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種石龜白眼病的防治
南種石龜俗稱石龜、石金錢龜、越南石龜、廣西水龜、黃喉水龜,屬水栖性龜類,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藥用價值高,是我國傳統食療補品,深受市場歡迎。我區城鎮居民家庭養龜的主要品種。随着養殖的發展,近幾年養殖病害增多,“白眼病”就是其中較常見而且危害較大的流行病之一。現就“白眼病”的防治方法介紹如下:
一、 流行病學調查:病龜眼部發炎充血,眼睛腫大,眼睑及鼻粘膜糜爛,眼睛有白點或異樣物,眼睛外表被黃白色分泌物遮住,俗稱“白眼病”,病龜精神不振,反應遲頓,行動緩慢,不時用前肢抓撓眼部,常浮在水面,或爬上池(盤)邊角落邊,不攝食。嚴重時病龜呼吸困難,不時張口呼吸,嘴角流出粘液,不願下水。此時病龜身體瘦弱,眼睛凹陷,處理不當會造成眼睛失明。由于病龜長期不攝食,加上體内器官受病菌感染,最後衰竭死亡。該病主要發生在12——30克重的稚龜,在購進龜苗後一個月内開始發病,發病期較長,從發病到死亡大約持續20多天,有傳染性,病情發展迅速。若處理不當死亡率達20——50%,個别養殖戶甚至全軍覆沒。經調查,96%發病的龜苗都是從龜販手中購得,直接從養殖戶購苗很少得此病。 二、 疾病診斷:經解剖100多隻臨瀕死亡的病龜,絕大部分咽喉紅腫充血,肺部充血有較多氣泡,肝髒土黃色伴有針狀出血點,部分腸道充血,分别20多次,将病龜的肺部、肝部組織送醫院進行細菌分離培養,先後檢查出十幾種緻病細菌,除一例屬革蘭氏陽性菌外,絕大部分屬革蘭氏陰性菌屬,而且對多種抗生素耐藥。從解剖的病龜情況分析,病龜眼部受感染隻是表面症狀,即然有的稚龜眼部無發炎症狀,肺部、肝部受感染才是“白眼病”死亡的真正原因。所以應将其稱為“白眼病綜合症”。
三、 病因探究:按眼部受感染很難會造成死亡,為什麼肺、肝同時受感染?而且與眼部感染的卻不一定是同一病菌呢?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是什麼呢?為什麼出現“白眼病”症狀的龜苗都是從龜販手中購買,而向當地養殖戶購進的龜苗很少發此病呢?據我們深入調查發現,因為龜販的龜苗從千家萬戶手中收購,收購時有的龜苗肚臍尚未完全閉合,加上不作任何消毒防疫處理,裝盛龜苗密度大,龜苗堆擠相互抓撓,肚臍及體表受損傷感染。由于長時間的交叉感染,受感染的病菌十分複雜,醫治起來用藥很難對症下藥。而從養殖戶直接購種,養殖戶的龜苗都經消毒防疫處理,為了保證質量,養殖戶一般在龜苗肚臍閉合開喂十天以後才售苗,所以龜苗體格健壯,自己運送小心輕放,龜苗裝盛密度小,很少抓傷感染現象發生。所以從龜販手中購龜苗得病率高,難予治愈,死亡率居高不下。 四、 防治方法:(1)預防措施:a、不要貪圖一時便宜從龜販手中購龜苗,應該從養殖戶直接購苗。如果養殖成活率低,實際龜苗的成本就會更高了。 b、購進回的龜苗頭三天應每天采用不同藥物消毒一次,如用3%食鹽水,30PPM高錳酸鉀液,2PPM魚菌清,20PPM呋喃唑酮,3PPM氯毒素藥液等浸泡20分鐘,交替用藥殺滅病菌,防止受損傷的皮膚感染,促進傷口愈合。c、喂龜時飼料應剁爛,飼料粒度應小于龜苗的口裂,預防龜用前肢幫助撕咬食物時抓傷眼角皮膚造成感染。d、由于該病前期症狀不明顯,不易被發現。購龜苗回來後,喂食換水時要注意觀察,對眼部有問題或不攝食,經常飄遊水面的龜苗要及時撈出,專盤隔離飼養,加強觀察攝食情況。即使眼部不發炎紅腫,但兩天以上不攝食者,均屬感染病菌應及時給予藥病治療。e、喂食換水時水溫應保持在29——31°C之間,水溫差不能超過±2°C,水質清潔,使龜保持在良好狀态下生活,提高抗病能力。 (2)藥物治療:藥物治療應根據病症狀,分外部用藥和内服注射用藥相結合的辦法。 a、外部用藥:當發覺有龜苗患白眼病時,應将病龜揀出隔離專盤單獨處理;全部龜苗應用前述藥物連容器一起浸泡消毒處理,防止病苗繼續擴散感染。對眼部有炎症的病龜,可用1%利凡諾藥液、氯黴素、紅黴素、環丙沙星、利福平等眼藥水滴眼或沖洗。每天2——3天,滴後放幹淨盤中幹養連續3——5天。由于感染病菌不同,發現用藥無效時應及時換藥處理。
b、在外部用藥同時應口服藥物防治,可用阿莫西林、環丙沙星、氧氟沙星等拌鴨肝飼喂3——5天。 c、病情較重不攝食者,可用0.5毫克哌拉西林鈉加葡萄糖注射液于四肢基部交替注射,每隻龜苗每次注射0.15——0.3毫升,隔天注射一次,連續注射3——4次為一個療程,如無好轉再考慮換藥。 通過綜合治療,病龜各種症狀逐漸消失,群體攝食量增加,活動趨于正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