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蕭何譽為“國士無雙”
劉邦贊他:“戰必勝,攻必取”
楚漢時期
人們評價他“功高無二,略不世出”
後人奉為他為“兵仙”、“神帥”……
他是韓信
他在軍事上為西漢的開國
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同時
也留下了與之相關的23個成語
這些成語,既反映了韓信的軍事思想
也展現了他曆經了磨難、屈辱
冷落、輝煌、失意和悲慘的一生
國士無雙
韓信先投項羽,卻不被他們重用,後投靠劉邦。蕭何向劉邦推薦韓信時說他是國士無雙,如果想要争天下,就必須倚重韓信。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
【釋義】指一國獨一無二的人才。
一飯千金
韓信落魄時曾對施舍他的老婦說,以後定當厚報。當韓信衣錦還鄉時,果真做到了自己的承諾,賞賜了她千金。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信釣于城下,諸漂母漂,有一母見信饑,飯信,竟漂數十日。”又:“信至國,如所從食漂母,賜千金。”
【釋義】比喻重重地報答對自己有恩的人。
胯下之辱
韓信落魄時,一個同鄉人欺負他,讓他從自己的褲裆下鑽過去,韓信果真從那個人的褲裆下鑽過去了。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淮陰屠中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衆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視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
【釋義】從胯下爬過的恥辱。比喻極大的侮辱。
婦人之仁
劉邦重用韓信,設壇拜他為大将軍。韓信為劉邦分析天下形勢,評價項羽,說項羽是婦人之仁。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弊,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
【釋義】婦女的軟心腸。舊指處事姑息優柔,不識大體。形容處事和認識事物時感性強,缺乏理性思維。
推陳出新
當年韓信剛投奔劉邦時,劉邦讓他管理糧倉,韓信提出了“推陳出新”的管理理念,即把糧倉開設前後兩個門,把新糧從前門運送進去,把舊糧從後門運出來,這樣可以防止糧食在蜀中炎熱潮濕的環境下腐敗變質。從而使蜀中糧倉不再有變質浪費的現象。
【出處】清·戴延年《秋燈叢話·忠勇祠聯》:“不特推陳出新,饒有别緻。”
【釋義】指對舊的文化進行批判地繼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華,創造出新的文化。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秦末項羽滅了秦以後,自封西楚霸王,背叛誰先攻入鹹陽的人為王的約定,劉邦極為不滿,領兵進入四川,沿途燒了巴蜀的棧道,封為漢王,劉邦得到韓信的幫助,明裡在修棧道,背地繞道輕取項羽的大将章邯,進而取得中原為王。
【出處】元·無名氏《暗度陳倉》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棧道,俺可暗度陳倉古道。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棧道守把。俺往陳倉古道抄截,殺他個措手不及也。”
【釋義】指劉邦将從漢中出兵攻項羽時,故意明修棧道,迷惑對方,暗中繞道奔襲陳倉,取得勝利。
解衣推食
韓信說劉邦把穿着的衣服脫下給自己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讓自己吃,對自己很熱情。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漢王授我上将軍印,予我數萬衆,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釋義】把穿着的衣服脫下給别人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讓别人吃。形容對人熱情關懷。
背水一戰
背水一戰,又稱井陉之戰,發生于漢高祖三年(前204年),漢軍和趙軍在井陉交戰,漢軍大将韓信利用趙軍主帥陳馀輕敵之心,擺下兵家大忌的背水陣,鼓勵将士奮勇作戰以求死裡逃生。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趙軍望見而大笑。”
【釋義】背水:背向水,表示沒有退路。比喻與敵人決一死戰。
拔旗易幟
韓信率漢軍攻打趙軍,即将到達井陉口,先挑選輕騎2000人,人持一紅色旗幟,抄小路埋伏在趙營附近,接着背水列陣引誘趙軍。趙軍傾巢而出,漢軍佯敗而退,先前埋伏的士兵沖進趙軍營中挂上漢軍紅旗,趙軍因此大敗。
【出處】《史記·淮陰候列傳》:“趙見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趙壁,拔趙幟,立漢赤幟。”
【釋義】拔掉别人的旗子,換上自己的旗子。比喻取而代之。
人心難測
韓信北上滅趙的時候,說張耳與陳餘兩個人為刎頸之交,後兩人翻臉。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始常山王、成安君為布衣時,相與為刎頸之交……此二人相與,天下至歡也。然而卒相禽者,何也?患生于多欲,而人心難測也。”
【釋義】人心難測解釋為人的内心難以探測,喻指人的心思難以揣測,多用于貶義。亦做“人心莫測”。
獨當一面
張良和劉邦的一次談話中,張良對韓信的評價。能獨當一面的人,往往是很有主見,執行力強的人。
【出處】《史記·留侯世家》:“而漢王之将,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
【釋義】單獨負責一個方面的工作。
戰無不勝
這是劉邦建立漢朝後對韓信的評價,打仗沒有不取得勝利的。
【出處】《戰國策·齊策二》:“戰無不勝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後歸,猶為蛇足也。”
【釋義】形容強大無比,可以戰勝一切。也比喻辦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十面埋伏
楚漢相争時期,漢王劉邦重用韓信,先後活捉魏王豹、趙王歇、燕王臧荼、齊王田廣。他被劉邦封為齊王後率30萬大軍和彭越的軍隊會師,把項羽圍困在垓下,他采取十面埋伏的戰術,逼使項羽在烏江自刎,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出處】元·無名氏《抱妝盒》第二折:“從今後跳出了九重圍子連環寨,脫離了十面埋伏大會垓。”
【釋義】設伏兵于十面以圍殲敵軍。
功高震主
韓信當時幫劉邦打下了整個江山,按理說應該榮華富貴享用不盡了,這個時候他旁邊有一個人很了解劉邦的個性,叫“蒯生”,他跟韓信說“因為劉邦很愛猜疑别人,所以你要很小心,有時候又勇敢又有謀略的人通常不會善終。”可是韓信沒有聽進去,最後劉邦使計誅殺了韓信。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臣聞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
【釋義】功勞太大,使君主受到震動而心有疑慮。
金石之交
武涉曾經勸說韓信自立,說道:你和漢王劉邦關系這麼好,但是最終還是被他所擒。
【出處】《漢書·淮陰侯傳》:“今足下雖自以為與漢王為金石交,然終為漢王所擒矣。”
【釋義】比喻像金石一樣牢不可破的交情。
勳冠三傑
三傑指的是蕭何、張良和韓信。意思是說,三傑之中,韓信的功勞最大。
【出處】《漢書·高帝紀》:“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饷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衆,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釋義】功勳超過漢朝開國的三大功臣蕭何、張良和韓信。
伐功矜能
司馬遷對韓信的評價,指吹噓自己的功勞和才能。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無稱,亦無過行。”
【釋義】吹噓自己的功勞和才能。形容居高自大,恃才傲物。
多多益善
劉邦和韓信有一次對話,劉邦問韓信能帶多少兵,韓信回答說:多多益善。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劉邦問韓信能帶多少兵。韓信回答說:“臣多多益善耳。”
【釋義】比喻越多越好。
鳥盡弓藏
劉邦于公元前202年得天下,韓信于公元前196年身首異處,這對共過患難的君臣在天下大定之後隻相處了一年多一點的時間,韓信在臨刑之前發出了“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慨歎。
【出處】《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蜚(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釋義】鳥沒有了,弓也就藏起來不用了。比喻事情成功之後,把曾經出過力的人一腳踢開。
氣吞山河
韓信當時背棄項羽投劉邦,心中滿懷抱負。
【出處】元·金仁傑《追韓信》第二折:“背楚投漢,氣吞山河。知音未遇,彈琴空歌。”
【釋義】氣勢可以吞沒山河。形容氣魄很大。
肝膽照人
齊人蒯通勸韓信三分天下,并說自己願意披肝瀝膽,奉獻計策,為韓信效勞,就怕韓信不采納。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臣願披腹心,輸肝膽,效愚計,恐足下不能用也。”
【釋義】比喻以真心相見。
傳檄而定
韓信和劉邦讨論天下大勢,他說劉邦對百姓秋毫不犯,廢除秦時苛刻的法政,而受到百姓的愛戴。隻要接着這樣做,那麼,三秦之地用一紙文書就可收服。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今大王舉而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
【釋義】比喻不待出兵,隻要用一紙文書,就可以降服敵方,安定局勢。
成也蕭何
敗也蕭何
韓信是由蕭何發現而推薦給劉邦而成就了劉邦霸業,而最後,又是蕭何獻計除掉了韓信,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出處】宋·洪邁《容齋續筆·蕭何給韓信》:“信之為大将軍,實蕭何所薦,今其死也,又出其謀。故俚語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之語。”
【釋義】成事由于蕭何,敗事也由于蕭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敗都是由這一個人造成的。
這23個成語貫穿了韓信的一生。試問,還有誰,一生能創造這麼多富有哲理的成語呢?
來源:詩詞天地
作者:每早六點相約
【聲明:本号為“全民閱讀推廣”官方公益賬号,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