個月要來幾次,最頻繁的時候10天來了3次。”“環境好”是最吸引陳先生的地方。

一邊欣賞荔鄉風光、一邊體驗郊野樂趣,還能享受生态休閑,使得“一河兩岸”綠道也成了許多市民集體出行的目的地。一家單位的工會主席李女士告訴記者,當時在選擇“團建”地點的時候,旅行社給出了很多線路,最後敲定了來場增城綠道行,放松身心。

緻富之道:從“倒數數一數二”到人均增收十倍

綠道吸引了大批城市居民騎行到鄉村休閑健身、住宿消費。據統計,蓮塘春色綠道所在的蓮塘村去年遊客量超過60萬人次。從東莞到增城辦事的王先生,中午想要找個地方吃飯,正好順着綠道尋找,看到了“蓮塘春色”景點的指示牌,“有景點就一定有吃飯的地方”。果不其然,王先生在農家樂裡大快朵頤,“剛才走過來看到沿途風景也很好,一會吃完飯再去轉轉。”王先生說有時間還要來。

綠道更為沿途村民的生活帶來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對此,蓮塘村村民邱志偉深有體會。進入蓮塘村首先看到的就是一條遍布着農家樂的街道,邱志偉正是其中一家農家樂的經營者。邱志偉告訴記者,“以前我們村很窮,倒數都是‘數一數二’的,那個時候村裡都隻能住平房,想結婚都娶不到老婆。像我連上學的學費都交不上。”

随着綠道逐漸建成,越來越多的遊客開始走進這個小村莊。蓮塘村老村長邱夥永稱, “當時蓮塘村隻有3家小賣部,騎行的遊客卻越來越多,泡面往往供不應求。” 2010年起,當地政府開始引導村民經營農家樂,“當時隻要開店就一次性補貼3萬元。”邱志偉稱。就這樣,許多在外打工的村民紛紛返鄉開起了農家樂,高峰期一度達到45家。

在綠道日益完善、農家樂走上正軌後,村民們的收入也漲了近10倍。據邱夥永介紹,村民的年收入從以前人均2000多元提升到了人均2萬多元。邱志偉家的店面也從一開始的4個帳篷發展到現在一次性可擺滿50桌的規模,“高峰期一年可以營利100萬元,現在每年的收入也在70萬元左右。”“綠道是真正的緻富之道。”邱志偉稱,不僅是整個村子的環境好了,現在自己家買了車也買了房,父母也不用在外面做零工了,“幸福感很強”。

綠道帶來的改變不止這些。綠道還打通了農産品的出路,一些種甘蔗、番薯的農戶可以就地售賣,減輕了負擔。“以前他們都要拿到外面買,現在不僅可以賣給前來遊玩的遊客,這麼多農家樂也要吃。”邱志偉說。農家樂的街對面有一些賣特産的小攤,鮮烏榄角、鮮青梅、芋頭片……一袋袋一罐罐,還有不少是自家制造。攤主告訴記者,“現在的工作更自由,不用再到外邊打工了,可以就近工作,方便照顧家裡。”還有部分農戶轉做起了“采摘生意”,火龍果、葡萄、番石榴……現摘現吃,頗受歡迎;綠道沿途也有人支起了豆腐花等攤位……種種轉變進一步破解城鄉壁壘難題,逐步走出了一條具有增城特色的城鄉綠色發展新路。

綠色之道:是旅遊爆款更是生态走廊

“小小竹排江中遊,巍巍青山兩岸走。”這不僅是電影裡的橋段,也是一段嶺南鄉間的水上綠道。從化區良口鎮米埗村與溫泉鎮衛東村的交界處,衛東水陸綠道依河而建,全長6.3公裡。這是廣東省首條,也是唯一一條陸上綠道與水上綠道相結合的綠道。

作為串聯城鄉遊憩、休閑的綠色敞開空間,從化綠道于2010年開始建設,2011年基本建成,又經過這八九年間的發展,已經融入了當地人們的生活。如今,伴随着鄉村振興各項舉措的出台,綠道周邊民宿、野遊、農家樂的興旺,其生态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正在不斷顯現。

陽春三月,記者登上畫舫,從背對流溪河源頭的方向一路順流而下,水上綠道與掩映在岸邊樹叢中的陸上綠道相映成趣。繞過兩岸起伏的黛色山巒,溫泉風景區、米埗小鎮、從都國際會議中心、溫泉流溪廣場、從都濕地公園、生态設計小鎮躍然眼前。

以上隻是整個從化流溪綠道的一部分。從地圖上看,從化流溪綠道南起太平鎮,北至良口鎮,全長約65公裡,途經20多條村莊,串連了從化區30多個重要的旅遊景點。

漫步流溪綠道,時而水上“漂”,時而入山林。綠道的設計根據河兩岸的地形、地貌、水文、交通等環境因素“因地制宜”而建,路窄的地方,綠道寬度設計在1.5米左右;路寬的地方,綠道寬度則可達3米至5米。根據地形條件,鋪設綠道的材料有石米路、仿木塑膠等,但大都設計成醒目的紅色,遠遠望去,一條條紅色的綠道穿梭在青山綠水間。

80後、北大研究生、川妹子、從化媳婦、自主創業……“斜杠女孩”曾思師是廣州市南興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也是最早參與從化綠道的建設者之一。2009年北京大學研究生畢業後,因為老公是從化人,她義無反顧跟随其南下,成了一名從化媳婦。

2017年9月,曾思師與她的團隊對綠道進行品牌升級,探索與環保公益等培訓機構合作,将生态環保、曆史文化等理念作為内容注入文旅活動中。為了秉承綠色低碳的理念,将對流溪河的污染降到最低,連每天來回穿梭于水上綠道的畫舫,曾思師都選擇了純電動船。“現在來看,企業又多了一重身份——流溪河上的環保衛士。”曾思師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目前水陸綠道和環湖綠道正在重點打造成為從化區的“爆款”綠道。今年,從化區将結合全區建設發展情況,對綠道進行一次全面調查。同時,分步實施對綠道沿線景觀綠化進行提升,對部分驿站進行整飾改造。在此基礎上,加強對綠道的宣傳推廣,通過開展各項綠道活動、編制以綠道為連接線的遊玩攻略等方式,增加市民群衆對綠道的認知,提高生态保護意識。

記者觀察:

綠道,讓鄉村生态環境進入良性循環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指出,要探索以生态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随着生态意識的提高,人們不再簡單要求“推門見綠”,更是要“驅車尋綠”。除了休閑娛樂,綠道被賦予更多的功能。“一河兩岸”綠道依河而建,串聯起沿途衆多景點、園區,提升鄉村環境、整合旅遊資源,将分布各處的單一景點連成一河兩岸整片的世外桃源。随着城區之間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推進,地鐵接上綠道,讓更多市民走進鄉村,帶去了人氣金錢和推動鄉村發展的活力。

綠道的修建不僅是保護生态環境、建設美麗鄉村,更是探索了一條破解城鄉壁壘難題、具有特色的城鄉綠色發展新道路。綠道建好了,一改往日人們對鄉村的看法,拉近生活和生态的距離,“綠色發展”落到實處,環境改善了、産業發展了、人們更幸福了。

在綠道采訪期間,記者更多感受到的是一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純粹之美。綠道的建設,讓鄉村生态環境進入良性循環,村民們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生活的幸福感大大提升;随着人居環境的改善,圍繞着鄉村的綠水青山也更具魅力,吸引着城裡人源源不斷地來到這裡。而對于連接這一切的綠道而言,或許已經不再是一個單純供市民健身娛樂的場所,未來将成為一條将城鄉緊密聯系的生态與經濟發展廊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