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的是角色,不變的是初心。不管是作為一名衛生健康系統的幹部,還是作為一名志願者,我都應該沖在前面,為疫情防控盡一份力量。”這是市衛生健康執法總隊幹部王富媛下沉社區、服務抗疫一線的工作感受。
連日來,重慶市衛生健康委積極響應号召,除疫情防控一線人員堅守崗位外,組織發動居家黨員幹部下沉社區,開展志願服務。截至11月17日,市衛生健康委已到社區報到337人,其中機關24人,非醫療機構委屬單位313人,根據調度已參與社區服務68人。
守住了“大家”才能保護好“小家”
王富媛在總隊發出倡議後,第一時間到社區報到,在做好自身防護的前提下,主動到渝北區燕城苑等高風險核酸點協助完成核酸采集工作,每日檢測數量1000餘人。王富媛的丈夫在疾控中心工作,主要負責流調工作,自本輪疫情暴發以來已經有十多天沒有回過家,家裡面還有兩個年幼的孩子要上網課,但王富媛深知隻有守住了“大家”才能保護好“小家”,在看到倡議的那一刻,她沒有絲毫猶豫就報了名,将小孩托付給父母,自己匆匆趕往抗疫一線......
市衛生健康委機關老齡處黨支部書記丁國富也第一時間到社區報到,以普通黨員身份下沉一線,與街道、社區幹部和群衆并肩戰鬥。按照分配的任務,丁國富主要負責核酸檢測信息錄入,從11月15日6點進入社區,連續工作到中午12點。由于所在社區屬于高風險區,對個人防護要求較高,他發揮專業優勢積極開展志願服務,及時做好信息溝通、輿論引導等工作,竭力為群衆做好各項服務。
社區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線,也是檢驗黨員幹部初心使命的主戰場。市人口宣教中心副主任馬金剛11月16日一大早接到社區通知,熱血沸騰,立即奔赴現場維護核酸檢測秩序、給居民們答疑解惑、處理臨時性突發事件等,一天下來,已是口幹唇燥、腰酸背痛,“這算什麼辛苦,明天還去,隻要需要我,随時都準備上”。
同樣,市衛生健康執法總隊預備黨員王豔在疫情發生後,就地“轉崗”從事志願服務,她每天早上6點半就要趕到采樣點,搬運物資,布置采樣場地,随後開展掃碼登記、信息錄入等工作,常常要到下午兩點多才能吃上午飯。
“人在哪裡,哪裡就是崗位”
“人在哪裡,哪裡就是崗位”。市衛生健康委機關黨委職工蒲君,為人熱心、做事麻利、善于做群衆工作。投入社區工作的幾天來,她當好“秩序員”,參與維護小區核酸檢測點秩序;當好“安全員”,與物管人員一道,對1名硬闖小區隔離網外出的群衆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并宣傳防疫政策要求,獲得業主們的理解支持;當好“保障員”,由于所在小區地處商圈,當她得知一名近60歲在飯館洗碗被封控的人員,隻有老年機未申領健康碼、不會網購,幾天沒有蔬菜和油吃時,立即幫其申領健康碼,将自家米面油蔬菜等物送上門,叮囑其嚴格按防控要求做好核酸檢測,解了打工者的燃眉之急;當好“疏導員”,因小區封控時間較長,物管人員顧不上家裡老人小孩,不分晝夜堅守崗位,有時還要忍受少數業主的不理解,各方面壓力較大,針對這個情況,她代表業主買來水果送到物管辦公室表示感謝,亮明黨員身份,表示聽從指揮,随時需要随時上。
市衛生健康委機關國際處黨支部黨員徐建明,已有33年黨齡,他說:“看着閉環機關的同志們日夜奮戰,從領導到普通幹部,都吃住在辦公室,還聽說指導方艙建設的同志每天都是跑到深更半夜才能回駐地落腳,我非常心疼心急,即使居家辦公,也要承擔衛健人的一份防疫責任。”按照社區調度,徐建明負責核酸采樣點的現場秩序維護,指導現場在采樣點用紅凳作标記,提醒核酸等待采樣人員和采樣台之間保持3米間距,認真履職、做細做實各項工作,盡力減少感染風險,是對群衆健康的一份責任。
“請大家間隔1米,有序排隊,提前拿出手機,出示渝康碼,檢測後不要随地吐痰……”早上,市宣教中心黨支部黨員彭偉在認真維持核酸檢測秩序。為防範疫情傳播風險,實行居家辦公防控措施後,他第一時間到社區報到,主動投身社區防疫工作。挂标語、發資料,運送物資,哪裡有髒活、苦活,他都搶着幹,不僅當好聯絡員、宣傳員、纾解員,還特别用心用情解決小區群衆很多煩心事、難事。短短兩天,他就成了小區裡最熱心的志願者,受到居民們的肯定。“我是一名黨員,也是一名退伍軍人,這個時候必須站出來,這是我的責任,也是我的光榮。”彭偉說。
在各區進一步加強社會面管控之後,交通卡口值守作為小區防控工作關鍵一環,出入口的防疫壓力與健康碼、行程碼、核酸結果查驗的工作量陡然激增。市衛生服務中心黨員突擊隊隊員魯力主動請纓,在街道統一安排下,積極參加卡口值守。
魯力主要負責所在街道晚上11點到第二天早上8點的交通卡口值守工作。疫情下的初冬,夜晚少了幾許熱鬧,多了許多寒冷,冷風時而吹拂過大地,讓人不禁一顫。盡管在值守一整晚之後,腳已經酸痛得快沒有知覺,他依舊笑着說:“今天既有一線工作感受,也有滿滿的自豪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