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30日星期二下午兩點半,由黃土社區主辦,成都金葵花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承辦的社區舞蹈隊基本功學習課程在黃土社區會議室拉開了帷幕。活動十餘人次參與。
課前準備與複習
總算是放晴了,因為前兩天下過雨所以今天倒是不算太熱,下午兩點,在社區舞蹈隊基本功學習課程開始前,社工抵達黃土社區會議室,和先到達的舞蹈隊員一起為舞蹈課做好活動準備工作,把會議室桌椅全部收到四邊,打開空調,拖地,等待老師和剩下舞蹈隊阿姨們的到來。兩點半,我們的舞蹈隊第二次課程準時開始。
隊長帶領隊員們很快插空站好隊形,老師帶領隊員們先做了一套簡單的拉伸和熱身動作,動動脖子;接下來是複習上次學習的“維族動律”,先用鼓點節奏走了一遍,老師也看一下舞蹈隊阿姨們平時下去之後練習的效果,有什麼問題,然後是跟着音樂,老師和阿姨們一起複習動作。
藏族舞蹈的特點:
“顫”、“開”、“順”、“左”、“繞”是各種類不同藏舞的共同特點,或稱為藏族舞蹈的五大元素,從而構成了它區别于其他兄弟民族舞蹈的美學概念。藏族舞蹈的步伐十分豐富,從腳部動作上可概括為“蹭”、“拖”、“踏”、“蹉”、“點”、“掖”、“踹”、“刨”、“踢”、“吸”、“跨”、“扭”等12種基本步伐。藏族舞蹈的手勢,可歸納成“拉”、“悠”、“甩”、“繞”、“推”、“升”、“揚”七種變化。
踢踏
1.自然位
“自然位”是指人在生活中的自然站姿,位置相當于“正步位”和“小八字位”之間,腳尖不靠攏,兩腳尖分開不大。
2.扶胯
五指自然合攏,雙手掌心扶在腰胯兩側,肘與身體平行。這是藏族舞蹈的一種特殊叉腰姿勢。
3.小顫
“自然位”,雙膝比較松弛地上、下屈伸。是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動律。
4.退踏步
“踢踏舞步”。站“自然位”,身體輕松自然。(以右腳為例)右腳前半腳掌向後踏一步,左腳原地輕踏一步,右腳再向前重踏一步,重心仍在左腳。三步均應踏地有聲,前兩步較最後一步略輕些。“退”和“踏”中間,間隔一腳距離。不要着急,慢慢多練幾次。
休息時間,阿姨們喝水上廁所自己思考再練習一下已經學過的動作,之後的練習老師在前面示範,以一點鐘到八點鐘方向發出指令。
社工為阿姨們完整地錄了一次練習視頻,希望下去之後阿姨們可以對照抽空繼續練習。老師提醒阿姨們注意轉圈保持上身直立,自然放松,但是松而不洩,自己一定要多練習來把握這個感覺;而踢踏的重心保持在右腳,隻有踩準重點舞蹈才會整齊而有靈魂等等。
課程結束後,還在自行繼續練習的四位阿姨
我們也希 望在接下來學習中,舞蹈隊能變得更加有組織有紀律有凝聚力! 通過常态化開課提升隊伍内涵與實力,展現我們黃土社區舞蹈隊的風采。 第二堂課圓滿成功,期待下一次再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