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總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集辦公、住宅、零售于一體。其核心設計理念是打造一個充滿活力宜人的城市生态公共空間,同時賦予項目鮮明可辨的形式,促進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互動。曲線建築形式在城市網格内以一掃的姿态與周圍的高層建築形成對話,與周圍環境形成對比對話,創造新的生态城市和商業空間。
突破與挑戰
項目所在大園區為指定高新區,基礎設施理想,鄰裡氛圍濃厚,商業區繁榮。盡管具有區位優勢,但該項目仍面臨着适應周圍同質開發項目的挑戰,并限制了其土地條件。因此,鑒于項目規模有限,高度限制為70米,新項目面臨的直接挑戰是如何創建一個獨特的地标,不僅要與周圍的物體分開,還要提升社區的整體形象。
創新與重生
政府制定了大園區詳細的城市設計指南,有助于規範和統一建築與城市空間的界面。然而,這也限制了新項目的可能性,導緻該地區的建築布局和城市空間嚴重同質化的現狀。如果我們選擇繼續相同的傳統布局方法,該項目不僅會引起與周圍項目的嚴重對抗,而且還會錯過振興整個區域的絕好機會。
項目通過兩個對立弧形體量的布局,巧妙地打破了周邊網格般的城市肌理。該建築軟化并豐富了周圍僵硬和單一的街道空間,為中心和相鄰街區提供了明亮,寬敞和多樣化的視線走廊,并結合了對角線入口廣場以區分中心。一個熱鬧的内部庭院由弧形的體量形成,人行道通過這些體量相交,連接所有公共開放空間。彎曲的輪廓盡可能地符合場地邊界,保持街道的連續性,使整個建築在該地區具有突出的形狀,同時與環境相容。
整體建築高度由北向南逐漸降低,滿足相鄰保利國際廣場特許經營的要求。兩個相對的新月形漂浮在橢圓形綠洲周圍,就像錦鯉魚在池塘裡經過一樣。傾斜的弧形屋頂與雙曲面變化形成無盡的螺旋姿态,創造了一個有吸引力的“第五立面”,提供了整個街區和周圍高層建築的獨特城市景觀。飄逸柔和的弧形傳達出開放、融合、溫馨、安全的建築美學,成為這座國際城市南部極具吸引力的地标。
三維景觀
為了在街區内創造一個安靜的環境,逃離城市的喧嚣,創建了一個下沉式中央花園,與景觀和一樓零售相互作用。流入中央花園的垂直交通直接放置在地塊的四個角落,從城市到中央花園建立了多個方向連接。花園的景觀設計延續了建築的純粹幾何感。
三條小巷将庭院劃分為不同的區域,通過錯開不同海拔的弧形體量來創建不同高度的綠色平台,并在頂部布置了一個半開放的後退花園,将自然景觀從地面延伸到屋頂。社交陽台、中央花園、空中花園和街道空間之間的連接減少了建築體量對外部步行空間的影響,并增強了與城市的互動。
美學與經濟
彎曲的幕牆是該項目的挑戰之一。在設計之初優化了幕牆的曲面。大部分曲面采用标準立式玻璃,使用非标準玻璃不到1.3%,為客戶節省了可觀的施工成本。通過控制頂角玻璃的曲率,每塊玻璃被簡化成一個彎曲的玻璃,并通過豎框的變化統一起來。幕牆采用低鐵玻璃,賦予項目更多的城市商業美感。
THE END
聲明:
以上圖片及資料内容部分來源于網絡,由我方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此圖庫侵犯到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