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六出祁山七擒孟獲意義

六出祁山七擒孟獲意義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1 18:12:20

三國後期,西晉準備滅東吳,命令西晉益州刺史王濬建造戰船,征伐東吳,造船時産生的木屑随着長江水流到建平郡,建平郡轄四縣,即南陵縣、信陵縣、巫縣、秭歸縣。

建平太守吾彥發現後,将撈起的木屑上呈吳主孫皓,認為西晉正建造戰船,打算伐吳,要求孫皓增派守軍到建平防守,稱隻要建平不失陷,西晉都無法渡江進攻。但孫皓不聽。吾彥無奈,唯有制造鐵鎖鍊,在險要之處放下橫斷長江;又制作大鐵錐,暗置在江水之中,試圖以此阻止西晉戰船東進。

六出祁山七擒孟獲意義(鐵鎖橫江長江一條鐵索)1

天紀四年(即晉太康元年,280年),西晉王濬果然率大軍壓境,沿江城池守将多數都望風而降,或者很快被攻破,但吾彥卻領軍堅守建平,王濬無法攻下,唯有繞過。此時因建平守軍不足,無力防守建平對面江面,王濬又以大木筏移走江中的鐵錐,又用火燒斷鐵鎖鍊,令水軍成功通過建平郡。

從那時候開始,這裡就是三峽地區最重要的關口了,後來又改名叫做夔關、瞿塘關和鐵鎖關,連同白帝城一起建成一個堅固無比的軍事要塞,經過―代代逐漸改造,到了唐宋時期,已經修建得很有特色了,

《太平寰宇記》的一段記錄;三鈎鎮在(夔)州東三裡,鐵鎖斷江山,橫江互張兩岸,造舟為梁,施戰船于上,以禦寇焉,鎮居數溪之會,故曰三鈎,唐武德二年(69年)廢。

從這段記述可見,早在七世紀初,就有人在瞿塘峽口的三鈎鎮鋪設了攔江鐵索,還大膽修建了一座浮橋,這樣的技術,在當時可謂世界先進水平了。

六出祁山七擒孟獲意義(鐵鎖橫江長江一條鐵索)2

在三鈎鎮浮橋拆除後的近300年曆史中,這裡基本上是太平的沒有必要再設防禦工事,至唐末天祐元年(94年)由于天下大亂,鎮守瞿塘關的前蜀将軍張武重新在江上設置了鐵索,可随意從水下拉起,用以阻擋來往的船隻,收取鹽茶關稅,也有防禦價值,守軍還在兩岸設立栅欄駐兵,稱為鎖峽”。

十年後,割據荊南的高季昌興兵來犯,使用火船,燒毀了蜀軍的一道浮橋,形勢十分危急,張武就拉起水下鐵索,擋住了敵軍艦隊,恰巧這時江上的風向也發生了變化,一股迅猛的回風吹向敵陣,敵軍落水淹死者不計其數,高季昌本人乘坐的一艘蒙有牛皮的戰艦也被飛石擊中,吓得連忙換小船逃跑,蜀軍獲得空前的勝利。

又過了十一年,敵人再次來犯,還畏懼張武的鐵鎖戰術,在峽内來回猶豫最後被蜀軍擊潰,接着,蜀軍進一步改進了江防設施在浮橋上修起了三層樓,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俯射敵艦,并在兩岸架設大炮要想從水上飛渡這道“鎖峽”真比上天還難!

由于瞿塘峽口有這個要塞,所以在宋初乾德三年,大将劉光義曹彬率軍平蜀的戰役中宋太祖趙匡胤在地圖上指着這裡,對他們說;我軍逆流行進到此,切不可以艦隊進攻!劉光義和曹彬謹記這一指示,在離浮橋和鐵索還有幾裡處,就舍舟登陸強攻,直到奪取了浮橋,才重新登船。

六出祁山七擒孟獲意義(鐵鎖橫江長江一條鐵索)3

南宋景定五年,面臨北方蒙古的威脅,形勢又緊張起來,夔州守将徐宗武,又在白帝城下安設了七條攔江鐵索,橫截江面的鐵鍊長276丈,并在岸邊豎立了兩根鐵柱,上鑄“守關大将軍徐宗武”八個字,鐵柱冬春出露水面,夏秋被洪水淹沒。稱為鐵鎖關,至今在江邊一片險峻的礁石上,還遺留有兩根高6尺4寸的鐵柱,就是古時浴血争奪的“鐵鎖關”的遺迹,距今已有700多年曆史了。

六出祁山七擒孟獲意義(鐵鎖橫江長江一條鐵索)4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