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淺談顧客就是上帝

淺談顧客就是上帝

職場 更新时间:2025-02-03 10:31:51

服務員這個職業,在許多企業中都是最低端的崗位,他們不僅收入微薄,還要随時面臨顧客的怒火。

甚至于說,整個服務業,如今直面顧客的崗位,都面臨着來自于顧客的風險,在服務的過程中,稍有不慎,便會遭緻人格上的侮辱。

正如新聞中,經常出現的顧客毆打、辱罵服務員;要求出租車司機在樓下等自己化妝等行為,其實背後都是對服務業從業人員的一種“歧視”。

但這種“歧視”,到底來自哪裡?這便不得不說,對許多人都影響很深的一句話,也就是:“顧客就是上帝”。

這句話本身并不存在問題,但卻在傳播的過程中,逐漸被曲解,從而使社會矛盾增加。

淺談顧客就是上帝(顧客就是上帝西方文化入侵)1


淺談顧客就是上帝(顧客就是上帝西方文化入侵)2

顧客真的是

“上帝”嗎

顧客就是上帝,這句話其實本身便可能存在翻譯上的問題,許多人認為這句話來自于英國塞爾福裡奇百貨的營銷理念。

但翻閱相關的資料,卻發現在其營銷理念中,并沒有這句話,這句話也因此,很可能是翻譯過程中出現了差錯,由譯者自行意會、變形得出的。

那麼,顧客就是上帝這句話,到底應該如何理念,為何要說現如今社會中許多的理解,都是錯誤的?

淺談顧客就是上帝(顧客就是上帝西方文化入侵)3


01 顧客就是上帝的時代性局限性

在現代文明的進程之中,買方市場與賣方市場的關系一直在變化,在曾經生産力并不發達的時代,賣方掌握話語權。

生産力不發達導緻的物資緊俏,使得賣方在交易過程中,往往擁有更多的籌碼,擁有更多的議價能力,在那個時代,顯然顧客不會是上帝。

後來,随着戰後的生産力快速恢複,與科技進步帶來的生産力爆發,我們開始生活在一個物資充裕的時代。

在這個時代中,賣方的籌碼逐漸減少,買方擁有絕對的購買決策權,因此,衍生出了以服務為主的買方市場。

在那時産品與産品之間并沒有太多的差異,想要讓買方購買商品,則不得不從服務角度競争,從而衍生出了兩者關系的不平等。

但如今,我們已經進入新的時代,買方針對買方需求來進行差異性的商品供給,這使得我們開始更注重商品本身與用戶的實際需求。

買方與賣方之間具有平等的地位,兩者都可以根據自身意願來選擇是否進行交易。

淺談顧客就是上帝(顧客就是上帝西方文化入侵)4


02 被曲解的概念

在買方為主導的市場中,對買方來說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情,隻要自己有着足夠的金錢,便可以享受到“人上人”的待遇。

服務業的員工,在企業的要求下,對買方持有百分百的敬畏,買方可以随意宣洩自己的怒火,而企業并不會保護員工。

這便導緻,一部分人在耳濡目染之下,認為隻要自己有錢,便可以成為“人上人”、便可以稱為“爺”。

而“顧客就是上帝”,這句話使他們的思想、觀點與行為,顯得十分合理化,這句話本身便具有“地位”上的隐喻。

買方不将賣方看做一個平等的個體,反而認為自己消費了,對方便理應滿足自己的所有需求,對方隻要有任何的不滿,都是對買方的挑釁。

因此,服務行業中的員工,不僅拿着微薄的薪資,幹着勞累的工作,還要面臨來自人格上的侮辱。

這顯然是錯誤的,但許多人并不願意承認,因為一旦承認則意味着自身放棄了“特權”。

淺談顧客就是上帝(顧客就是上帝西方文化入侵)5


淺談顧客就是上帝(顧客就是上帝西方文化入侵)6

顧客

并非上帝

顧客就是上帝,這句話在傳播的過程中,被逐漸地曲解,從而導緻服務業中産生了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

但現如今,我們都知道不管我們身處什麼地位、面臨什麼樣的利害,我們人與人之間的人格都應該是平等的。

那麼,既然我們知道人格理應平等,為何仍有許多人,認為“顧客就是上帝”,還堅定地想要在交易過程中獲取“特權”?

淺談顧客就是上帝(顧客就是上帝西方文化入侵)7

圖文無關


01 金錢主導的地位劃分

首先,如今社會中許多人抱有錯誤的三觀,即使是嘴上不承認,但内心裡,對職業還是有“貴賤”之分的。

而“貴賤”的劃分方式,則是按一個職業的收入、待遇、環境來确立地位,而服務員等服務行業從業者,顯然是很容易被劃分到低等級之中的。

許多人之所以敢于欺辱對方,在于其認為自己的社會地位,高于對方,所以要求對方理應順從。

這其實本身便是一種封建陋習,許多人仍認為自己有錢便是“爺”,便可以踐踏他人的尊嚴、便可以侮辱對方的人格。

而“顧客就是上帝”這句話,更是加深了他們的這種觀點。

淺談顧客就是上帝(顧客就是上帝西方文化入侵)8


02 企業的有意谄媚

另一方面,服務業的基層員工之所以無法得到尊重,在于企業對其保護力度的不足,企業沒有對其盡到應有的尊重。

在企業看來,員工損失一部分的尊嚴,卻可能換取到顧客的滿意,亦或是顧客的購買,是一件十分合适的交換。

之所以産生這種思想,在于顧客的怒火并不會宣洩至企業高管的面前,顧客對服務員人格的侮辱,也不會讓高管感同身受。

在許多企業中,當員工與顧客之間産生沖突,即使是顧客自身的問題,企業也會要求員工對顧客進行道歉。

或許對企業來說,損失一位員工是無足輕重的,而損失一位顧客卻可以稱得上是巨大的損失,在這種思想下,進一步助長了顧客的不良消費習慣。

從而出現了企業對顧客無底線的谄媚,使顧客更加認為自己便是“上帝”。

淺談顧客就是上帝(顧客就是上帝西方文化入侵)9


淺談顧客就是上帝(顧客就是上帝西方文化入侵)10

滿足顧客合理需求,在我看來是一種合理的社會進程;而将顧客看做是“上帝”,則顯然是外來文化入侵導緻的不合理現象。

在這種外來文化的影響下,社會中的職業得以出現“貧賤”分化,每個人都将自己代入到各自的社會“階層”之中,從而使社會中衍生出更多的矛盾。

如果這種觀點繼續蔓延,是否會形成更加嚴重的“金錢至上”觀念?人們是否将金錢的多少,作為對一個人評判的唯一标準?

如果更加深入一些,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是否會導緻更加尖銳的社會矛盾,出現“你是服務員就應該放棄尊嚴”,這種荒謬的論調?

或許這種荒謬的論調,已經出現在我們身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