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為什麼有28天也有29天?突然發現今天已經是3月1号了,2月份已經過完了,像兔子的尾巴一掃而過2月為什麼有28天或者29天?閏日和閏月是什麼?怎麼計算閏年和閏月?“三年兩不閏,三年兩頭閏”聽過嗎?看完這一篇,絕對漲知識,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二月為什麼有28天也有29天?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突然發現今天已經是3月1号了,2月份已經過完了,像兔子的尾巴一掃而過。2月為什麼有28天或者29天?閏日和閏月是什麼?怎麼計算閏年和閏月?“三年兩不閏,三年兩頭閏”聽過嗎?看完這一篇,絕對漲知識!
一、紀年
所謂紀年,是指以文字确切記載曆史現象發生的年代。目前國際上通用的紀年法是公元紀年法。是從所謂的耶稣出生之年算起,這一年以前的年份叫公元前某年,以後的年份叫公元某年。但應該注意:沒有公元零年這一年。例如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統一六國;今年是公元2021年。
其實,在“公曆紀元”沒有流行之前,各國采用各種各樣的曆法紀年。在中國,早在公元前兩千多年就有了自己的曆法,從黃帝紀年開始,在相當長的曆史時期内,中國使用的是“幹支紀年法”,即把十天幹和十二地支分别組合起來,每60年為一個周期。在古代的中國還有其他主要的紀年法:帝王紀年、王公年次紀年等。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使用國際社會上大多數國家通用的公曆和公元作為曆法與紀年。但是也并沒有廢除農曆,所以現今的中國傳統節日還是以農曆為準。
因為我國現在是實行兩套紀年法,所以才有平年、閏年、閏日、閏月的叫法。
二、2月份為什麼有28天或者29天
為解釋這一問題,要從它的年、月、日的形成說起。公曆就是太陽曆,也叫陽曆,它以地球繞太陽運行一周作為一年,再把一年分成十二個月,而地球運轉一次則算一天,但地球繞太陽運行一周的時間(這叫回歸年)是365.2422天,比平時說的一年365天(這叫做曆年)多了将近四分之一天,随着時間一天一天地過去,回歸年和曆年就越差越遠了。
為解決這個問題,在公元前46年,羅馬帝國的統治者儒略.凱撒對曆法做了改革,他規定在曆年的基礎上,每四年設一個閏年,閏年為366天,這樣,曆年就更接近回歸年了。傳說在公元46年,羅馬皇帝恺撒(JuliusCaesar)依天文家索西琴Sosigenes在修改曆法時規定:每年為十二個月,一、三、五、七、十、十二為大月,每月31天;其他月份定為小月,每月30天,這樣,大小各六個月,使人很容易記住,應用起來也很方便。但是照這樣規定,一年就不是365天了,而是366天了,因此得找出一個月扣去一天,扣哪個月合适呢?那個時候被判處死刑的犯人都在二月份處死,所以人們都希望二月這個月能快點過去,于是,就把二月扣去了一天,這樣,二月就隻剩下29天了。後來,有一個叫奧古斯特(AugustusCaesar)的名字,叫做August的人做了羅馬皇帝,他發現恺撒是七月份生的,七月是大月,而他自己是八月份生的,八月卻是小月,他為了顯示自己和前一位皇帝有同樣尊嚴,就荒唐地把八月也定為大月,改為31天,而八月多出的這一天仍然從二月份扣除,這樣,二月隻剩下28天了。
由于回歸年比曆年,每四年就多出一天,所以每四年的前三年,二月是28天,年份即為平年;第四年二月才是29天,這一天叫閏日,這一年即為閏年。這就是二月份為什麼有時28天有時29天的來曆。
三、閏月
中國的農曆屬于一種陰陽合曆:其年份分為平年和閏年。平年為十二個月;閏年為十三個月。月份分為大月和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其平均曆月等于一個朔望月。一年中哪個月大,哪個月小,由計算決定。因為月亮繞地球一周的時間是29.5306天,12個月共354.3672天,比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365.2422天少10.875天,所以農曆每月的天數隻能在29和30中選擇,但還要保證每月十五那天晚上的月亮是最圓的,這就需要天文計算來定;就是這樣算還沒有解決問題,因為農曆的12個月加起來才354天多一點,離真正的一年還差近11天,所以3年左右就加一個月,這個月叫閏月。因此農曆日期和地球繞太陽運動的位置并不準确對應,例如代表地球離太陽最遠的那個時間冬至這一天,公曆都是在都是在12月22日這一天,有時差一天,但農曆相差就大了,去年是十一月初三,今年是十一月十三,差了10天,所以農曆不如公曆準确。四季的變化在陰曆上就沒有固定的時間,不能反映季節。
四、計算公曆閏年的方法
按照每四年一個閏年計算,平均每年就要多算出0.0078天,這樣經過四百年就會多算出大約3天來。因此每四百年中要減少三個閏年。
所以公曆規定:(1)年份不是整百數時,能被4整除的是閏年
(2)年份是整百數時,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不是400的倍數的世紀年,即使是4的倍數也不是閏年。
公曆閏年分為普通閏年和世紀閏年。
(1)普通閏年:公曆年份是4的倍數的,且不是100的倍數,為閏年。如:2004年就是閏年。
(2)世紀閏年:公曆年份是整百數的,且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如:1900年不是世紀閏年,2000年是世紀閏年。
中國農曆的“閏年”
中國舊曆農曆紀年中,有閏月的一年稱為閏年。一般年份為12個月,354或355天,閏年則為13個月,383或384天。
注意閏年(公曆中名詞)和閏月(農曆中名詞)并沒有直接的關聯,公曆中隻分閏年和平年,平年有365天,而閏年有366天(2月中多一天);平年中也可能有閏月。
五、三年兩不閏,三年兩頭閏
就是陰曆有的三年中有中間一年是閏年,前一年和其後一年不是閏年;有的三年中隻有中間一年不是閏年,前面一年和後面一年都是閏年。
農曆曆法中閏月按19年一個周期設置,稱為一個閏周。在一個閏周内設7個閏月,這就是19年7閏。因為每三年設一個閏月,隻有18年,所以需要在某一個三年中設兩個閏月,這就是三年兩不閏,三兩頭閏的來曆。而閏年中多出來的那個月就是閏月。閏月的位置取決于“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根據陽曆設立的,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圈是360度,平均分成24份,每份15度,規定地球每公轉15度,就是一個節氣。實際上,二十四節氣又分為12個節氣和12個中氣,一一相間。月首叫節氣,通常用來确定季節,月中叫中氣,通常用來确定月份。
陰陽合曆時,24節氣在農曆中的日期是逐月推遲的,如此繼續,必将有月份的中氣正好落在農曆月的最後一天,這時就會出現下個月沒有中氣的情況。根據陰陽曆每個月的時間差得知,一般每過兩年左右就有一個沒有中氣的月,農曆規定把沒有中氣的那個月作為閏月。
把這些資料整理出來,内牛滿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