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朱文傑的故事

朱文傑的故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1 18:53:43

朱文傑的故事(朱文傑壽齡淵源趣談)1

朱文傑的故事(朱文傑壽齡淵源趣談)2

自古以來,人們統稱60歲以上的人為耆年。對人的壽年大體上分為上、中、下“三壽”:上壽指90歲以上;中壽指80歲以上;下壽指70歲以上,也有指60歲以上的。

《素問·上古天真論》中有“盡其天年度百歲乃去。”《靈樞經·天年》有:“人之壽百年而死。”《尚書·洪範篇》則以百二十歲為壽。推算人的自然年齡在一百至一百二十。《左傳·僖公三十二年》中進一步為之補充,提出不同的“三壽”:“上壽百二十歲,中壽百歲,下壽八十歲。”中國的這些最早關于人類壽命推測的曆史記載,與今天科學預測竟然基本相同,讓人們不由不感慨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偉大與深邃。

當人們進入要開始為自己祝壽的六十歲時,這一年就被稱為花甲之年、耳順之年,又稱還鄉之年。

花甲之年的花甲,來自于舊時用天幹、地支相互配合紀年的傳統。六十年為一花甲,亦稱一個甲子。“耳順之年”,即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清楚理解聽到的話)。“還鄉之年”是說給當官的聽的,因為到了明清時期六十歲就要退休,告老還鄉了。明太祖朱元璋诏令:“文武官年六十以上者令緻仕。”清朝文官,也是六十歲令緻仕。

耳順之年之典故來自孔子的《論語》,孔子曰:“六十而耳順。”意思是人活到這個年齡就“言至心通,無所違逆” “所聞不逆于耳,故曰耳順也”,又 “心與耳相從,故曰耳順也”。

六十六歲過壽,是壽俗中最為隆重的一次,因為年齡中占兩個六字,中國人講究“六六大順”,自然格外受重視。從六十耳順而到六十六大順,真如河川貫通,至為通順。一順百順,事事皆順。

其實孔子說的:“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也是在講“順”。從心的從字,作順從講。“矩”是端正方形的工具,也指法度。意思是人活七十歲時,順從 心之所欲,而不逾越法度。順心而為,自然合法,也就是動念不離乎道。

七十歲也稱“古稀之年”,此說源于唐代詩人杜甫在帝都京兆長安寫的《曲江二首》中第二首的:“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七十歲之雅稱,還有幾樣,例如 “杖國之年”。這源于《禮記·王制》:“七十杖于國。”是說七十歲老人可以拄杖行走出入于都邑國府,但其中多指曾經有仕宦經曆的退休官員。

再就是“懸車之年”。《禮記·曲禮》:“大夫七十而緻仕。”緻仕即退休,返老還鄉。《白虎通緻仕》解釋為:“臣七十懸車緻仕者,臣以執事趨走為職,七十陽道極,耳目不聰明……是以退老去避賢者,所以長廉遠恥也。”意思是七十歲已經是老而衰,耳目不聰,已不便奔走于朝堂官場了。

關于壽齡稱呼,還有不少說法。七十七又稱“喜壽”,因為喜字的簡寫連筆草書拆開看就是七十七;八十八又稱作“米壽”,這也是拆字的說法,因為米字可以分成八十八三個字。這些都表現了人們一種渴望長壽的願望。多一種說法也就多了一次阖家團圓讓老人高興的機會。

孔子享年73歲,孟子享年84歲。所以國人對這兩個年齡相當重視,能夠活到聖人的年齡就心滿意足了。但是後來把這兩個年齡說成生命中的一個“檻”,說什麼:“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或說成“閻王叫你商量事”。其實一般人到了這個年齡段,在古代更是已經大大的超出了平均壽命,随時都有死亡的可能性。而科學家們對“七十三八十四”這種現象進行過反複的研究,發現人的生命有一個周期性的規律,大緻是7~8年為一個周期,循環往複。周期的始末為低潮,低潮稱健康減弱年齡,人的免疫能力較弱,去世的人相對較多。所以有專家認為“七十三八十四”這個周期為一生之中的“魔鬼時刻”,稱為“檻”是有道理的。當然不少人也認為這句俗話不過是庸人自擾,沒有絲毫的科學依據。

在中國自古以來,不少老人還是很忌諱的,真正到了七十三、八十四,别人問起也不承認,說個虛歲應付一下,甚至虛上二三歲。而明知老人是這個年齡,你就千萬不要問,問了就會碰釘子,就是大不敬。這時反而應該替老人隐瞞打掩護。這時一些老人都會比較緊張,說自己活天天呢?即活一天是一天。而臨近這一天之時不少老人都會交待後事,立遺囑,安排分遺産。舊時兒女們會提前給老人添壽衣、買壽棺、選壽穴,購買的壽棺,還要擡回家中。據說買了壽棺,反而會沖破這一關口。兒孫輩到結婚年齡,也要加緊辦,以喜事沖一下也是好的選項。當然這都是老皇曆啦!

再有,一些北方農村還講究,兒女在父母臨近這個門檻過壽時,要買整條活鯉魚蒸了讓老人吃,這鯉魚應該是黃河鯉魚,因為鯉魚善竄,能逆水朝上躍,鯉魚能跳龍門嘛!自然這一躍就過關口了,老人也會平安無事。其他門道還有不少,例如要想法蒙混閻王爺,讓閻王點卯時缺額,使老人繼續活在陽間。具體辦法很豐富,就不一一介紹了。

一般男的過壽,講究過單不過雙,七十大壽,六十九歲過,即虛一歲過。這把十月懷胎,生命已産生都算進來,看來有一定道理的。當然寓意也好,九諧音為久,賀九即壽久也。

朱文傑的故事(朱文傑壽齡淵源趣談)3

朱文傑的故事(朱文傑壽齡淵源趣談)4

再有,七十至九十歲的老人算是已進入“耄耋之年”了。其實 “耄耋之年”一般是泛指。這來自于《禮記·曲禮》中的:“八十九十曰耄。”《詩·秦風·車鄰》中的:“逝者其耋。”朱注:“八十曰耋。”《易·離》中的:“日昃之離,不鼓缶而歌,則大耋之嗟。”馬注:“七十曰耋。”

中國人在這些方面下的工夫深,西安周至縣路曉春和戶縣喬彩芹創作有剪紙作品《貓蝶圖》,應該是給七十至九十歲的高壽老人祝壽用的,取的就是“貓蝶”與“耄耋”諧音。還有貓蝶與牡丹組合圖案,寓意“耄耋富貴”。

八十又稱“杖朝之年”。拄着拐仗出入朝堂,在皇帝面前招遙而過,這是何等的尊榮?當然不是随便哪一位八十歲老人了。

九十歲被尊稱為“眉壽” “九齡”。這源于《詩經》和《禮記注疏》,《詩·豳風·七月》有:“為此春酒,以介眉壽。”《周頌·潛》:“綏我眉壽,介以繁祉,既右烈考,亦右文母。”《詩·周頌·載見》:“率見昭考,以孝以享,以介眉壽。永言保之,思皇多枯。”《禮記》鄭玄注:“年天氣也。齒人壽之數也。九齡,九十年之祥也。”

其中“豳”,即今陝西彬縣;《周頌》則是反映西周宗廟之樂歌。西周宗廟在陝西周原一帶,包括岐山、扶風等縣。看來壽眉一說也源自陝西。

詩中的“眉”,自古及今都解釋為“豪眉” “秀眉”,以為人老了眉中會長出長毛,從而雲“眉”。 毛《傳》:“眉壽,豪眉也。”孔《疏》對此進一步解釋:“人年老者必有豪毛秀出者,故知眉謂豪眉也。”鄭《箋》:“眉壽,秀眉,亦壽徵。”朱熹注雲:“眉壽者,頌禱之辭也。”西周中晚期青銅器金文中已常見“眉壽無疆”。西周孝王辟方時代的青銅器“舀壺” 銘文,就是“萬年眉壽,永命多福”

而九十九歲被稱為“白壽”,百字取掉上邊一橫為白字,一橫代表一年,少一年故稱九十九歲為“白壽”,如此稱之堪稱絕妙。

一百歲為期頤之年,源于漢時戴聖所輯的《禮記·曲記篇》:“人生十年曰幼,學;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壯,有室……八十曰耄,九十曰耋……百年曰期頤。”意思是人生以百年為期,所以稱百歲為“期頤之年”。期,朱熹講是“周匝之義”,即轉過一圈了,“謂百年已周”。頤,朱熹講是“謂當養而已”。即生活起居待人養護。期頤就是指百歲之人。意思是這時飲食起居期待子孫奉養照顧了。元人陳浩解釋說:“人壽以百年為期,故曰期;飲食起居動人無不待于養,故曰頤。”鄭玄注:“期,猶要也;頤,養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盡養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歲,飲食、居住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養,所以“百歲”稱作“期頤”。宋代大詩人蘇轼《次韻子由三首》有:“到處不妨閑蔔築,流年自可數期頤。” 人活到一百零八歲稱“茶壽”,茶字的草字頭當成二十,下面可拆成八十八,二者相加為一百零八,故指一百零八歲。中國人似乎對一百零八這個數字情有獨鐘:水泊梁山是一百單八将,附會于道教認為的北鬥叢星中有三十六個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還真惹人關注,蠻搶眼球的。

朱文傑的故事(朱文傑壽齡淵源趣談)5

朱文傑:1948年生于西安,西安市文史館館員、“老西安研究中心”主任,西安市詩書畫研究會名譽會長、西北大學中國節慶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西安秦磚漢瓦研究會副會長。系中國作協會員、國家一級作家。出版詩集《哭泉》《靈石》《夢石》《朱文傑詩集》(上、下卷);報告文學《老三屆采訪手記》;散文集《清平樂》《拾穗集》 《長安回望》《吉祥陝西》(上、下卷),《郵票上的美麗陝西》。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