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可以訂閱哦!
導言
上一次哈雷彗星回歸遠在1986年,當年哈雷彗星的最大亮度并不高(僅有2.1等),而且在北半球的觀測條件也不怎樣,對比此後出現的幾顆真·大彗星(百武彗星@1996,海爾波普彗星@1997,麥克諾特彗星@2007,愛喜彗星@2011),哈雷彗星簡直就是被吊打的節奏。
百武彗星(作者:Doug Zubenel 出處:APOD: 2009 December 16)
海爾-波普彗星(作者:Jerry Lodriguss 出處:APOD: 2013 October 13)
麥克諾特彗星(作者:Robert H. McNaught 出處:APOD: 2013 November 17)
愛喜彗星 (作者:Left - Carlos Caccia / Right - Dan Burbank 出處:APOD: 2011 December 31)
1986年的哈雷彗星
可是人家依然很著名,而且可能是最著名的一個,這說明不是簡單的亮度或者是觀賞性問題了。
哈雷彗星和以上提到的大彗星對比,最獨特的地方就是她屬于短周期彗星(回歸周期約76儒略年),而其餘四顆據測算皆為長周期彗星(回歸周期200 儒略年)。
回歸周期短有個好處,就是能和人類混個臉熟嘛!
《春秋》: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鬥
Blah blah blah......
《史記·始皇本紀》:始皇七年,彗星先出東方,見北方;五月見西方,十六日
Blah blah blah......
據中國天文學家朱文鑫考證,公元前240年至1910年間在中國共有29次哈雷彗星的記錄。
然而這并沒有什麼卵用。
因為愚蠢的人類并不知道這是同一顆彗星啊啊啊啊!!!
既然暫時認不了彗星,咱們說點别的。17世紀初開普勒根據詳盡的火星觀測記錄總結出了描述天體運動的「開普勒三大定律」,被後世尊為「天空立法者」。但定律背後的本質是什麼,開普勒之後的數十年間沒有人能夠解答。
直到牛逼頓和他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登上曆史舞台。說起這個,不得不提到另一位英國科學家——埃德蒙·哈雷。沒錯,就是哈雷彗星那個哈雷。事情的經過大緻是這樣的:
哈雷就天體運動的一些謎團前往劍橋求助牛頓
牛頓說艾瑪這玩意兒我五年前就弄懂了
哈雷:「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code.」
牛頓:吼啊!......咦明明就在這裡......沒事我再算一遍然後寄給你呗~
這之後究竟是牛頓自己停不下來還是因為哈雷的慫恿與鼓勵我暫時不作考證,反正不會影響結果——牛頓用兩年時間完成了《原理》的編寫,最後在哈雷的幫助下成功出版。
至此科學家們手裡有了新的武器——牛頓力學,可以向曆史上的彗星記錄發起挑戰了。哈雷立馬使用牛頓的方法分析了1337年至1698年間出現過的彗星,并發現1531年、1607年和1682年的彗星有非常相似的軌道要素。哈雷猜想這三次記錄很可能是指向同一顆彗星,如果猜想成立,便意味着彗星會在将來某個時間再度回歸。在考慮行星攝動的情況下,哈雷估算這顆彗星将會在1758年年末或者次年年初回歸。
這大概是科學史上最重要的一次預言(之一),普通公衆可能隻是驚訝于能夠預測數十年後的天象,而科學家們非常明白,這是對新武器最直接的檢驗。最終,随着彗星的如期回顧,牛頓力學經受住了一次重大考驗,名聲大噪,彗星也順理成章被冠以「哈雷」之名,編号1P/Halley。
所以說哈雷彗星的背後承載着太多曆史,這或許是她如此著名的原因之一。然而公衆很可能并不知道我上面說的種種。曆史上哈雷彗星也曾是末日死神般的存在:1910年哈雷彗星回歸時,彗尾掃過地球,當時的光譜分析顯示彗尾中含有氰,使得有天文學家擔心彗尾的氣體會因此滲入地球,導緻全球生物滅絕。盡管其他天文學家很快便出來辟謠(抛開劑量談毒性就是耍流氓),但依舊引發了公衆的恐慌,防毒面具大賣......這或許是哈雷彗星著名的另一個原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