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黃簡講書法筆勢篇42

黃簡講書法筆勢篇42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1 20:14:50

黃簡講書法(筆法篇)44——大圈的轉

1.内旋和外拓

上一堂課講了半圈規則,書法中的轉圈,以半圈為一單位,超過半圈就會引起絞鋒。這是很基本,卻又被人長期忽略的概念。王羲之第八代傳人,唐朝大書法家虞世南對此有深入的論述。

虞世南在《筆髓論》中講到行書時這樣說:"行書之體,略同于真。……其腕則内旋外拓,而環轉纾結也。旋毫不絕,内轉鋒也。"請各位注意,這裡出現了"内旋外拓"這四個字,我用紅顔色标示,具體意思我等一下解釋。

在講到草書時,虞世南這樣說:"草即縱心奔放,覆腕轉促,懸管聚鋒,柔毫外拓,左為外,右為内,起伏連卷,收攬吐納,内轉藏鋒也。"這裡又出現了"外拓"和"内轉"。而且還有一句話"左為外,右為内"。這六個字就是一把鑰匙。沒有這六個字,我們就隻能在黑暗中摸索了。

黃簡講書法筆勢篇42(黃簡講書法筆法篇)1

在順時針轉動的時候,右半圈是向自己這邊拉過來,這就是内旋,然後左半圈是向外推出去,所以叫外拓。虞世南說"左為外,右為内",就是這個意思。

在書法中,順時針轉較多,這

黃簡講書法筆勢篇42(黃簡講書法筆法篇)2

可能與大多數人用右手有關。你看智永

黃簡講書法筆勢篇42(黃簡講書法筆法篇)3

這個草書"象"字,就是不斷地寫順時針内旋圈。

黃簡講書法筆勢篇42(黃簡講書法筆法篇)4

黃簡講書法筆勢篇42(黃簡講書法筆法篇)5

如果你是逆時針轉動,那就正好反過來了,左半圈是向自己這邊拉過來,成為内旋,然後右半圈是向外推出去,這就成為外拓。舉例來說,王羲之《得示貼》,這個"也"字,最後一筆就是逆時針内旋圈。又如"永"字八法第三筆"努",也是逆時針内旋。

内旋是由外向内,外拓是由内向外,這是兩個相反的方向,它們的交會點,就是我上一堂課講的絞鋒點。毛筆毫毛隻所以會絞鋒,就是因為行筆方向改變,由于摩擦力的關系,内圈毫毛和外圈毫毛就會交換位置,這樣一來就絞起來了。但再過半圈,毫毛又交換一次位置,絞起來的毫毛就回到原來的狀态,絞鋒也就自動消失。我把這一點稱為纾結點,就是虞世南講的"而環轉纾結也"。

上一堂課我給大家看過這個"帝"字,它下面連續有幾個圈,因為不懂怎樣避免絞鋒,所以筆鋒一過絞鋒點外拓,

黃簡講書法筆勢篇42(黃簡講書法筆法篇)6

就因絞鋒而産生大量飛白。當它走到纾結點時,毫毛恢複原狀,所以右半圈内旋就沒有飛白了。

2.各體點畫的内旋和外拓。

我們來看看,各種書體的點畫是怎樣運用内旋和外拓的。

黃簡講書法筆勢篇42(黃簡講書法筆法篇)7

黃簡講書法筆勢篇42(黃簡講書法筆法篇)8

弧線最多的是篆書,我舉秦朝李斯《繹山刻石》"曰"字為例。先寫兩橫,然後依次寫左邊弧線和右邊弧線。現在我們知道了,左邊弧線是逆時針内旋,右邊弧線是順時針内旋。

黃簡講書法筆勢篇42(黃簡講書法筆法篇)9

又如這個"不"字,第一筆是橫,第二筆、第三筆是相對的兩條弧線,先逆時針内旋,再順時針内旋,第四筆是一豎,然後第五、第六筆又是相對的弧線,同樣先是逆時針内旋,然後順時針内旋。

有時候看起來很長的弧線,也隻是順逆兩種内旋圈連接起來的。如吳昌碩臨《石鼓文》這個"以"字,第一筆順時針内旋,第二筆逆時針内旋,第三筆又改為順時針内旋,将來我講篆書課程時會詳細分析。篆書點畫,隻是用橫豎

黃簡講書法筆勢篇42(黃簡講書法筆法篇)10

直線和内旋弧線。

隸書承接篆書而來,它增加了直線的運用。但如果寫弧線,同樣也是用内旋的。你看這個東漢《曹全碑》的"父"字,一共四筆,其中兩根是順時針内旋,兩根是逆時針内旋。這裡看不到外拓圈,但實際上從寫完撇到捺,筆鋒飛度是沿着外拓圈走的。

簡言之:漢字橫筆從左到右,豎、撇、捺都是從上到下,不會反方向寫。除了鈎,正體點畫基本上不用外拓。外拓往往是點畫間的聯系,也就是踆鋒路線。

黃簡講書法筆勢篇42(黃簡講書法筆法篇)11

舉例來說,一個"十"字,我們看不見外拓圈,但在草書如王羲之《平安貼》中,外拓線就有了。這是踆鋒的中線,表示兩個點畫的連接。這兩筆橫豎,不是分散獨立的,是一個筆勢。這外拓圈就是由下往上寫,倒筆。

把外拓圈寫出來,是從草書開始的。因為草書的點畫經常是連接的,所以在草書中,外拓圈不僅僅是牽線,有時候還成為草書的筆畫。這是《急就章》"列"字,你看它下面

黃簡講書法筆勢篇42(黃簡講書法筆法篇)12

寫了一圈半,包括三根弧線:左右兩根藍色的是順時針内旋,中間這一根就是順時針外拓線。這不僅僅是牽絲連接,本身已經成為草書筆畫的一部分。

黃簡講書法筆勢篇42(黃簡講書法筆法篇)13

黃簡講書法筆勢篇42(黃簡講書法筆法篇)14

但因為絞鋒問題,外拓圈不容易寫,你看傳為唐朝《古詩四貼》草書"别"字,順時針外拓圈兩個箭頭所指的地方,其實都是補了一筆。作者用倒筆往上寫,很失敗。

至于逆時針的外拓圈,那就更不容易寫了。《古詩四貼》草書"老"字,連續三次逆時針外拓,第一次和第三次寫得小還可以,接近于一個節點,第二次寫大了,又出事了,出現了黑黑的一大塊。

3.避免絞鋒的方法

如果你能避免絞鋒,那麼寫外拓也就沒有問題了。

3.1到絞鋒點飛出

漢字本來的設計,原本是不寫外拓,譬如皇象《急就章》一個簡單的"人"字,隻有兩筆,一撇是順時針内旋,一捺是逆時針内旋,絞鋒點在什麼地方呢?就在一撇的結束的地

黃簡講書法筆勢篇42(黃簡講書法筆法篇)15

方。有沒有外拓圈呢?那就是連接撇捺的那個半圈。這個外拓半圈是飛度的,不是在紙面上實際寫的。這樣一來,就避過了絞鋒的問題。就算

黃簡講書法筆勢篇42(黃簡講書法筆法篇)16

是行草書,都可以用這個飛度的方法。一到絞鋒點就飛出。

這是行書,王羲之《蘭亭序》,這個字王羲之也沒有用外拓圈,兩個連接的線條都是用飛度的。這一招在真書中就更多了,真書就是隐藏外拓圈。

黃簡講書法筆勢篇42(黃簡講書法筆法篇)17

黃簡講書法筆勢篇42(黃簡講書法筆法篇)18

你看這兩個"力"字,都是草書,第一筆順時針内旋,到達絞鋒點飛出。然後再寫一撇,也是順時針内旋,不寫外拓就沒有絞鋒的問題,這叫"惹不起還躲得起"。見着你這絞鋒點有點麻煩,我避開就是了。

3.2把外拓圈盡量寫小

第二個方法是把外拓圈盡量寫小。小到什麼程度呢?就等于一個節點。節點我已經講解過,大家都會寫了。《古詩四貼》這個"老"字,逆時針外拓寫大了有點問題,下面這個就把它縮小,是

黃簡講書法筆勢篇42(黃簡講書法筆法篇)19

不是很像一個節點?那就順利過去了。

王羲之《十七貼》"先"字,這個字有兩處外拓,王羲之把它們都最小化了,小到幾乎感覺不到。

絞鋒原本就是因為摩擦力的積累引起的,現在小到一個點,來不及摩擦已經過去了,這個方法不是很聰明嗎?

黃簡講書法筆勢篇42(黃簡講書法筆法篇)20

黃簡講書法筆勢篇42(黃簡講書法筆法篇)21

唐朝孫過庭小草,最近于王羲之,孫過庭《書譜》有四個"先"字,上面的外向圈真的很像王羲之。下面他幹脆用了飛度。

3.3用尖鋒外拓

第三個方法,用尖鋒外拓,草書以使轉為形質,外拓有其價值,行草書中的牽絲,用尖鋒寫,容易寫。尖鋒和紙面的接觸隻有一個點,摩擦力最小。那也就意味着尖鋒過絞鋒點,筆心毫毛幾乎不會絞起來。

所以在接近絞鋒點的時候,把筆鋒逐漸豎立,以取得尖

黃簡講書法筆勢篇42(黃簡講書法筆法篇)22

鋒,這樣就可以安全地過絞鋒點了。你看王羲之

黃簡講書法筆勢篇42(黃簡講書法筆法篇)23

這個字,一豎下來是側鋒,但收筆逐漸改用尖鋒,而以尖鋒外拓,下一橫又回到用側鋒。

這個"妄"字有一筆是逆時針外拓,這也是用尖鋒寫的。

唐朝流行雀嘴筆,從日本正倉院所藏唐筆來看,筆頭普遍短小,筆心用硬毫,而且外面用麻紙包裹,這樣的筆自然不容易絞鋒。而現在流行羊毫長鋒筆,屬于宋代以後的無心散卓筆,絞鋒就成為普遍的問題。

有一位大家很熟悉的唐代書法家懷素,曆史上說他寫草書"左盤右蹙如驚電",速度飛快。為什麼他可以寫得那麼快?連外拓都很少絞鋒。原因很簡單,就因為他使用硬毫短鋒筆。所以曆代都強調,書法用筆筆心最好是兔毫。短鋒硬毫有利于使用尖鋒,長鋒軟毫則便于使用側鋒。

3.4用側鋒換面。

黃簡講書法筆勢篇42(黃簡講書法筆法篇)24

一講到側鋒,馬上就有八面鋒的用法。側面可以改換,用前後兩個面各寫半圈,也可以避過絞鋒。上一課講小圈節點,就是用這個方法。用于大圈也可以。

黃簡講書法筆勢篇42(黃簡講書法筆法篇)25

這種換面的寫法,優點是速度快,缺點是隻能用一分、二分筆。如果你用三分筆,就難以翻身。

你看王羲之這個"茂"字的左下角外拓,是不是跟上一堂課講的節點小圈寫法很相似?又很像以前講過的頓筆收。

3.5加節點

黃簡講書法筆勢篇42(黃簡講書法筆法篇)26

各位還記得"永"字八法的原則"筆筆斷而後起"嗎?這是一個簡單而聰明的辦法。把長線條分成短線條去寫,這樣當然容易了。

我拿勾努勢為例,如果你起筆兩面換,然後轉彎三面換,最後寫鈎三面換,這就是一條長線條,中間沒有收過筆,方向換了好幾次,寫起來會很麻煩。而你把它斷成三根短線,寫一段收一次筆,然後踆鋒寫下一筆,難度就大為降低了。

黃簡講書法筆勢篇42(黃簡講書法筆法篇)27

内旋、外拓原來各是一個半圈,當你寫的時候,不要把它們連接起來當作一個圈來寫,這就是寫長線條了。正确的想法,應該是當作兩個半圈,而中間加一個節點,收一次鋒,把筆心回直,然後接下去寫外拓,這樣就是新的一筆了。新的一筆寫半個圈,當然是沒有問題的。

黃簡講書法筆勢篇42(黃簡講書法筆法篇)28

黃簡講書法筆勢篇42(黃簡講書法筆法篇)29

加節點是用筆重要的手段,理論上任何地方都可加。但通常隻需要加在起筆和收筆處。兩筆交會,一個收一個起,就自然過渡了。你看《遠宦貼》這個"救"字,第一筆線條太長,又涉及外拓,王羲之就加了一個節點。

黃簡講書法筆勢篇42(黃簡講書法筆法篇)30

這是王羲之《遠宦貼》草書"武"字,中間這個圈,看清楚了,也是加了節點的。

這個"安"字收筆長圈,因為加了一個節點,所以就沒有牽絲,避過了外拓的問題。

今天的練習是寫一個圈。最簡單的就是寫一個"人"字,我們書法裡面稱它為"交争勢"。

那我們可以有四個寫法:第一個是寫一撇以後,飛出去寫一捺;第二個是側鋒寫下來,到這兒用尖鋒拉出去寫一捺;第三個是用側鋒寫下來,也用側鋒換面的方法寫一捺,那麼你看,這個地方是細的,這個地方是粗的,因為它前後兩個面都是側鋒。第四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就是加節點,來到這兒以後,收筆加一個節點,然後你出去,就有牽絲了。

本節要點:

内旋和外拓。

各種書體的内旋和外拓。

寫外拓避免絞鋒的方法。

要點解讀:

思考題:

為什麼虞世南隻是在《筆髓論》"行書"和"草書"中論述内旋和外拓?

為什麼唐人說鈎不宜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