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參加求職面試時,在最後一個環節面試官都會問到:“請問你期望的薪資是多少?”
當你報出一個理想的薪資價位時,面試官往往又會問:“請問是稅前還是稅後?”
這時很多人都被問倒了,因為搞不懂稅前和稅後的區别,所以不知道怎麼回答。
我們都知道按照個人所得稅法,每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在超過一定金額後都是要交稅的,如果沒有個稅抵扣項,個稅的起征點就是5000元,國家對超出5000元的部分征稅。
如果有個稅抵扣項,例如房貸、租房租金、子女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等等,那起征點就是5000元再加上抵扣項的合計金額,對超出這個金額的部分扣稅。
在面試官問到所期望的薪資是稅前還是稅後時,很多人單純地認為這中間就是幾十塊錢個人所得稅的差距,其實不然。
所謂稅前工資,就是指個人工資、獎金、補助所得的合計金額。
而稅後工資,是指從稅前工資中扣除個人所得稅,另外還要扣除社保、公積金和其他應扣項目之後剩餘的能拿到手的工資。
所以,稅前工資和稅後工資,中間的差距少則幾百,多則幾千。
為什麼這麼說呢?除了個人所得稅會有不同之外,社保、公積金的應扣金額也會有不同,就拿公積金來說,繳存比例是5:%-20%,好企業會按照員工的全額工資作為基準來繳存,而一些私企,老闆為了節省公積金支出都是按照最低工資标準來繳存,這就會造成巨大的差異。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明白了稅前工資和稅後工資的差異了。那麼,面試官問到所期望的薪資是稅前還是稅後時,我們回答稅前好還是稅後好呢?
筆者認為,這個首先要看這家企業的社保、公積金是按照什麼标準來交的,所以我們首先要問清楚這家企業繳納社保、公積金的繳費工資是按照最低标準還是實際工資,估算出社保、公積金個人承擔的部分大概要扣掉多少錢,然後再來回答。
如果面試官對企業繳納社保、公積金的繳費基數說得含含糊糊,那麼我們就果斷點,直接談稅後的工資,這樣可以避免被坑。
如果面試官能夠清楚地講出社保、公積金個人大概承擔多少錢,那麼回答稅前或稅後都可以,隻是在回答稅前時,一定要加上扣的這部分,這樣才能談到理想的薪資。
求職談薪資時,稅前和稅後的區别很大,為了保險,剛入職場的新人建議都按稅後來談,不然等發了工資,發現東扣一筆、西扣一筆,實際到手少了很多,那後悔都來不及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