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楊荔鈉生活照受訪者提供圖

楊荔鈉生活照受訪者提供圖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11 00:14:00

楊荔鈉生活照受訪者提供圖(楊荔鈉感謝生活)1

《春夢》《春潮》《春歌》。

楊荔鈉生活照受訪者提供圖(楊荔鈉感謝生活)2

當現實的苦樂喜悲一波又一波襲來如潮水,我們沾濕了雙腳在岸邊終于意識到,這是一個需要我們去主動地抵禦什麼、相信什麼、付出什麼,之後才能得到幸福與意義的世界。

缥缈的虛構之外,還有着更多的對真實的觀察與寫照,等着我們睜開眼睛去看,打開心去接受。

這一次故事的講述者,是三位不尋常的女性。将她們連接起來的那件事,叫:紀錄片。她們選擇了一條少有人走的路,她們端起攝像機或者将端起攝像機的機會賦予他人。有了她們,諸多我們未曾有機會一一親眼所見、所經的現實才能被記錄下來,留在時光裡。

于是我們決定,記錄她們的記錄,在這個過程裡,我們也勢必将得到力量與啟發。

楊荔鈉生活照受訪者提供圖(楊荔鈉感謝生活)3

楊荔鈉,中國獨立紀錄片代表人物,多次擔任國内外電影節評審工作。曾任舞者和舞台劇演員。主演賈樟柯電影《站台》。

紀錄片導演代表作《老頭》(1999)是國内首部DV作品。《家庭錄像帶》《老安》《野草》《婦女主任》《我的鄰居說鬼子》《少女與馬》等紀錄片多次參加海外影展。

劇情片女性三部曲《春夢》(2013)獲荷蘭鹿特丹影展“金老虎”提名、台灣五十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提名。 《春潮》(2019)入圍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主競賽提名并獲得“最佳攝影”獎、第33屆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和最佳導演提名。《春歌》更名《媽媽!》2022年制作完成。

楊荔鈉生活照受訪者提供圖(楊荔鈉感謝生活)4

楊荔鈉生活照受訪者提供圖(楊荔鈉感謝生活)5

“我相信真實的生命的力量、生活的力量。大家如果問:你最感謝的是誰?那我想說:感謝生活。生活讓我知道所有的人生冷暖。”

楊荔鈉生活照受訪者提供圖(楊荔鈉感謝生活)6

楊荔鈉生活照受訪者提供圖(楊荔鈉感謝生活)7

開始

很多次,楊荔鈉都在夢裡重新見到老宋——老宋是她1999年的紀錄片處女作《老頭》裡的主人公,已經去世很多年了。

楊荔鈉生活照受訪者提供圖(楊荔鈉感謝生活)8

第一次夢到,他站在陽光裡,很暖。再一次夢到,他面目模糊。再往後,環境越來越黑,有一次“是在一個很黑的地下室裡面,旁邊還有他的那輛手推小竹車,他的臉完全看不清楚,夢裡我很清楚他是擔心我害怕”……

楊荔鈉記得作家馬爾克斯在小說《百年孤獨》裡有一句話:“人在地獄裡也會老。”“因此我知道,他雖然死了,但也是在變老。”楊荔鈉記得,夢裡的老人幾乎每一次對她說的話都是一樣的,他說:“你快離開這兒吧,這兒不需要你來,快走吧。”她追問:“那你告訴我,我能為你做什麼?”沒有得到過答複。

楊荔鈉生活照受訪者提供圖(楊荔鈉感謝生活)9

每年的重陽節、盂蘭盆節,還有春節,楊荔鈉都習慣了給這些老朋友包幾個餃子。

那是她20多歲的時候選擇結識的一群人和由此開啟的一段生命——是創作的生命,也是作為一個單純的“人”的生命。悠哉哉閑逛到北京天壇公園,見到坐在牆根的一群老人,紮堆在聊天。這幅畫面隔着20餘年的光景回望,楊荔鈉依舊覺得“美得像一幅畫”。

那時候她尚且不知道“衰老”為何物,不知道“離别”和“失去”已經緊緊逼在這群人身後。她就是本能地想要記錄下這些鮮活可愛的生命,而這些人竟也慷慨地向她打開了身前的那扇門。這個近乎“懵懂”的姑娘于是用一台手持的攝影機,獨立完成了整部紀錄片的拍攝。

楊荔鈉生活照受訪者提供圖(楊荔鈉感謝生活)10

那時候她不能用理性的語言編織出自己這麼做的原因,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個頭,直到其中一位拍攝對象吳大爺的一句無心的感慨:“你就拍吧,把我們這幫老頭兒都拍沒了,你就不拍了。”

事後楊荔鈉歸納那段生命時坦陳:“我就是按照他的這句話,結束了我的工作。”楊荔鈉記錄下了他們日常的閑談、聚首、幽默和可愛,也記錄下了他們患病、疼痛、倒下、告别。

與其說,是一次紀錄片的初創讓楊荔鈉改變了自己的職業軌迹,毋甯說她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完成了一次對生命終極課題的自我開啟和教育。

楊荔鈉生活照受訪者提供圖(楊荔鈉感謝生活)11

《老頭》後來讓楊荔鈉一舉拿下了包括日本、法國、德國在内的多個電影節獎項。她以攝影機為眼睛、以獨立為姿态的紀錄片創作曆程也由此開啟。

她拍自己的母親、拍孤兒院的一群孩子、拍寺廟裡的女人、拍家鄉東北在基層負責婦女兒童工作的各式各樣的“主任”……這些作品有些成為了中國當代獨立紀錄片裡的代表作,有些封塵在舊光碟裡,還有一些至今仍在拍攝和進行中。

紀錄孤兒院孩子成長的《野草》到現在還在拍;她還想把停滞了幾年的《婦女主任》的拍攝重新拎起來——那裡面有計劃生育主任、有婚姻登記站的主任、有婦女兒童的主任,還有家政中心的主任……如今20年過去了,人事變動了,她們的生活改變了,就連政策都完全颠倒過來,但楊荔鈉知道,别人在其中經曆的疼痛、糾結、忍耐,卻始終存在着。

楊荔鈉生活照受訪者提供圖(楊荔鈉感謝生活)12

變動

多年來拍攝主題和對象的變化,來自于楊荔鈉在生活裡身份的延展。從一個女孩,再變成一個母親,是經由這些成長,她才能對那一個身份群體面對的共同經驗身有同感。

年輕時她不解愁苦,本來是爛漫的年月卻把焦點駐足于老年人身上,是因為那時候她的目光純淨,也将老年人看作是如孩童般單純、幽默、良善。結果是在一次次的送别裡,她初嘗了人世的苦哀和終将去往的同歸。

如今她也過了知天命的年紀,見過了太多無奈滄海之後,未曾想到自己最新的紀錄片創作,拍攝對象竟又變幻回了一群“少女”。她拍攝了自己的女兒和一群同齡的女孩與馬的故事。

楊荔鈉生活照受訪者提供圖(楊荔鈉感謝生活)13

《少女與馬》海報

“為什麼我到現在人生走完了大半場,又開始回到一個拍攝《少女與馬》的狀态?”她坐在北京初夏暖烘烘的風裡自問,未答先笑了,“因為我發現每個生命階段都很美。我年輕的時候覺得老年人身上有美德、有善良、有嬰兒般的純真,現在也許因為我也慢慢老了,反而更喜歡鮮活的生命。”

也因為拍攝《少女與馬》,她可以更加專注地觀察和意識到新世紀裡成長起來的這一代身上蘊含着的開放、進步與希望。

楊荔鈉生活照受訪者提供圖(楊荔鈉感謝生活)14

隻是有一些好像“命定”的東西,卻并未因為題材的變化而逃離開楊荔鈉的鏡頭——從《老頭》,到後來同樣是老年題材的紀錄片《老安》,始終“有一塊灰色的布披在我身上,就是對死亡的恐懼與不得不一次次直面的殘酷。”到了《少女與馬》,她滿心以為不會再有這樣的事了,“結果開機前,有一匹老馬死在我們面前”。

既然命運如此安排,楊荔鈉便選擇睜着眼睛面對。

“逃避不了,這東西無處不在,真的無處不在。”她後來釋然了,“就算我不拍紀錄片,身邊——無論遠近,還有會有人随時消失。”

她想起祖母離開的時候,“童年的燈光熄滅了”;又想起很久沒有回去的家鄉長春,“那個城市已經陌生得對我來說像是一座空城”。失去,才是每天都在發生的常事。

因為對這件事的困惑永恒存在,于是也便有了繼續追尋下去的意義。

今年,女兒即将考大學,楊荔鈉長出了一口氣,作為一個母親的養育之責似乎終于可以稍稍放下一些了。她跟女兒向來平等相待,甚至會将内心的索求也對其和盤托出:“我就說,你考了大學趕快去尋找你的自由,未來我的時間是我自己的,我也要把過去的很多時光抓回來。”

楊荔鈉生活照受訪者提供圖(楊荔鈉感謝生活)15

重新開始

此前20多年來,楊荔鈉一直在家庭和創作之間往來穿梭。

除卻拍攝紀錄片,她還完成了三部自己的劇情長片的創作,它們便是——《春夢》《春潮》《春歌》。故事的主題和對象皆為女性,将一個女人會在人生不同階段遭遇的苦樂盡數投入其中。其中《春歌》後來改名為《媽媽!》,計劃在今年上映,她講述了一位年近九旬的母親與自己60多歲的罹患阿爾茲海默症的女兒的故事。

楊荔鈉生活照受訪者提供圖(楊荔鈉感謝生活)16

電影《媽媽》海報

劇情片和紀錄片是兩種創作周期和工作方式截然不同的事物,卻讓楊荔鈉在不斷往複遊走的過程裡自尋到了一份平衡。

近幾年來,她保持着“每拍完一部劇情片就馬上回到一個紀錄片的拍攝中”的節奏。她将拍攝紀錄片當作是“養護精氣神兒”的過程。

劇情片創作動辄團隊浩蕩,作為編劇、導演在當中需要消耗的經曆是巨大的。于是拍攝紀錄片的過程就變成了一個人的沉靜與獨存,需要面對的事物可以相對不那麼繁亂和嘈雜,她可以在對外部世界的關注中得到凝神與觸發。專注看着一個他者的時候,楊荔鈉會忘記時間。

就在我們相見的前幾天,楊荔鈉剛剛确定了一個新的拍攝對象和故事——她跟楊荔鈉年紀相仿,楊荔鈉喊她“女孩”。

“她在廣州,身處困境。”她們通了電話,楊荔鈉沒看到她的臉,“但是我知道,我一定會跟她有一段曆程,要開始了。”

“當這些信息采集到我的生活裡的時候,我真的看不見别的。”楊荔鈉說着說着,紅了眼睛。

楊荔鈉生活照受訪者提供圖(楊荔鈉感謝生活)17

QA

《時尚芭莎》:什麼樣的時候你會重新回看自己的紀錄片?

楊荔鈉:很多時候我在回看一個紀錄片作品的時候,不僅會看成片,常常還會看那些沒有用到的那些素材。一個作品的成片往往兩個小時,但素材有時候是上千倍的長度,那些素材裡都是你走過的路,每一步腳印都在裡面。這個是我認為紀錄片很迷人的地方。

《時尚芭莎》:其實你的劇情片也不全都是“虛構”的對嗎?

楊荔鈉:可以這麼說,有虛構,但肯定還是從生活裡提煉了很多。我相信真實的生命的力量、生活的力量。大家如果問:你最感謝的是誰?那我想說:感謝生活。生活讓我知道所有的人生冷暖。

《時尚芭莎》:你覺得你來到此地的目的是什麼?

楊荔鈉:其實就是——人來的意義是什麼?對嗎。這個問題我想了很多年始終不敢定義,但我确信每個生命的降生都不是偶然的。我為什麼來?那個意義在哪裡?其實我都沒有想明白。所以我會在片子裡放置這些問題。電影其實解決不了那麼多問題,但它會讓我們看到一個你完全不了解的世界。

《時尚芭莎》:你在創作上的精神引領是什麼?

楊荔鈉:那就是我的拍攝對象。比如說我剛才提到的那個電話裡的女孩子,我完全不認識她,隻是打了個電話,她就引領着我想要去到她的世界了,然後我把他們的世界呈現給更多的觀衆,我們因此一次次了解不同的人生,提出問題。

《時尚芭莎》:你的名字是怎麼來的?荔鈉——這兩個字很特别啊。

楊荔鈉:我之前叫麗娜——我爺爺當年親蘇,所以給我起了這樣的名字。我認為太女性化了,就改成了現在這個,我希望自己結實一點。荔枝的荔字,結構也是方方正正的,更端莊一些。鈉是一個金屬,我是覺得不要讓自己太輕飄,能腳踏實地一點。但經常有人管我叫“楊荔枝”,诶,特别逗!

《時尚芭莎》:在你的觀察裡,女性紀錄片創作者的現狀如何?

楊荔鈉:我最初做紀錄片的時候,都是獨立完成。我記得去日本NHK拜訪放映,出字幕名單的時候他們問我:“導演是你,制片是你,聲音、剪輯都是你,是不是寫錯了?”我說,沒有,我們大部分就是這樣工作的。但是現在我看到很多紀錄片創投會上,越來越多的年輕女孩子加入到這個隊伍當中,而且她們都分工很明确,各盡其責,這無論如何都是一件好事情啊!


攝影/韓心璐

策劃/張婧璇

新媒體編輯&統籌/Timmy

采訪&撰文/呂彥妮

妝發/洛洛

助理/鄭凱麗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