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夜幕降臨,新落成的陵城區糜鎮吉祥社區陸鄉公園内燈火璀璨人頭攢動,廣場上一支廣場舞隊伍伴随着優美的音樂翩翩起舞,她們個個臉上洋溢着幸福、快樂和自信。快樂的旋律、優美的舞姿,形成了社區夜晚一道最靓麗的風景線,常常吸引人們駐足觀賞。
這支廣場舞隊伍就是糜鎮家喻戶曉的吉祥社區吉祥夢舞蹈隊,盡管她們12位隊員有的到了“奶奶”級别,但是她們的舞姿充滿了青春的風采,舞蹈隊長李金鳳可謂家喻戶曉,正是在她的帶領下,這支平均年齡45歲的舞蹈隊,每天晚上都精神抖擻地在吉祥廣場上進行排練表演,為居民帶來歡樂。
舞出快樂
“一跳起舞蹈來,我們都不分年齡了,都感覺自己變年輕了,能不快樂麼!”已經做了姥姥的梅俊玲談起廣場舞就眉飛色舞。
“我現在覺得跳舞比打麻将好多了,自己不但得到了鍛煉,還送給了人們歡樂!”原來沉浸于麻将桌的陳金霞自從參加了廣場舞隊伍就徹底與麻将拜拜了。
聽着舞蹈隊成員們這樣說,看着她們臉上的笑容,那種發自内心的快樂真實又滿足。但是這支隊伍成立之初可謂曆盡艱難。
2012年,喜愛跳舞的李金鳳有了組建舞蹈隊的念頭,和好友梅俊玲一說兩個人不謀而合,李金鳳就成了組建社區舞蹈隊特别合适的人選。
李金鳳從年輕時就喜歡跳舞,吉祥夢舞蹈隊成立之前她經常在家裡看着電腦模仿着跳,在家門口的社區組建一支舞蹈隊這個任務讓她覺得很有挑戰性。她從自己身邊熟悉的鄰居開始動員,可大家的熱情遠沒有她預計得高,有人因為害羞,有人不願耽誤家務,還有人怕花錢,紛紛拒絕了她。
怎麼辦?李金鳳想了好幾天,終于想到了辦法———請“外援”。李金鳳主動找到了有一定舞蹈基礎的鄰村幼兒教師王曉輝,請她出任教練。熱情的王曉輝一口答應下來并和她一起做那些害羞、怕學不會的居民的工作,打消她們的顧慮;在鎮文化站的大力支持下,2013年6月,一支幾人的小舞蹈隊成立起來了。“當時人少,也沒想那麼多,我們在梅俊玲門市前的空地上就練了起來。3個月之後,我們帶着第一個作品《張燈結彩》參加了縣電視台舉辦的廣場舞大賽,雖然沒進入決賽,但對我們已經是巨大的鼓勵了!”回憶着往事,李金鳳娓娓道來。
從那以後,舞蹈隊迅速壯大到10多人。每天晚上7點30分到9點30分這兩個小時的時間對隊員們來說顯得尤為珍貴,因為在這兩個小時裡,不論是50歲的“年輕人”還是剛剛完婚的“新娘子”,全都走着輕盈的舞步、帶着燦爛的笑容翩翩起舞,舉手投足間滿是快樂、自信和健康。
如今吉祥夢舞蹈隊從最初的“一窮二白”,沒有隊員、沒有衣服、沒有教練到現在的12位成員,每人近10套演出服,每月排練一支新舞蹈,舞蹈隊的變化可謂月月有、時時新,成為社區的一張閃亮的名片,在隊長李金鳳的帶領下,隊員們不僅為社區赢得榮譽、為居民們送去歡樂,還做義演、慰問老人,她們用點滴的行動和一腔熱忱,讓百姓生活變得更加多彩,将“吉祥夢”這個名字演繹得淋漓盡緻。
舞出和諧
舞蹈快樂了大家,也團結了大家,但這團結得來不易。
因為舞蹈隊本身缺少強制約束,所以有些隊員平時訓練就有懶散現象,李金鳳和梅俊玲礙着面子不願多說,可是有一次終于“爆發”了。
“還有一星期就比賽了,咱們隊總共12人,現在病了2個,你們兩個還要請假,缺4個人咱這比賽就沒法參加了,家裡的事能不能想辦法克服一下?”李金鳳拉着兩個準備不參賽的隊員說。
“不行,跳個舞不當吃不當喝的又不掙錢,那麼認真幹嘛!”其中一人不高興地說。
“明天,我也不來了。”另一個人附和着。
看着兩個死拉活拽也拉不住的背影,李金鳳委屈地沒讓自己哭出來。一下子走了4個人,這比賽沒法弄了。看着七零八落不成隊形的排練,李金鳳灰心地說:“不練了,回家吧。”
眼看着好幾個月的辛苦就要付之東流,很多隊員的心裡都不是滋味。為了不讓大多數人失望,李金鳳和梅俊玲費了很大的力氣從别的社區請到了臨時替補。時間倉促,配合得不夠默契,這一次參賽成績自然也很不理想。賽後,隊員們嘴裡不說,心裡都有着自己的思考。
從那以後,團隊的凝聚力明顯增強。大家不僅認真排練,而且想辦法克服困難。有的隊員家裡小外孫沒人照顧,她就把孩子帶到現場,哄着孩子一起跳;有的隊員生病了,堅持“輕傷不下火線”;還有的隊員推掉了家裡的事,一心一意撲在舞蹈隊。記得2018年國慶期間排練,接到通知的隊員陳金霞正和老公搶收玉米,她和老公說了一聲我去排練就離開玉米地上了廣場,這讓李金鳳很感動。
7年以來,“吉祥夢”舞蹈隊參加了市裡、區裡舉辦的各種比賽20多場,連續蟬聯陵城區廣場舞電視大獎賽一等獎,”成為了一支活躍在糜鎮社區的骨幹文藝隊伍,深受社區群衆的愛戴和敬佩。
邁進新時代,幸福舞起來。如今的吉祥社區吉祥夢舞蹈隊正以嶄新的面貌舞出時代新風采,舞出農村新風尚,舞出幸福新生活。
德州日報新媒體出品
通訊員 | 陳啟忠
編輯 | 尹曉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